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圣训实录》前 言
2014-03-04 15:25:58
【来源:】 点击:
一、穆斯林生平事略
穆斯林•本•哈查吉(821-874年),全名艾布•侯赛因•穆斯林•本•哈查吉•本•穆斯林•内沙布尔,九世纪伊斯兰教著名圣训学家、《古兰经》背诵家、伊斯兰著名权威圣训集《穆斯林圣训实录》的辑录者。诞生在呼罗珊(今伊朗霍拉撒省)内沙布尔,其父哈查吉•本•卡希尔为当地德高望重的宗教长老,祖籍系阿拉伯卡西尔部落人。穆斯林自幼天资聪颖,因受严格的家教和社会环境影响,立志求学,潜研宗教,少年时代就背会了全部《古兰经》,充分显示了其超群出众的才华。及长,游学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叙利亚、希贾兹、莱伊和埃及等地,追随名师求学深造,期间先后受教于当时包括古泰布•本•赛义德、穆罕默德•本•耶萨尔、伊斯玛仪•本•艾布•伍威斯等在内的近二十多位著名伊玛目。在呼罗珊追随叶海亚•本•叶海亚、伊斯哈格•本•拉赫威;在莱伊追随穆罕默德•本•迈海朗、艾布•俄萨里;在伊拉克追随伊玛目伊本•罕百里、阿布杜拉•本•麦斯莱迈;在希贾兹追随赛义德•本• 曼苏尔、艾布•穆素尔布;在埃及追随阿慕尔•本•赛瓦德、伊玛目沙菲尔的老师哈尔迈莱•本•叶海亚。穆斯林的博闻强记,孜孜不倦,为他以后的学术生涯,特别是在圣训学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著名弟子有伊布拉欣•本•穆罕默德•本•苏福扬、著名圣训学家提尔米兹以及穆罕默德•本•伊斯哈格•本•胡宰迈、穆罕默德•本•阿布杜•宛哈布等二十多位。穆斯林从学初期,兼营成衣生意,后依靠祖传家业维持学术活动和个人生活需要。嗣后,为搜集、考证圣训,又周游东方各省,遍访圣训传述家和背记人,采集圣训30万段,传述系统1万多个,将征集所得,经过核证筛选去伪存真,从中精选了7275段,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历时15载,汇集成册,定名为《穆斯林圣训实录》。当时很多精通《古兰经》的学者健在人世,为穆斯林的辑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穆斯林说:“我在辑录此实录时,每辑录一段圣训,都要说明其理由;反之,如果不辑录也要说明其理由。”穆斯林以其信仰虔诚、治学严谨而著称,因而他的《圣训实录》备受后人重视,被称为最高品级的“索黑赫”(真实的圣训)。圣训学家将“真实的圣训”分为7个品级,其中4个品级都是以穆斯林圣训或辑录原则为标准的。第一级是布哈里和穆斯林两家辑录的圣训,即“会同一致”的圣训;第二级是布哈里独家辑录的圣训;第三级是穆斯林独家辑录的圣训;第四级是他人按布哈里和穆斯林两家的原则辑录的圣训;第五级是他人按布哈里独家的原则辑录的圣训;第六级是他人按穆斯林独家的原则辑录的圣训;第七级是权威的圣训学家公认的圣训。穆斯林十分敬仰布哈里,二人在学术上多有交往。864年,56岁的布哈里来到穆斯林的故乡内沙布尔。穆斯林在谈到欢迎布哈里的盛况时说:“内沙布尔人热烈地欢迎布哈里的到来,我不曾见过任何一位总督或学者受到过如此隆重的接待。”穆斯林“循着布哈里的路子,研究其学风而效法之”。但穆斯林辑录圣训也有自己的原则标准,一是对处于第一级而传述精确的传述家和处于第二级而传述比较精确的传述家所传圣训一概加以辑录;二是坚持传述系统中的传述人和受传人同时在世而不必同时在场,口耳相传;三是特别注重圣训文词的完整性和文理的连贯性而不掐头去尾,并且每辑录一段圣训,必附以若干传述世系,以资佐证。如果我们把“穆斯林条件”和“布哈里条件”相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共同点是传述世系必须连续不断,传述者必须是忠实可信、品德公正、谨慎认真、思维正常、观点正确的穆斯林。但是二者也略有差异,最突出的就是穆斯林“特别注重圣训文词的完整性和文理的连贯性,不掐头去尾”。较之《布哈里圣训实录》,这是《穆斯林圣训实录》的最大特点和超越之处。科尔多瓦著名圣训学家穆斯林•古尔图比(1182-1258年)在其历史著作中谈到伊玛目穆斯林时赞誉说:“他的编著方法是与众不同的。”这主要是指《穆斯林圣训实录》的编排得当,层次清楚,查找容易。因为他将每段圣训都安排在一个相当合适的位置上,且把他所欣赏并选用的那些意义相同而辑录格式不同的圣训均集中于同一位置,并列出了每段圣训在文字方面的不同。穆斯林治学态度谨严,所辑圣训在伊斯兰世界被公认是真实可靠的。14世纪著名伊斯兰教义学家伊本•泰米叶说:“天底下,除了《古兰经》以外,再没有任何一本圣训集能比得上布哈里和穆斯林二人的《圣训实录》。”其实,自古以来伊斯兰学者就将这两本圣训实录奉为“两真本”,难分伯仲。他生活简朴,一生是在学习、旅行、讲学和著书中度过的。他为完成《实录》勤奋一生,以致积劳成疾,874年(伊斯兰教历261年3月25星期天傍晚)归真在内沙布尔,于星期一掩埋,享年55岁。
二、《穆斯林圣训实录》
《穆斯林圣训实录》,伊斯兰教逊尼派权威圣训典籍,为著名圣训学家穆斯林•本•哈查吉辑录汇编,故名之。《穆斯林圣训实录》为“六大圣训集”之一,自古以来被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宗教学者(欧莱玛仪)奉为仅次于《布哈里圣训实录》的第二“真本”和“伊斯兰知识的宝库”,同时也为中国穆斯林所青睐,认为其内容风格非常切合中国穆斯林一贯奉行的伊斯兰教法学派——哈奈菲学派。《穆斯林圣训实录》的内容除伊斯兰的六大信仰和五大天命功课外,不少篇章论述了有关穆斯林的社会行为与日常活动、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与道德修养等问题。其中包括婚姻、妇孺、贸易、农耕、遗嘱、继承、馈赠、刑律、律法、狩猎、饮食、服饰、交往、礼仪、求学等方面的宗教律法与规定,也包括对《古兰经》不少经文的解释和阐发。历来被作为伊斯兰国家各类学校的教本和讲学、研究的必备参考。《穆斯林圣训实录》共分57章,收录圣训1.2万余段,传述系统1万多个,除去内容重复的圣训,约有7200段。为伊玛目穆斯林历尽艰辛,费时15载,在游学过程中,从采集的30多万段圣训正文素材中,经过考证核实、认真分类、精选辑录而成。穆斯林在卷首写有长达万言的绪论,论述了圣训在伊斯兰教义、教法领域中的地位和圣训学的基本理论与要求,介绍了当时圣训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提出了鉴别圣训的条件,强烈谴责伪托穆圣名义捏造谎言,禁止从“虚弱的人们”那里接传圣训,并揭示了当时圣训传述人的一些缺点,同时陈述了他整理、辑录该律例、执行教法的圣训集所采取的原则和方法。该圣训集的特点是,凡收入的圣训一般都列出文词不同的各种正文形式,并附列各种辑录方法和若干传述系统,辑录者不作任何教法性结论。辑录者谓,他辑录《实录》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满足同代学子要求学习的强烈愿望;二是为了将真假圣训以及效力强弱不一的圣训加以区分,以便于教法学家用真实的圣训作为创制教法律例的依据。《穆斯林圣训实录》问世后,许多学者为之作注。主要的有西西里岛马立克学派圣训学家穆罕默德•本•马兹里(1061-1141)所著的《穆斯林圣训实录裨益通晓》,摩洛哥圣训学家卡迪•伊雅兹(1083-1149)著的《穆斯林圣训实录裨益通晓续集》,叙利亚圣训学家叶海亚•本•谢里夫•脑威(?-1277)的《穆斯林圣训实录脑威注解》(共18卷,印行9册),在伊斯兰世界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另外,埃及著名学者苏优蒂著的《穆斯林圣训实录缀辑》也颇有名。此著的节选本主要有沙菲仪学派的圣训学家艾布•阿瓦奈•埃斯法拉义尼(?-928)的《穆斯奈德实录》和宰齐尤丁•蒙兹里(1185-1258)选编的《穆斯林圣训实摘要》等。
三、凡例和说明
每段圣训原文,都包括圣训正文和传述世系,即甲传自乙、乙传自丙、丙传自丁……。考究传述世系,是鉴别圣训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六大圣训集中的传述世系业已固定,勿须后人深究,又考虑到《穆斯林圣训实录》翻译是面对中国读者,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省略了“传述世系”中的传述序列,而只保留第一传述者,即最先听到或看到穆圣言行的首传门弟子,个别地方也保留第二、第三代传述者的姓名。有几点问题需要特此说明:一是每提及“安拉”时,根据沙里亚规定宜当书以“赞颂他清高超绝”;每提及穆圣时,宜当书以“愿安拉赐福安于他”;每提及圣门弟子时,宜当书以“愿安拉喜悦他”等,但在译文中予以省略,诚望见谅。二是“先知”、“穆圣”和“安拉的使者”三词含义完全一样,在原经中自由替代。为使译文用词规范,如作为圣训言者或行为者时,通用“穆圣”;如作为门弟子呼唤对象,即作第二人称时,则通用“安拉的使者”。三是《古兰经》节文除了个别经文和措辞,皆采用马坚先生的译文。四是在为《穆斯林圣训实录》加注过程中重点参考了马贤先生所译《圣训珠玑》、《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马坚先生所译《阿拉伯通史》和《阿拉伯简史》、纳忠先生主持翻译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及其著作《阿拉伯通史》、达浦生阿訇所著《伊斯兰六书》、雅古特所著《地名词典》、伊玛目安萨里所著《正学复苏》、伊本•艾希尔所著《历史大全》及《丛林雄狮》、伊玛目塔伯里所著《历代民族和帝王史》、王岱舆所著《正教真诠》、马注所著《清真指南》、刘智所著《天方至圣实录》和《天方典礼》、马恩信所译《论伊斯兰教律中的合法事物和非法事物》、马明良所著《简明伊斯兰史》、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史》以及《穆罕默德传》、《穆罕默德生平》、《伊本•凯希尔经注》等其他有关经书,在翻译加注过程中,为体例和行文方便,未能就所参考和引证资料一一注明,在此祈求真主回赐他们,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五是阿拉伯人名一般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家族名(即部落名)、籍贯地名和别名(即尊称、别称和昵称等)组成,书写复杂,且重名现象较多。为了避免重名,并使阅读圣训时不为冗长的人名所难,译者根据阿拉伯人名使用惯例将每段圣训首传人的名字尽可能予以简化,即有的用本人名,有的用本人名加父名或家族名,相当一部分用别称。
圣训属于安拉启示的一部分(见《古兰经》53:4),既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之一,又是全体穆斯林的一部最庄严、最根本的经典。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来不敢粗心草率而望文生义,一直竭尽全力地致力于忠实原文,严格研读有关注释,认真查找资料参阅各种经书,以求译文准确通顺,但限于译者水平,译文难免有不尽人意甚至错误之处,诚望广大读者、专家和欧莱玛仪们不吝赐教,以期再版时予以更正。
穆萨•余崇仁
2009年2月于宁夏•银川
以大仁大慈安拉之尊名
――凡使者命令你们的,你们都应当接受;凡使者禁止你们的,你们都应当戒除。
——《古兰经》59:7
穆萨•余崇仁是宁夏优秀的年轻阿訇,生长于虔诚的穆斯林家庭,自幼受伊斯兰文化熏陶和教育,受聘任阿訇职多年,并先后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伊玛目进修班深造,他勤奋苦读、信仰笃诚、终有所成。最近得知,他在完成一个阿訇的日常教门服务之余,从事圣训的研究和翻译已逾15年。除与别人合作翻译出有关圣训之外,还将逊尼派公认的六大圣训集全部译为汉文并索序于我,令我甚为惊喜。
所惊者,六大圣训集,内容极其广泛,洋洋数百万言,一个学历尚不算深的青年阿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此一艰巨任务,如无焚膏继晷、朝斯夕斯、锲而不舍、甘为寂寞的精神,是难以做到的。所喜者,圣训经典在我国译为汉文,起步虽较晚,但从上世纪20年代李虞寰阿訇的《圣谕详解》问世以来,先后有庞士谦译《脑威四十段圣谕》,马宏毅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陈克礼译《圣训经》等圣训节选本印行。近20多年来,虽然先后翻译出版了几种圣训集节选或选编附注本,包括笔者所译《圣训珠玑》,尚未见人将六大圣训集的任何一集完整译出。崇仁阿訇将此六大圣训集全部译出出版,可谓是一壮举,反映了他在伊斯兰经学方面的造诣,为我国广大穆斯林读者和伊斯兰文化研究者展示了六大圣训集的全貌,提供了可靠的经典资源,无疑是将圣训翻译介绍推进了一步,是对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对此我表示由衷心的祝贺。相信其辛劳将会得到安拉的悦纳和偿赐,其成果定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我愿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在习研圣训过程中的一点感受,权当其序吧!
上一篇:《穆斯林圣训实录》圣训的内涵及其在伊斯兰立法史上的地位
下一篇:《伊本·马哲圣训集》第三十九章 淡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