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和马步芳的故事
分享到:
2014-10-18 22:46:24 【来源:】 点击:
(一)庆抗战胜利,马步芳举办社火赛,王洛宾成总指挥

    1990年9月22日晚,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拿着机关同事黄阿姨非尽艰辛搞到的门票,一个人坐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看台上激动地现场观看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届洲际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中,当时正当红的民歌手牟玄浦,在几百名少男少女的伴舞下,身穿青海民族服装表演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与少年》,在这中国第一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几个小时里,《花儿与少年》被放在了歌舞节目开场的位置。

  十七年后的2007年秋天,我在从新疆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花了三个多小时读完了王海成的《我的父亲王洛宾》。此前一周,我在达阪城和吐鲁番参观了王洛宾音乐纪念馆,并向在新疆军区某部工作的友人打听了他所知道的流传在新疆和大西北的王洛宾的真实故事......

  1945年9月,历尽了艰难曲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蓝天白云下的西宁晴朗秋日里,派兵与日军浴血奋战多年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后任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上将决定办一个轰轰烈烈的社火比赛庆祝抗战胜利。马主席传令青海全军,让各师旅团自办社火,选拔优秀者来省会西宁参加比赛,优胜者予以厚奖,这次青海高原上的文艺盛会的总指挥自然由马步芳极为赏识的青海军区音乐总教官王洛宾担任。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遍大江南北

   7年前的1938年秋季,放弃留法学习音乐的打算,决定投身全民族抗日洪流的北平热血音乐青年王洛宾参加抗战剧团辗转来到青海演出,观看演出的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上台祝贺,会见演员。走到王洛宾面前时,马步芳对王洛宾大加赞赏。开始马步芳以为王洛宾是回族,知道不是后问王洛宾为什么演出时戴着回民的白色小帽,王洛宾说是为了入乡随俗,并要摘去小帽。马步芳说,不要取,戴着,我就喜欢你这一身回民打扮。马步芳还希望王洛宾留在青海,王洛宾以不能离开剧团为由推辞了。临离开青海时,青海教育厅长专门来找到王洛宾,带来了马主席的话:随时欢迎王洛宾来青海工作。1944年5月,因中共特务嫌疑被军统特务绑架,并被关在兰州沙沟监狱3年之久的王洛宾在马步芳部下历尽艰辛的营救下释放后来到了西宁,在欢迎王洛宾来西宁的晚宴上,马步芳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唱一个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王教官给我们青海省争来的荣光!我要让他们都知道,我们青海省有一个王洛宾王教官!”此后,一直到大西北解放前夕的1949年夏天,王洛宾一直作为马步芳的部下负责军地文艺宣传和音乐普及工作。


  话题回到1945年秋季西宁的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就在青海各地驻军根据马步芳的命令紧锣密鼓筹备社火时,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在王洛宾为节目内容的选定煞费苦心的时候,马步芳找到王洛宾,将自己家乡青海河州老家的一个歌子唱给王洛宾听,他还自己现编了歌词。因为离开老家时间太长,马步芳已经记不得原来的歌词。曲调是流传在青海海东一带的“花儿”。

  王洛宾对这个曲子并不陌生,走遍青海各地采风时,他搜集过不少海东的“花儿”。他决定马步芳的歌词基本可用,就连夜对词曲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不久,社火比赛在西宁校场举行,军队阅兵进场后席地而坐,部队后面围满了老百姓,抗战胜利,压在人民心头8年的乌云总算散去,整个西宁洋溢在一片节日气氛中。大秧歌、狮子舞、跑旱船、舞龙灯…..最后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马主席的节目:《四季歌舞》。

  只见八名年轻士兵反串扮演的纯情少女和8名马家军英俊壮汉扮演的光棍上场了。壮汉们黑衣黑裤大步扭着秧歌,边扭边唱,身边是花衣花裤头披彩巾踩着碎步的少女,他们唱的便是如今国人耳熟能详、被视为中国西部民歌代表作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当时在青海被俗称《八大光棍》)。

花儿与少年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


夏季里么到了这女儿心上焦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赛呀赛过了玛瑙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亲手摘一颗 。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丹桂花儿开,

女儿家的心呀上,起呀起了波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扯不断情私长。

冬季里么到了这雪花满天飞,

女儿家的心呀上赛呀赛过了白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认清了你在来。

    这首歌立即在西宁流传开来并传到了全国……

(三)王洛宾被王震将军看中,任文艺副科长

   1949年9月,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马寒冰将王洛宾引荐给王震将军时,特地说明,王洛宾曾给旧军阀“西北王”马步芳搞过音乐。将军爽朗地笑道:“连马步芳都知道要音乐家,难道说我们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还不要么?”王震将军亲自签署命令,任命王洛宾为文艺科副科长,并将自己写的诗《凯歌进新疆》交给王洛宾谱曲。王洛宾连夜在马灯下让这首军歌唱响了雄壮的旋律,随着大军传遍整个天山南北。历史总是让命运磨难人。曾经因宣传抗日的罪名,蹲过国民党4年监狱的王洛宾,到了1960年,又因那段历史问题再次身陷囹圄长达15年之久。出狱后工作生活无着落,直到1981年7月平反才重新穿上军装。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在病榻,在王洛宾的生命里,他一天也没有放弃过音乐。


(三)馨庐,《一辈子的故事》,记录历史沧桑巨变

 西宁城东区,有一小巷,巷中有庐,名“馨庐”,是当年的马步芳公馆。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曾为此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门楣之上。不过,因年代久远,题字已黯然失色。“馨庐”始建于1942年6月,次年峻工。据说,该私邸耗资二千多万元。公馆之内,许多建筑墙面均镶有玉石,有一个玉石厅,里墙外墙、甚至壁炉都是用玉砌成的。故又称“玉石公馆”。其手笔之大,又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因而被外界广泛非议。不过,马步芳从来就是一个我行我素之人。他人之议,他是从不在意的。不过,马步芳在“馨庐”呆的时间不长。西宁解放前夕,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馨庐”,马步芳犹豫再三,终不舍。文革期间,“馨庐”被辟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场所,作为反面教材而得已保全。“馨庐”之中,有一个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2012年2月27日病逝于沙特阿拉伯,享寿91岁),年纪轻轻,就当了国民党中将军长。马步芳只有这一个儿子,对其相当器重,从小栽培有加。在“馨庐”马继援的故居里,有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王洛宾1990年去台湾时,曾专门与马继援一家合影。王洛宾当年曾经当过马继援的音乐老师(据传,《花儿与少年》原型主人公便是马继缓)。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王洛宾 马步芳

上一篇:马坚,作为文化象征的知识分子
下一篇:使者穆罕默德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