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谁是不可缺失的角色
分享到:
2010-02-14 09:25:33 【来源:绿荫】 点击:
    李亚杰一双大手把一个小孩子往一个人形木模子里按压,孩子痛苦得泪流满面。丰子恺先生的这样一幅漫画可以用来形容多年前的中国传统教育。时至今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是不是真正走出了“教育木模子”?
    “素质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搞搞课外活动。”一些老师这样认为。
    “我的老师一本讲义讲了近10年还在如数家珍,里面的例子非常陈旧,这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
    “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大量书本外的信息,而有的老师还无法熟练上网。”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模式已逐步被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所代替。新课程应运而生,美育教育纳入学校重要课程,课外活动不再“夹缝中求生存”……学生们振臂高呼之时,许多老师却感到了困惑和压力。
    “目前全社会非常关心教育,但却没有像关心教育那样关心教师,特别是关心教师的发展;教育系统非常关心学校建设,但却没有像关注硬件建设那样关注教师的发展。”北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二中地理特级教师李奕说,“在第2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
    一位在重点中学工作了30年的老师说,工作了几十年,突然对自己的职业感到陌生了。“本领恐慌”是真实的感受。虽然年过50,但做老师就要忘记年龄,保持学习热情,否则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责任重大的工作,无法面对不断成长进步并且不断向教师挑战的学生。
    北京55中学高级教师马瑞祥说,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而社会评价看重的是考试结果,教师不得不为应对考试而教学。
    目前高考命题有了很大改变,过去死读书、考试前押题的办法行不通了,数学考试中所需公式都列在试卷上,学生的精力已不仅停留在基础记忆上,更多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素材,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方法。
记者日前对150名高中、初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回答“哪种教育是自己喜欢而且印象深刻”的问题时,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填下两个字“实践”。他们认为自己动手最有效果,更能加深理解。还有的提出应当搞开放式教育、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自由、轻松、活泼、人性化,而不是硬灌硬输的应试教育;应当是平等的方式,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方式。
    李奕对此表示,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探究认识客观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比如,以前数学课的任务是教会数学公式,讲两道例题,老师的讲义可以10多年不变;而现在的数学课,老师要设计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来验证数学公式。
    “打好铁首先要自身硬。”北京宣武区教育委员会张波认为。据了解,北京市宣武区大部分中小学任课教师不仅会教书,还学会了自己编书,如《茶艺实践课》《琉璃厂民俗课》《民族艺术课》《北京童谣》等。这改变了过去教师仅仅是由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正渐渐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会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教师的德;不仅要评价教师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教师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教师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还要评价情感、修养等。李奕认为,不仅仅是老师、校长、家长,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推动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实习编辑:马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素质教育 缺失 角色

上一篇:伊斯兰的妇道
下一篇:阿依莎(加拿大)皈依伊斯兰的经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