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圣训实录》圣训学的产生与著名圣训辑录本的出现
分享到:
2014-03-04 15:22:27 【来源:】 点击:
       到了9、10世纪,随着哈里发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圣训的搜集、甄别和辑录工作趋于完善。不少从事圣训辑录和研究的专门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旅行求学”的方式走访搜集,考证核对、归纳分类。在考证过程中,产生了以细化考证圣训真伪、鉴别传述人资质、传述世系是否连贯、制定有关专门术语、区分圣训正确性等级、改进圣训分类编排为内容的圣训学。各教派著名的圣训辑录者一般都是圣训学家。通过他们的艰苦努力,进一步对圣训进行了集散为整、去伪存真的加工整理,淘汰了一些明显违反古兰教诲和先知作风、言词粗俚、意境低下、含有明显派性等内容的伪训。随之各个教派的圣训学家先后编篡出了一些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又各有其长和独到之处的较为完善的圣训集。逊尼派的圣训学家除上述马立克•本•艾奈斯《穆琬塔》、艾哈迈德•本•罕百里《穆斯奈德圣训集》外,还有艾布•穆罕默德•阿布杜拉•达雷米(797-868)、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布哈里(810—870)、穆斯林•本•哈查吉•内沙布尔(821—874)、苏莱曼•本•艾什尔斯•艾布•达乌德(817—889)、穆罕默德•本•尔撒•提尔米兹(824-892)、穆罕默德•本•耶吉德•伊本•马哲(824—887)、穆罕默德•本•伊斯哈格•本•胡宰玛(837-923)、艾哈迈德•本•舒尔布•本•阿里•奈萨仪(839—915)、苏莱曼•本•艾哈迈德•泰伯拉尼(873-971)、穆罕默德•本•希班(874-965)、阿里•本•欧麦尔•达莱古图尼(919-995)和白海吉(994-1065)等人辑录编订的《圣训集》,名称不一,有的称为sahih(意为“真实的”或“健康的”,先贤刘介廉意译为“实录”,后来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都沿用此译法)、有的称为sunain(意为“先知之言行”),有的称为jamia(意为“总汇”),其中伊玛目布哈里和伊玛目穆斯林等六人辑录的六部《圣训集》被逊尼派公认为圣训集标准本。中国穆斯林称其为“六大圣训集”。什叶派的圣训集标准本为“四部圣训根本”(也译为《四圣书》)。第一部为《宗教学大全》,由十叶派著名学者穆罕默德•库莱尼(?-941)汇编,包括16000余段,内容广泛,涉及该派的信仰学、教法学等诸方面的问题;第二部为 《教法不求人》(也译“教法学家不予光顾的人”),由该派圣训学家伊本•巴拜韦•库米(918-991)汇编。包括圣训6000余段,内容侧重讲述历代先知和该派伊玛目的使命和所传的戒律;第三部为《教法修正》,由该派著名经注学家艾布•贾法尔•图西(995-1067)汇编,该经原系对穆菲德(947-102)所著《教法学菁华》一经的注解,内容庞杂,含有圣训13590段;第四部为《圣训辩异》,汇编者同上,内容主要是对一些有争议的圣训的研究,考证,其中收有圣训5511段。艾巴德派的圣训集标准本为al-jami’ al-sahih《意为“实录总汇”》,由巴士拉人勒比尔•本•哈比布(约于723-820年之间),该经包括圣训1005段,基本是根据先知再传弟子贾比尔•本•宰德(生卒年不详)的传述辑录而成的,内容简练,可靠性强,被该派认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

       通过这一时期圣训学家的努力,随着各家著名圣训集的完成,标志着流传较广的圣训全部被收编在案,圣训的规模已被限定,圣训的搜集整理工作遂告结束。此后,圣训学家及圣训研究者的工作任务或为著名圣训集撰写注释,或从其中择编精选本、缩编本,考证、编写圣训传述人物传记,或为其编制各种索引等。

       圣训从传述、搜集、整理、辑录到著名圣训标准本的出现历时200余年,经过了圣门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到布哈里等人时代四传弟子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所涉及的传述人近万人,其中首传门弟子约1500余人,而直接参与搜集、整理和辑录工作的几代圣门弟子或学者人数更多,他们都是受先知直接或间接的薪传、信仰虔诚、教门忠诚、学识丰富、有功于伊斯兰教的时代英才,他们集思广益、殚精竭虑完成这项艰巨的学术工程的过程既是搜集、保存圣训的过程,也是发展传播伊斯兰文化思想的过程。我们对他们在发展先知思想和保护伊斯兰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丰富成果,十分崇敬。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上一篇:《穆斯林圣训实录》正确对待不真实和虚弱圣训的价值
下一篇:《穆斯林圣训实录》圣训从口头传述到辑录成册的过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