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教子之道
分享到:
2016-01-09 10:34:32 【来源:】 点击:
      伟大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告诫我们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为自身和家属而预防那以人和石头为燃料的火刑”(《古兰》66:10)。这段经文要求我们每一个穆斯林,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公益事业有用的人,不仅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还要保证家属不犯错误,远离罪恶。经文中提到的火刑就是罪恶的结局。

      怎样预防罪恶的结局呢?除自身的操行修养外,还要在自己的家庭中尽到教育、指导之责。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子女免遭将来的火刑。《古兰经》注释家们对“预防火刑”提出了多种见解。阿里说:“所谓预防就是对自己和家属实施伊斯兰教育和训练”。伊本·阿巴斯说:“预防火刑,就是切实的服从真主,远离真主所禁止的一切罪恶行为。命令家属纪念真主,那么真主就拯救你们,不致遭到火刑。”穆查希德说:“你们当敬畏真主,并嘱咐你们的家属也敬畏真主。”格达德说:“你命令家属服从真主,禁止他们违抗真主,并且帮助他们去实践真主的一切命令。如果发现他们有违背的广告,要加以斥责和制止。”

      自来那种诸门造车,埋头苦干,独善其身,一门心思进天堂的作法,不是伊斯兰精神。关心大人,教育家属,指导子女,携手共进,履行主命积极善行才是穆斯林义不容辞的责任!穆圣打了一个的比喻:“你们每个人都是牧放者,由被牧放者上负责任。伊玛目偏袒将在被牧放的上爱质问,男人是牧放者,将从家属上被质问,人是主人钱财的牧放者,将由受牧放的上受质问,儿子是父亲钱财的牧放者,将受质问,你们所有的人都是牧放者,都将由职责方面被质问。”

      作为父母,我们从自己所者——子女上受质问,能否过关?能否保护他们免遭那“其燃料是人与石头的火刑”?今世人,子女有错,进而触犯国家,被公安部门绳之以法锒铛入狱时,我们发现父母亲友施尽全身解数,托熟人,找门路,甚至不异变卖家产,使儿女早日出狱,足见父母爱子之心,然而我们为使子女免遭“其燃料是人与石头的火刑”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清代大学者刘智在其名著《天方典礼》中对此作了详细阐述:父母其为父以慈,其道十:谨胎教、命美名、开乳、报牲、防患害、洁衣食、严教训、择师董学、量才授业、男婚女嫁,而为亲之道尽矣。意思是:作为父亲,要尽到父亲的职责,那就是慈爱。他的规则有十项:谨宁怀孕时期的胎教,自受孕进起就应节制七情六欲,检点自己的行为,学习礼仪,不做赿礼的事,不说赿礼的话,不闻恶声乱色,不食无益食品;子女出行后要起一个的,高雅有意义的名字,培养孩子进取之心;开乳;宰牲报答真主赐予的恩典;经常察看子女有无疾病疼痛,预防意外伤害;衣服饮食务必干净,教训子女务必严格,在子女求学的时候要选择能够遵循正道的贤良师长督促学习;谋求职业时,要察看他的兴趣志向,量才传授职业技能,使子女能自食其力;效力于国家、社会;男孩子长大成人要为其择妻配婚,女孩子长大成人要给她择夫出嫁。完成了这十项事情,才算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

      这十项要求,强调了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子女物质需求、身体成长、衣食住行,还要注重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否则子女就会“气质不纯”、“言动无节”、“德行无成”,今世不能成为社会、国家有用人才,后世难免火狱之苦。

      然而,我们十分痛心地看到,我们很多朵斯提,尤其是年轻的父母,没有尽到父母之现,没有保护好子女免遭火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富贵起来,成了物质财富的“富有者”。可是有些人只成了重视物质财富的日积月累,苦心经营,发家致富,却不重视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等,甚至怂恿子女弃学经商,结交不法分子,致使他们置国法、教法于不顾,好吃懒做,不辨是非、养美丑颠倒,只知占有和享受,不知为别人、为社会尽责任,做賛,有的甚至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变成了危害社会的败类,造成了家庭的悲剧。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足见教育子女的后要性和迫切性。古人云:“广积不如教子。”意思是说:“积累很多资财还不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这是很有见地的,天下做父母的甘心积财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孩子,但如果子女教育不好,成了败家之子,甚至沦为罪人,陷入囹圄,纵有百万、千万、亿万家财,又有何幸福而言呢?清末爱国将领林则徐有幅对联写得好:“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都是古人从诸多惨痛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家训。时至今日仍足堪借鉴。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引以为座右铭,切实为子女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教门负责,认真搞好子女教育,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使孩子茁壮成长。

      艾卜·胡勒莱传述:穆圣(愿主福安之)的外孙哈三拿起一枚别人施舍的枣子放进自己的嘴里。穆圣说:“快吐出,快吐出!你不知道我们是不吃施济品的人吗?”穆圣以身作则,先从自己亲属子女中开始,从小就教育孩子莫要贪食,要自食其力。从一枚枣子这样的小问题都非常重视给孩子心灵中产生的影响。艾卜哈非苏传述:我小时候在穆圣家中,一同,我手伸向盘子,正想吃时,忽听穆圣说:“孩子!念‘太思米’吃,用右手吃临近身边的,莫乱挑。”从此养成吃饭的习惯。

      这则圣训告诉我们穆圣是非常细心的人,从小孩子吃饭的动作这一小事都非常注重礼节教育,从而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视礼教也好,重视学教也罢,如果父母不能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那么将枉费心机,一事无成。道理很简单,家庭是棵连根树,开什么花,就结什么果,因因相袭,代代相传,所谓“仁孝之家无逆子”就是这个道理。做父母的平时无视国法教规,任意胡作非为抽喝嫖赌,满嘴脏话,对父母恶语相加,恣意虐待,那么子女则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横志欺长的恶习。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社会实在太多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萨比台·白纳尼传述:有某个地方,有个儿子殴打他父亲,人们惊问道:“这是怎么的?儿子打老子,成什么体统?你不怕安拉的惩罚吗?”并且有人准备教训这个儿子,这时寻父亲顺道:“请你们众位起开吧,不要管,让他打个够,因为从前我就在此地打了我父亲,今天是因果报应。”所以古人告诫说,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

      朵斯堤们,作为劝人行善,止人作恶的穆斯林,我们要当好“牧羊人”,看守好自己,保护好儿女,使他们既是一个好公民又是一个好穆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安定的社会,昌盛的国家。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教子

上一篇:新时代阿訇的人格魅力
下一篇:参加殡礼后的感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