集墨汁和鲜血于一身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陈克礼烈士
分享到:
2014-09-30 21:54:55 【来源:】 点击:

尤努斯•马正斌博士 阿语撰文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中国籍教师)

翻  译:欧默尔•李  青


 


      毫无疑问,但凡伊斯兰学者都负有领导伊斯兰共同体的基本责任,在文化和教法方面起着维护民族统一的作用。这种责任要求他们应参与阻止统治者的错误和过激行为,多数情况下尽可能的让这种现象趋向完善。
      无论任何时候,若使穆斯林具备这种特质而成为一名学者,关键是首先要使其成为一位具有正信者,要与这个民族溶为一体,要关心这个民族的事业,要与这个民族兴衰荣辱,肝胆相照。(艰难困苦相互感应;)要成为精通《古兰经》、圣训、法学和穆圣生平以及伊斯兰历史的学者;要成为法学原理、伊斯兰教法宗旨、修辞学和圣训学的学者;更要成为既熟知西方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又深知自身危机的学者;要成为法学或法理学、圣训学和《古兰经》学,或者要成为当代宣教领域的开拓者。


  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学者、伊玛目:


     烈士优素福•陈克礼——这位中国穆斯林杰出的学者是当之无愧的穆斯林的领军人士,也是一位二十世纪真正具有领导特质的学者,然而,由于中国穆斯林新闻媒体闭塞,在世界伊斯兰民族范围内对这位杰出学者缺乏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因此,致使这位优秀的穆斯林学者他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积极奉献,热情工作,以及他在为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维护真理的事业中所付出的努力的这些特质,在伊斯兰世界鲜为人知。而学术责任和宗教义务要求我们必须认识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伊玛目、永恒的榜样、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伟大的思想家优素福•陈克里先生,让伊斯兰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认识这位伟大学者的作用与价值。


         烈士优素福•陈克礼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翻译家,更是二十世纪中叶引领中国穆斯林走向伊斯兰正道的一位导师,他被共认为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穆斯林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唯一一位集学者的墨汁和烈士的鲜血于一身的、传播伊斯兰真理、淡泊名利的伊玛目和穆斯林学者。


         伊玛目•陈克礼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颖桥镇长葛村。九岁开始在本村的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知识,随后分别在多个清真寺向中国的伊玛目学习伊斯兰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赴甘肃平凉学习,后在陇东师范学校专攻阿拉伯语。1947年进入北京伊斯兰经学院学习深造。1954年经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颖桥清真寺任伊玛目。1955年经其恩师马坚先生推荐到北大东语系任助教,同年为专心翻译伊斯兰经书离开北大。1957年又受聘于中国经学院任教。同年离开经学院回到家乡。自1958年开始厄运一直不断,直至 1970年7月5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枪毙于家乡的颖河畔。


       在优素福 . 陈克礼烈士光辉的一生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忠实地为主道而工作并为主道捍卫真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始终坚持为真理昂首挺胸,绝不屈服,最终以鲜血和生命维护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尊严。他不仅是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骄傲,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更是国内外穆斯林永恒的榜样和典范。


       优素福•陈克礼曾著有丰富的著作和大量反映伊斯兰文明、思想和圣训的翻译作品。其最著名的著作是《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这本书于1951年在北京出版,后被译成阿拉伯、乌尔都、马来语。该书可以说是中国穆斯林学习伊斯兰知识的良师益友,也是中国穆斯林通过书本来正确理解伊斯兰的标志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完成于1950年,此时,正值先生27岁,可谓风华正茂。该书约20多万字,记录了穆圣的丰功伟绩和宣教成果,阐明了真理与谬误的标准以及如何认识伊斯兰的本质与哲理。作者在书中涉及到当代穆斯林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全面阐述了当时穆斯林的现状,论述了在《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引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它也是一部详细解析穆圣生平的优秀著作。先生撰写该书不只为某一群体,而是在告诫整个伊斯兰共同体。先生用通俗的语言,以大量生动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伊斯兰知识紧密结合,分析与解释问题,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本书阐明了伊斯兰的总体特色。所以,这本书在一代穆斯林读者心目中占据了永恒的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这本书有整章论述妇女问题的内容,题目为“争取妇女地位与权力”。他在书中说:“在人类社会,妇女的地位本应当是卓越的;妇女是整个社会的一半。伊斯兰赋予了妇女崇高的地位和独特的资质,不允许歧视和忽略,妇女有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在人格上具有与男子一样的地位”。


      先生为穆斯林社会趋向衰弱而忧心,为穆斯林内部分裂和外部的残酷压力而担忧,他渴望穆斯林大众能团结成一个整体。这一点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表述的非常清楚,他奉劝和告诫穆斯林要在公正敬畏真主的前提下联合起来相互协作。他在该书的前言中说:“穆斯林兄弟,不要嫉妒、闹教派或各自为政,应互爱互助,实行经训” 。他号召人人向《古兰经》学习,虔诚、敬畏的为圣教工作。他说:“我们的事业是神圣的,使命是艰巨的,时代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是我们的力量太薄弱了,弱得像午夜的萤光,大戈壁的驼铃”。简而言之,先生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他的这本书使穆斯林得到启发和发展,让《古兰经》精神在穆斯林心中传播,热爱穆圣并把穆圣作为我们今天生活的力量与榜样,让伊斯兰来监督我们每个人的行为。


      在先生所翻译的作品中,对穆斯林产生极大影响的当是谢赫曼苏尔•阿里•纳素菲的圣训《塔志》,这本圣训被认为是法学内容全面而独具特色的一部经典,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如此做整部翻译的圣训,也未曾收集过教法内容如此全面的经典。该书第一册(该书共分上、中、下三册)于1945年出版,从此广大穆斯林得以凭此经典开始复兴穆圣的逊乃,消灭异端和破除因袭的迷信。因为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文化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多种信仰的影响,特别是受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国穆斯林根深蒂固的影响。


      呈蒙真主的怜悯,尽管先生一生未曾涉足任何伊斯兰或阿拉伯国家,更没有像其他学者曾留学于伊斯兰或阿拉伯国家,也未曾前往爱资哈尔那样的伊斯兰高等学府交流学习,但烈士陈克礼先生在中国穆斯林学者的教授下已经掌握并精通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各科知识。
      1966年——1979年中国在十年动乱期间,先生对搞文化大革命持有不同看法,生性秉直磊落的他以忧国忧民的胸怀,署名上书国家领导人,历陈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建议立即停止,并提供了他带有伊斯兰观点的建议。正是此信给他招来了横祸,后以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现行反革命罪于1970年2月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70年7月5号被枪杀在他的故乡。
     至此,这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年仅47岁。为伊斯兰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年早逝,巨星陨落,他以生命的代价践行了自己“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誓言。烈士陈克礼先生永远活在中国穆斯林心中,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在鼓舞着穆斯林前进,中国穆斯林将会继续踏着烈士的鲜血勇往直前。
祈求真主使他常闻乐园的芳香,恩赐他与众先知、众先烈、众廉洁者和正义者为伍,恩赐他与众善良者为邻。


      尊敬的读者,烈士陈克礼先生1969年在陕西铜川煤矿强制劳改,其间,他曾为自己的第一部著作《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写下一首小诗 ——《墓碑》 。这首诗,言简意赅,抒发了烈士自己的意愿与期盼,这首诗曾被无数穆斯林青年一遍遍背诵,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首诗写道:



《墓碑》
这是我青春的花朵,
这是我青春的影片,
这茁壮的种子已散播在全国。
植根在善良的伊斯兰青年的心中。
这心血的结晶已洒到伊斯兰世界。
海外远方的朋友们,
把它译为阿拉伯文,印尼文,乌尔都 文。
五万万人举着它前进。
不久它将被译为世界各种语文,
成为爱好真理的人类的路碑,
我是黑暗虚伪的叛逆。
被埋在罪丛中的伊帆呵! 从良心上说,你是个好人。
 

注: 此文已发表、转载于以下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新闻媒体:
        a.2013年1月在世界伊斯兰联盟杂志“الرابطة”月刊第556期刊发表。题为:《集墨汁和鲜血于一身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陈克礼烈士》。
        b.2012年10月18日以题《中国的赛义德•古图布》,在“今日伊斯兰”阿拉伯网站
                        (http://islamtoday.net/nawafeth/artshow-43-175171.htm)发表。
        c.2012年10月18日“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网站转载
                       (http://www.iumsonline.org/ar/Default.asp?ContentID=5056&menuID=10)
        d.2012年10月26日埃及“الأمان الدولي”国际杂刊第1031期以题《中国最杰出的伊斯兰思想家—陈克礼》转载。
        e.2012年11月 马来西亚阿拉伯语半月刊“أهلا”在第99期整版刊登题为《中国的赛义德•古图布》。

上一篇:安萨里六问六答
下一篇:陈克礼先生与中国穆斯林知识群体的责任担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