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两处伊斯兰教拱北——巴巴坟和巴巴洞
分享到:
2012-02-06 14:37:54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济南市回民状况(节录)

   黑应林

    九 马鞍山小寺

    马鞍山在城南四里,以其状似鞍形故得名。附近并无居民,其所以孤孤峭峭设一清真寺者,盖有因焉。济地向有爸爸坟十座,率皆往故之贤哲堪为后世法者。济地回民每当麦秋之后,灾殃之余,感谢主恩,并纪先贤而往游焉。山上有爸爸坟三座,游坟者咸以该地为憩息之所,延师诵经活馔之地,是为建寺之原因也。寺在山之东麓,门之外即为左、马、麻三爸爸之墓。院内北屋共五间,中三间为礼拜之殿,东一单间,为阿訇住室,西为厨房。尚有南棚子,为看守寺人之住所。山上仅有养赡地十亩。该寺阿訇为丁考善,济南人,无事即常在南大寺内,有走坟者始往焉。平时无来此礼拜者,犹本方之行寺耳。(李兴华 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年8月第1版)

    当代资料

    济南的巴巴坟

    ……

    一、马鞍山东麓的巴巴坟
济南的巴巴坟在城南马鞍山麓,大多是近代从济南各处墓地迁移而来,原马鞍山腰有一座清真寺座西朝东,今根底宛然,仅见残垣断碣,寺前有墓十多座,分两层排列,大多有名,今将现存的“巴巴坟”列表如下(由东向西):

    层 序号 碑 名 时 代 备 注 碑文

上层 查巴巴

    陈英夫妇 明 初 有碑文

    米真人 (米国祥)清 有碑文

    赛义德

    麻公

    牛公 萨天池弟子

    萨巴巴 (萨天池)明代 云南西河人

    马巴巴 明末

    李巴巴 明末

    左公 清代 有碑文

    下层

    党公 (党瑜)清代 有碑文

    (此碑不清)

    马兆池 清初

    马太师 清代 碑文模糊

    在这些巴巴坟中,陈英是首屈一指者,墓前立大碑曰:“明高祖鸿胪寺序班陈公英孺人赛氏墓”大碑后有小碑嵌于墓前,题为“陈掌教墓志”看来是陈英及其夫人的坟墓,碑文叙说清晰,碑刻时间为清道光十四年。

    陈英是济南伊斯兰教史中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人,墓志又说其为掌教,因此又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掌教。也应该说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位朝觐者。

    第二位巴巴是党瑜(党玉),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730),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享年七十二岁,曾“游历四方,足迹遍天下”“弃家西渡”“朝觐天房”,这是济南的又一位哈吉。

    第三位巴巴是米国祥,碑题为“真师碑记”。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故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享年五十七岁,他曾出游西秦、宁夏,寄迹烟霞终南,拒婚独处,古洞修真。曾在南大寺任过教长,应该说是一个真正的苏非。

    第四位巴巴是左廷荣,其碑叙述他朝觐略况,乾隆十五年生(1750),道光九年归真(1829),享年七十九岁,左公荣廷应是济南伊斯兰教中有碑文记载的朝觐的第三人。

    上述四位“巴巴”是坟头上有墓碑,且文字清晰者,其生平事迹,方能略述一、二。至于其他只凭口传,例如马鞍山巴巴坟中,还有一位泺口李巴巴,其名不得而知,传他生于明末,农历6月24日是他墓地迁来马鞍山的时间。李巴巴曾在泺口清真寺(那么泺口清真寺可能是明代就有了),传言有一次,沐浴室的水没烧热,而柴草已尽,李巴巴把自己的腿伸入灶内,烧热了浴汤,供大家洗“乌斯”之用,这种神乎其神的传说,是否受苏非派影响,但其传言之广,似乎是一个人人乐道的民间神话传说,这种神话传流了几百年。(……),重要的是给人们心中一种期盼,深受部分穆斯林群众的确信。每年6月24日,来自四郊、泰安、黄河北岸一带的中老年妇女穆斯林,天未亮就从各地聚集巴巴坟,每个坟头上也都围坐着不少外来阿訇。天近微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经声悠扬。这景象虽已迹近济南伊斯兰教的一个景点(……)。
另外,表中第四位巴巴赛义德,据说是赛典赤后裔,其根牵涉到云南。云南赛姓一支就曾寻根来济,看了赛义德巴巴坟,可惜济南已寻找不大赛巴巴的丝毫资料了。
二杨魁元和杨会元墓。

    除了马鞍山的“巴巴坟”外,在济南小金庄和孟王庄之间还有两座巴巴坟,他们是杨魁元、杨会元兄弟二人,他们时常志美的弟子,除济南伊斯兰教界对杨魁元阿訇事迹口传的凿凿贡献,其他一概不知,甚至生卒年月都未留下记录,只有《传谱》常志美谱系上有他两名字。然而坟墓修得很好,很气派。

    在济南刘家林村的东山上有个巴巴洞,这里是苏非派真人的静修之所,这个真人叫杨瑞,字凤仪,是大清乾隆二十二年生(1757),嘉庆二十年羽化(1815),他自幼出家“披发跣足、云游天下”,曾设道堂于“云南清风山”。据传他后来在此洞静修多年,故于洞中。

    这个山洞在东山半山腰上,洞内约有十三四平方米,进洞正面深五六米处可供静坐。洞口坐东朝西,从洞口向下看山丘、平川、田野、树木,眼界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洞内北侧近洞口处,另有一小洞深邃不知底里,小洞边有一大石() 中有一石床,据说是杨瑞卧榻,洞口南侧另有一小屋似的小洞可供一人礼拜用。

    进入山腰洞口前是一曲折小路,靠山根而筑,途中有大石崖二三处,其中一处堆积许多残碑,大多是乾隆、嘉庆、光绪年间遗存,因残断无法辨认,时间内容均无可考,在上山路上,小山丘上有坟几座,其中之一为杨瑞坟。其墓碑立在这里,离此坟不远,山丘的右下方有山泉一眼,泉水虽小而清冽,净洁,据说是杨瑞生活用水处。

    杨瑞的故事也有神话色彩,据说他每日晨礼后,接“杜阿”时,抹完脸后就有一颗红枣落在手中(是在接“杜阿”时,忽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落在手中的),他吃下这种红枣,一天再不用吃东西了。(伊牧之主编《济南伊斯兰教史》 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第1版)

    济南伊斯兰教研究史论(节录)

    伊牧之

    九、济南的伊斯兰教碑刻遗存和伊斯兰文化艺术珍品

    5、墓志类

    主要是在马鞍山巴巴坟墓地中的几方碑,如《掌教党公墓志》《左公碑记》《真师碑记》和《陈掌教碑记》等,这些墓志给我们记录了济南伊斯兰教中巴巴的业绩及其静修道乘的修炼状况。在刘家林清真寺中的《王三阳墓碑》和东山腰里《玄真人碑记》,是济南王姓回族的家谱碑和济南伊斯兰教嘎德林耶真人修真静修的唯一记录。从这些碑文中透露出了宗教的某些机密和济南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些特殊教派的状况。(济南市伊斯兰教协会主办《济南穆斯林》2005年第1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济南 两处 伊斯兰教

上一篇:保老师祖及两通碑文
下一篇:羊圈沟拱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