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族
分享到:
2012-01-26 13:01:20 【来源:东干族杂志】 点击:

    第二个“唯一性”是指东干族(绝大多数东干族)的母语只有东干语一种(虽其内部有陕、甘方言的差别,但因都是西北方言且都为回族使用而相互认同)。这种情况是相对于中国回族来讲的。在中国,回族使用地域方言,也使用普通话。在他们看来,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汉语的方言,这是他们时时都能感觉到的。而东干族自移居中亚以来,同汉语的大环境隔绝,完全没有了超方言的普通话的影响,因而也没有将自己所操用的语言归为汉语的一种方言的意识。加之多年隔绝,目前东干族(尤其是与操普通话的中国人打交道少的人)在听普通话时也有理解上的困难。因而既使他们知道他们操用的是与汉语陕甘方言很近的语言,但仍情愿把自己的语言看作是不同于汉语的自己民族的语言。上述两个“唯一性”结合起来,即在中亚只有东干族讲这种语言,东干族只说这种不同于汉族普通话的母语,因而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母语既本民族语言的观念。

    “两个特殊性”之第一个“特殊性”是指东干语脱离汉语独自发展后,各方面都具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如明清口语词汇的留存、大量俄语借词的借入、新的词汇、新的句式的产生等这些既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也不同于西北方言的特点使得人们认为他们操用的已不是汉语的方言,而是一种另外的语言。再加上东干族的语言里还有许多波斯语、阿拉波语借词,以及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表达句式等,如“知感胡达(感谢胡达)”、“尊护教门(维护宗教信仰)”、“封斋”、“捞油香(炸油香)”、“念索儿(念一段经文)”、“望埋体(在寺中吊唁死者)”、“帮不答下来(做完晨礼后)”等在汉民语言中不使用,而在回民中具有广泛认同感的表达方式,这些构成了东干语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一个显著特点,也使得东干族对自己语言的民族特殊性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特殊性”是指东干族使用拼音文字已有了70余年的历史,东干族对汉字已非常陌生,除在校专门学过汉语的学生外,几乎没有会汉字的。这样语言不通(或互相难懂),文字各异的历史事实使东干族形成了东干语不同于汉语的印象。这几种因素相加起来,使得今天中亚的东干族将自己的母语视为东干族(回族)的语言,产生了民族语言的意识。加之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东干族从心理上也有同样的要求。再者,东干族自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被承认为苏联的一个少数民族,因而其语言也取得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因此尽管我们从语言本体角度认为东干语仍保留着西北方言绝大部分的特点,是汉语西北方言的特殊变体,我们仍然愿意尊重东干族对自己的母语的热爱,并考虑到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一些因素,将东干语视为中亚东干族的民族语言。这一语言观念的特殊性也是中亚东干族与中国回族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我们在研究双语现象及民族语言心理过程中应当更多关注的一个内容。

注释
①N•尤素波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苏联东干族》[M],伏龙芝,1977年。
②A•奥鲁孜巴耶娃《吉尔吉斯人的语言生活》[M],优龙芝,1983年。
③④⑦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局《吉尔吉斯共和国1999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登记汇总》[M],比什凯克,2000年。
⑤X •尤素拉夫《奥什川卡拉苏地区的塔西洛夫集体农庄》[M],优龙芝,1971年。
⑥M•王斯万诺娃《东干族:人物和命运》[M],阿拉木图,2000年。
⑧兰州大学中文系临夏方言调查研究组,甘肃省临夏州文联《临夏方言》[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⑨刘俐李《回民乌鲁木齐语言志》[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三亚凤凰镇回族开斋节
下一篇: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