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的回族好医生——记阳坊卫生院副院长“文明昌平人”夏金生
分享到:
2010-07-11 17:15:17 【来源:穆斯林通讯】 点击:

  夏金生1939年出生在海淀区北安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由于家中生活困难,在他4岁时被抱到了西贯市村老夏家。夏家是虔诚的穆斯林之家,因此,夏金生从小受伊斯兰教影响,立志做一个诚实的淡薄名利的人。

  求学之路
  1947年春,夏金生到西贯市伊光小学读书。为了办成伊光全日制小学,1947年5月28日,梁阿訇、李世斌、李秉钧等人共同组织了到昌平县政府的请愿。夏金生也积极主动参加了。

  夏金生上学时就特别喜欢医学,当时学生一有集体外出活动,他就主动挎上学校的医疗包,带上点常用药,热情为同学、老师服务。

  53年小学毕业后,夏金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继续深造,被父母送到了清真寺,和黄士杰、李保生、李克龙、张守庆等同学一起跟马振武阿訇学经一年。之后跟李贵祥阿訇念经一年,在宗教信仰和宗教知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那时背的《古兰经》选段,现在背起来还朗朗上口。

  学经两年后和另外三个同志一起,被村领导派到老化校,在化校诊所学习医疗知识,准备从事医疗工作。

  初入阳坊诊所
  在老化校诊所学习了8个月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阳坊乡联合诊所中医科。在诊所里有好几个老中医,其中就有西贯市村刘先生,人称“小辫刘”。夏金生虚心、诚恳地向各位老先生求教。刘先生诊脉一绝,他给患者看病不让患者发言,全凭他的三指一摸,把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不得不让人叹服。刘先生针灸也有独到之处。夏金生晚上一有空就往刘先生家里跑,在刘先生那儿学习了不少绝活。后来,刘先生和于老先生都送给他很多医书,使他的医术日见提高。

  1959年,诊所所长派他和另外一个同志到房山县学习养兔、养蚕。学成后在西贯市村清真寺(极左时期,寺已关闭)养兔、养蚕,兔和蚕没养起来,夏金生他又回到阳坊诊所继续给人治病。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老人饿死了,有很多的人得了浮肿病。但当时极左空气浓厚,不能实话实说。1962年的一天,金生给一个由于营养不良全身浮肿的患者看病。病人追问病因,金生心直口快,没加思考就脱口而出:“你这病就是饿的!”这句话叫所长听到了,他把金生叫到所长室说:“不能说是饿的,只能说是脾胃不合。”然后,就让夏金生回家反省。就因为一句实话,给下放回家了。

  赤脚医生17年
  回村后,大队书记让夏金生学电工,边学边干。时间不长,由于原大队医溺水去逝,他才重新穿上白大褂,在清真寺靠东门的一间小北房里当上了大队赤脚医生。他一面认真钻研医书,一面向各友邻单位的医生请教,然后在给社员看病时进行实践。

  大队医务室刚成立,条件很差,缺药少设备。当时正赶上农村开展合作医疗,从各生产队抽调了几个小青年,由夏金生培训后再回生产队当医疗保健员。夏金生就用这批人,组成了采药小分队。其中有:崔保山、李建农、李振义、杨淑梅、李玉珍、黄友君、李若华、冯美玉等。这支精干的小分队在夏大夫的带领下,趟二道河、爬骆驼鞍、蹬黄土岭、翻白羊沟,甚至解放军926部队的宣化基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采来了大量生药材。然后在夏大夫的统一指挥下,经过晾晒、蒸炒、碾碎等各种工序,制成“成品药”,再免费给社员用药,在那段困难时期,为社员的健康解决了大问题。

  采药有时也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一个夏天的晚上,他们夜宿黄土岭的一户农家。大热天,山里人还要烧炕。他们睡不了热炕,就把凉席辅在主人家屋地上,为驱蚊打了些敌敌畏,就躺下了。第二天起来后,有人发现夏哥走路不自然,一问才知,昨天夜里从房梁上掉下一只蝎子,把夏哥大腿给螫了。为什么不打“封闭”呢?夏哥怕惊动了大家都睡不好觉,就一直忍着剧痛,挨到天明。

  为了给社员看病节省开支,很多小手术,如阑尾炎、胆囊炎、腋臭等都不送医院,就在大队医务室里做手术。

  三队一个女社员得了急性阑尾炎,并且已经化脓,当时送医院都来不及了。夏大夫找来一块门板当手术台,在医务室里利用最简陋的设备,成功地做了第一例阑尾炎切割手术,效果很好。

  二队一青年社员,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地走进了医务室,进门就喊夏哥。找到夏大夫,才说他大便里经常拉出一块一块的、又扁又宽、似肉非肉的东西。并且老觉得浑身没劲。夏大夫一听就知道他肚子里有绦虫。当时就让他在医务室里吃了二两生槟朗,二两南瓜籽。时间不大,他去厕所大便,夏大夫也跟去了,吃完药,绦虫这会并没有死,它只是中毒变晕了。随着大便往下走。但刚一出肛门,外面凉风一吹,它就又缩回去了。夏大夫几次想逮它,就是逮不着,于是他打来一盆热水,放在患者臀下,热气一熏,绦虫才探出肛门来。夏大夫说时迟,那时快,用摄子一下把绦虫夹住,然后把它卷在一根秫秸上。一点一点把它从患者肛门里拉出来。越卷越大,卷成挺厚一大卷,才全部拉出来,肠子多长,绦虫多长。

  在医务室,夏大夫各科医学都钻研: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他经常带着重病号到北京人民医院就诊,每次都是自带干粮,自带水,从不给病人及家属添麻烦。再有,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外吃饭也很不方便。他还经常利用自己认识人多,舍脸为穷苦患者从部队和私人处借车,免费接送病人去医院。

  在医务室上班,没有正点下过班。社员干一天活,基本上都在晚上来就诊。所以忙得夏大夫没有时间吃晚饭,有时急诊病人半夜找大夫,就得半夜去就诊。不管外面是寒风还是大雪,他从来不耽误。给孕妇接生,经常去孕妇家守上一夜。可是再看夏大夫,还是乐呵呵的,一句怒言也没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昌平 卫生院

上一篇:《伊斯兰的召唤》
下一篇:伊斯兰的“中正”与“中和”思想对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