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母亲
分享到:
2010-06-07 10:56:26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母亲生活节俭,她的口头禅“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她的忙就是为了省。打小我们六个孩子的四季棉、单、毛,所有穿戴都出自母亲的手。我们姐妹走出去,单位大院最漂亮的姊妹花就是我们了。不管什么样式的衣服,母亲看看就能下剪子裁剪出来,连夜赶做出来穿到我们的身上。她可以把大人穿破了膝盖和腚部的旧裤子给我们改成马甲;可以把晒得无色的衣裤拆了,里外调个个,又成了件新衣裤;可以在我们摔破或挂破的衣裤上绣朵花,或剪贴个小动物图案,使其焕然一新。她不像别家妈妈让孩子的衣裤上大补丁落小补丁,那双巧手总是能修补就修补,不能修补就大改小,再不行的就扎鞋垫,甚至碎块布母亲也能根据布头的形状给我们拼出奇特图案的小马甲,家里的小坐垫······

     母亲操持下的饭食更是花样百出。就说住在湖边的我们几乎餐餐离不开鱼,别人家餐桌上除了煮,就是油炸。母亲却可以根据各种鱼的肉质,把鱼做得花样百出:小白条肉质嫩,母亲剁碎鱼肉包饺子;鲢鱼油腻,母亲用鲢鱼肉做丸子,剔出的鱼骨骨架炖出鲜鱼汤;鲤鱼肉质紧,母亲就红烧鲤鱼或糖醋鲤鱼;鲫鱼刺多,母亲就干炸,或煮鲫鱼汤;五道黑肉质筋斗,母亲把它晾成风干鱼,给我们蒸着吃······此刻回忆中的我真有点垂涎三尺母亲的鱼宴了。

     母亲的巧手不光让我们从小就比较讲究穿着带给人的品味,还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走到那都能赢得别人对母亲的赞誉。母亲的巧手给我们间接地埋下了做人当自强的种子。尤其母亲那句培养我们姐妹的座右铭“女孩子要有上炕使剪子(裁缝),下炕使铲子(厨师)的本事”。也潜移默化地造就了我们姐妹操持家务的能力(本人除外)。

     母亲的好强也是出名的。曾有一个县长是这样评价母亲的:你可惜没有文化,你要是有个小学的文化程度,都是不得了的人物!是啊!母亲是生不逢时,她风华正茂时如果在改革的年代,凭她六、七十年代带领一群妇女创建“五七”班的能力,说不定会将她的事业发展成一家大型企业,母亲不也顺理成章是个老总之类的社会名角了嘛!因为在那个年代,母亲率领的妈妈队伍自己发放的劳保福利比父亲他们国营单位还好。母亲洞察力极强,那时的她就知道市场经济了,当然时髦的名称她安顿不上,但她能跟随市面上缺少什么,她就带领妈妈队伍做什么。她们为解放军缝补过衣服鞋帽,为乌鲁木齐的供销社割芦苇、编苇席、扎苇把、摘蒲绒、打蒲草席······她还打算带领妈妈队伍养貂,如果不是有人捣鬼,说母亲没有文化,不能当貂场的场长,母亲就要动身去北京学习参观如何科学养殖貂了。母亲没有去成,计划办貂场的事也就夭折了,因为再没有人敢挑这个头。

     母亲巾帼不让须眉。没有文化的母亲竟然能看懂施工图纸带领一群男爷们盖砖房。她没有师傅带,靠眼观心看,就敢拿起砌墙刀当大工砌砖房。母亲做的活,连老师傅都佩服得直竖大拇指。母亲冬天和男人们一样穿着厚重的冬装到冰滩上打冬鱼,老爷子们都叫苦连天的活计,母亲咬牙干下来了。为增加点收入,十四岁的大姐也跟着去了,怕别人说闲话,母亲把姐姐做不完的活也干了。

     母亲胆大心细。当邻家女人要生产时,在一没有医生,二没有任何接生器材,三没有接生经验的情况下,为了母子的生命安全,母亲像战场上的大将一样指挥着一群吓得大呼小叫的女人烧水的烧水,给剪子消毒的消毒,她凭借自己生小孩的经验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接生工作,托靠真主----母子平安。

      母亲吃苦耐劳。为了贴补家用,母亲白日带领妈妈队伍出海小船作业、晒网、加工咸鱼。夜幕降临,打鱼的机帆船回来了,母亲又推着小车去卸鱼;回来后,还要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洗衣做鞋。常常夜里起夜,看见母亲不是在微弱的灯光下做针线活,就是在织渔网。我便去帮母亲缠绕梭子,听母亲给我唱山歌,讲鬼怪的故事,叙古人孝敬老人的传说······我的文学启蒙教育是从没有文化的母亲处得到的。

     母亲忍辱负重。她的父亲去世早,留下兄弟姐妹八个,虽排在老三的位置上,可她是长女,家里的大小事她都要为寡母分担。记事起,母亲带我们回娘家就像是她几个兄弟家的义工。母亲无论走进谁家,马上挽起袖子投入到了缝缝补补、拆拆洗洗的工作当中,有时一干就是好几天,直到把那家活干完。我很纳闷:舅母也是女人,她为什么不做这些活?凭什么让我妈妈做?每当我愤愤不平时,母亲就严厉呵斥我:把嘴巴闭紧,少管大人的事!她自己忙碌还不算,我们也不得闲,我们姐妹十来岁,也是走到谁家,干到谁家。寒暑假刚到,母亲就安顿我们去她的娘家帮奶奶或舅母打扫房子,拆洗被褥。谁家都欢迎大姐家的孩子去他们的家。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父亲 母亲 欣玉

上一篇:夏季出游指南:我的三亚旅游日记
下一篇:《安塔拉传奇》阿拉伯英雄时代的史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