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伊斯兰文明的美德
分享到:
2012-03-03 16:53:38 【来源:通讯】 点击:

《古兰经》———神圣的“天启”(卧哈依),降示自至尊造物主安拉,作为伊斯兰立教立法的依据,也是古今穆斯林趋向安拉,令行禁止的行为准则,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穆斯林敬称《宝命真经》,揭示“其理之精、义之奥、文之妙、卓能出乎天下而无以伦比也。”

  经学家考证,安拉在古兰全经中显示了99个尊名,体现安拉无可比拟的德性,至真至善至美,放之四海,永垂万世,足以为穆斯林无限景仰,以及效法的不朽宝典。

  “宽容”(或作宽恕)与“仁慈”(或作至慈)二词,在全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表明安拉对人类的宽容与仁慈,更是无微不至。

  当代穆斯林国家元首中也流传不少“宽容”的动人事迹。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所撰《千年一帝》,就满怀激情地赞扬约旦国王侯赛因,虽说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国之君”,却誉为千百年来诸多帝王中的“领军”人物,他的政治外交活动,赢得国际人士的普遍赞扬。

  1994年初,侯赛因死讯传出,约旦首都安曼冠盖云集,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戈尔巴乔夫,英、法两国首相,女王代表等亲往送葬,殡礼进行中突然降雨,各国元首拒绝雨具而冒雨行进,表达对这个小国巨人的深切悼念……。余秋雨访问阿曼,亲往瞻仰这位小国巨人的王陵,令这位名作家惊异的是,侯赛因的葬礼既不见豪华的地宫,也不见大理石精雕的陵墓,一代巨人侯赛因的“寝宫”,竞只是寻常的一个小土堆而已。

  侯赛因寓伟大于平凡,从一件小事中就折射出来。某日,侯赛因走出清真寺,准备登车回王宫,一位小姑娘手捧《古兰经》向他迎面走来,敬道色兰之后,小姑娘请求国王凭借《古兰经》的无比尊严赦免她的父亲,让他们一家团聚欢度阿舒拉节……侯赛因了解案情后,不屑一问,生气地上了汽车疾驰而去,原来小姑娘的父亲是王宫的“御厨大师”接受某超级大国特务组织收买,置剧毒于“御膳”,事机败露,谋杀国王罪成立,被投入监狱……侯赛因思想斗争的瞬间,突然想到自己刚在清真寺向安拉求恕,现在也有人向自己求宽恕,自己不恕人,安拉岂会宽恕自己……立即命令停车,签署了手谕,令随从前往监狱宣布赦免“御厨大师”,并将他送回家,博大的胸襟,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千年一帝”的定评,应是当之无愧的。

  阿拉伯学者穆罕默德·阿萨德回忆录《麦加之路》中也有一则类似的记载:沙特老王阿齐兹(伊本·费萨尔之父)生前,“他的一位妻子在他的竞争对手伊本·拉施德煽动下,在他的香炉中投毒(在内志用于正式聚会的一种小火盆),显然是要杀死他。通常在将火盆传到其他客人中间时,先要交给国王,吸进第一口香气后,伊本·沙特立刻觉得香味不对,就将香炉扔到地上。他的警觉救了他的命,但是没有救得了他的左眼。他的左眼受其影响而部分失明。但他并没有像其他统治者一样报复那个不忠的女人,他原谅了她———因为他确信她不过是受害者,她的家庭与伊本·拉施德有关,她只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只是和她离婚,送她回家,并且慷慨给她家赠送了金子和礼物。”

  伊斯兰国家元首的雍容大度,宽以待人,无疑是恪遵经、训的社会实践,体现安拉普慈全人类的伟大胸怀,不计较民族和个人恩怨,与人为善,化干戈为和平,化敌为友,不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报怨,这是某些封建帝王所望尘而莫及的。

  就中国封建社会而言,“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所谓万乘之尊,君临天下,视臣民如草芥,项下有逆鳞,稍拂其意,不是招致杀身之祸,便是灭族。

  明成祖朱棣因学士方孝儒拒绝为他作诏,一怒之下,诛灭方孝儒“十族”,玉石俱焚,涉及千百无辜者。史称“康乾盛世,四海升平”,然而“避席畏闻文字狱”,一字之差穿凿附会,置上千无辜者于死地,甚至死者也不放过,掘墓剖棺斩首,生者男女老少无一幸免,至今每忆前尘,仍心有余悸。

  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番汉兵三万,与大食帝国及“诸胡、联军”进行怛罗斯战役,唐军惨败,被俘虏者万余人,被遣送至亚俱罕(今伊拉克库法),不是受奴役,而是让他们自谋生路,因而唐军中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造纸、印刷、制造火药传入阿拉伯,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战俘中有一位学者杜环(名诗人杜甫之孙)在“大食诸国”旅居十余年之久,归国后撰写了《经行记》口卷,记述“大食诸国”(中近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文等,被回族穆斯林史学大师白寿彝誉为“伊斯兰教法传播东方之第一声!”

  杜环在《经行记》中通过亲自目击,特别赞赏伊斯兰法律的宽容与公正:“法唯从宽,以弟子亲戚而作判典,纵有微过,不致相累。”就是说伊斯兰法律依据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而依法裁决。主要追究犯罪者本人的法律责任。至于犯罪者的“弟子亲戚”与案件无关或“纵有微过”,一律宽容不究。不搞“一人犯法,全家连坐”,因而“民风和美,无贫难之家,犯法者少,诚为极乐世界。”

  显然,杜环来自东方的一个古老帝国———大唐王朝,经历的是封建专制,对人民施行严刑峻法,一人犯罪,牵连“弟子亲戚”无辜之众,罗掘俱穷,草菅民命,对比之下,深有感慨,因而对伊斯兰法律的宽容与公正表示由衷的赞赏。

  穆斯林传承的“宽容”文明,自古迄今,屡见不鲜。几年前,一位伟大巴勒斯坦母亲的事迹感天动地。开斋节前夕,充满欢乐气氛的迦沙街头,她的12岁儿子在巴、以混战中被夺去了生命,这位丧失爱子的母亲悲痛欲绝。当时,以色列媒体大声呼吁:医院里6个犹太人生命垂危,需要移植人体器官抢救,这位丧失爱子的巴勒斯坦母亲毫不犹豫地捐献儿子的全部器官,6个犹太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以色列总理,号称“推土机”的屠夫沙龙非常感动,亲自致电向这位伟大的巴勒斯坦母亲深表歉意,说她的儿子系误伤,以色列官方负有一定的事故责任……。

  伊斯兰文明是人类的瑰宝,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去年,温家宝总理在阿盟总部的演讲给予了肯定:“中华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就是历史的见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穆斯林的这些宽容美德来源于《古兰经》教导,源远而流长。宽容是伊斯兰文明的成果,也是穆斯林反对极端,化解矛盾,提倡和平、和谐、和睦的美德,更值得我们在今天珍惜和发扬广大。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宽容 伊斯兰文明 美德

上一篇:穆斯林是否许可过生日
下一篇:您是否也这样想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