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高原上的穆斯林
分享到:
2011-05-04 20:57:47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走进寻常回族家

  在清真寺教长室里,笔者遇见了回族穆斯林老妈妈敏阿婆。敏阿婆穿着一件黑色长衫,头戴黑色丝绒盖头,面容慈祥。应敏阿婆之邀,笔者和马阿訇的妻子一同前往阿婆家做客。

  阿坝的民居都是开间较大的平房。回族是一个十分讲究卫生的民族,无论房间、厨房还是院坝,物品都摆放有序,窗户洁净明亮。走进阿婆家,宽敞的院落收拾得井然有序,院坝、屋檐下种满了各种花草。厨房里仿藏式的橱柜占了一堵墙,上面摆放的全是餐具。炉灶上干干净净,地面上也不见炉灰。从厨房的侧门穿到正房前,一字排开的房间前有一条三四米宽的过廊,安装着落地推拉玻璃,室外烈日当空,廊内却阴凉舒爽。房间的门窗都朝着过廊,便于采光。西头是经堂,墙壁上挂有阿拉伯书法条幅和天房挂毯,地面铺着拜垫。接下来是阿婆和3个儿女们各自的房间,东头是客厅。

  阿婆请我们到客厅就坐。笔者和阿訇的妻子说话间,阿婆端出一个大大的果盘,有桃子、李子和荔枝。我们用汤瓶洗了手,一边吃着水果,一边感叹生活的变迁: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能在高原上吃到南方的水果吗?

  阿婆和马阿訇的妻子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晌礼时辰到了,她们招呼了一声,就去做“阿布德斯”(小净),然后脱鞋走进经房。阿婆将盖头换成白色的,跪坐在地毯上。回族妇女一般都在自己家里礼拜,只有会礼时才去清真寺礼拜。

  从敏阿婆家出来,马仲田阿爷也请笔者去他家坐坐。一进院子,笔者就忍不住夸赞满院的花草,阿爷说喜爱花草是穆斯林的传统。可不是吗?在甘肃、青海、宁夏,以至在四川松潘、阆中……笔者所到的每一个回族院落,里面都少不了一些花草。在严重缺水的宁夏固原地区,回族百姓通常用一两枝塑料花来满足自己的花草情结,即使褪色了,也舍不得扔掉。

  马仲田阿爷的房间也是那样干净整洁,床头挂着礼拜时穿的长袍和“太斯塔勒”(用白布做成的帽子),茶几上放着一本《古兰经》。他说自己从阆中回来后,出现高原反应,老是头痛,所以很少去寺里礼拜,每天的五番拜都在家里做。阿爷一个劲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有清真寺,能做礼拜,家家都有电器,公路四通八达,医疗有保障,去朝拜也十分方便,生活很美满。

  撒拉族人马建耀邀请笔者去他家,端上茶水,拿出了瓜子和葡萄干。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出许多穆斯林谚语,一字一句,抄写得工工整整。他还一直在收集整理哈国枢阿訇的传奇故事,他说以后要出一本《哈国枢在阿坝传教的传奇故事》,来宣传穆斯林的传统文化。

  信仰永驻星月明

  次日是星期五,伊斯兰教的主麻日。在阿坝清真寺,前来礼拜的老人与笔者有聊不尽的话题。他们给笔者讲其先辈在高原历经磨难、于艰苦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故事。在阿坝地区,虽然穆斯林人口较少,但他们团结协作、自立自强。他们勤劳简朴、尊友睦邻,他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这些穆斯林最担心的是没有阿訇,“没有了阿訇,我们的民族和宗教就会断根;有了阿訇,我们才有希望。”

  哈翊良老人拿来他的祖传珍藏让笔者开眼界——一本印制精美、火柴盒大小的袖珍《古兰经》,装在一个极其精致的铁盒里。他说,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才拿出来让其欣赏。寺里的满拉们也围上来一睹为快,并借着放大镜一章一节地念起来。面对已经发黄的《古兰经》,笔者似乎了解了老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清真寺宣礼员还未宣礼,有的穆斯林就早已坐在大殿里。阳光从窗户斜射到空旷的大殿,为他们勾勒出明亮的轮廓。1点左右,宣礼塔上的喇叭传来悠扬的“邦克”声:“……快来礼拜!……快来礼拜!”这极富伊斯兰教色彩的呼声,在蓝天草地、街头巷尾回荡。主麻日是聚礼,来的人较往日多。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10多岁。穆斯林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光彩。

  马阿訇庄重地穿上礼拜专用的白色长袍,戴上“太斯塔勒”。当“邦克”(意为“召唤)声最后一次响起时,马阿訇带领穆斯林入殿。大家脱鞋后,入殿席地而坐,严肃端庄,静听阿訇宣讲“卧尔兹”(意为“劝导”、“训诫”)。

  穆斯林不崇拜偶像。空旷的大殿里除了排列整齐的拜垫,就是四壁挂着的伊斯兰书法、克尔白挂毯、各种花篮,墙壁上贴着伊斯兰宗教图画,窑殿的外壁上装饰有花纹和经文。“卧尔兹”宣讲结束后是主麻礼拜。满大殿的老老少少抬起手,将尘世的一切撇到脑后。举意后,众人数着小石子开始念经。当上百人齐声诵念《古兰经》时,整个大殿显得无比神圣,虔诚的声音在高原回荡。

  阿坝县清真寺的历史虽然不足百年,却体现了回族先民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力求发展的精神。他们凭着对伊斯兰教的坚定信仰,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起自己的清真寺,执着地守护在它的周围,不断发展壮大。

  傍晚,笔者去阿曲河边拍摄晚霞,耳边隐隐传来熟悉的穆斯林的晚祷声。举目四望,暮色中看见了离阿曲河不远的宣礼塔和礼拜殿顶端的星月标志。古朴的清真寺、虔诚的诵经声,为辽阔的阿坝高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责任编辑:大海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坝 高原

上一篇:走近开封的“犹太回族”
下一篇:阿坝高原上的穆斯林 高原之金信仰永驻星月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