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必须有证婚人到场,男方给女方一定数量的聘金。结合双方必须以共同的信仰为基础,可以娶四位妻子,但并不提倡多妻制,且对娶四妻要求极为严格,提倡一夫一妻制。结婚仪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接着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红枣撒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一般都是九碗一盘端或十三花(8个行菜,5个佐菜)。亲友赠送礼钱、礼物祝贺。
葬礼
在人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近亲属要在枕旁默念“克里麦,团依拜”的经语。停止呼吸后,亲人要顺其肢体,合其眼睛,闭其齿口,整理容发,理展四肢,用一块干净宽白布盖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按伊斯兰教经典规定“三日必葬,葬必从俭”,外族、未洗浴者不许看亡者尸体。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烧纸祭奠。葬埋程序大体有备殓、浴礼、殡礼、埋葬、坟墓五个方面。
(备殓) 裹亡人的白布殓衣称“克番”(阿拉伯语译音)。男人殓服3件,大殓(俗称大卧单)等长如身,上下长出7寸,宽4.05(俗称小卧单)等长如身,不留余地,宽也是4.05尺;衬衣上至肩头,下至踝骨,肩头开缝,宽约1.2至1.3尺,另加帽子1顶。妇女殓服5件,除3件与男子相同外,另加裹胸及包头各1件,一般为白平布3尺左右。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殡礼,浴礼毕后,将死者装入埋尼体(尸体)的大木匣子,头北脚南置于安静的室内或庭院的洁净处,参加殡葬的人都要沐浴净身,着清洁衣服,殡礼为举意、抬手、大攒,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大攒4次,向左右说“三里阿木”,殡礼即成。(埋葬)三日必葬,葬不择时,实行土葬。人葬时将亡人托出木匣,“搭铺”放入墓穴。坟取子午向,阿訇等跪坟北头,送殡者跪在南头诵经,然后埋葬。人死后七天、四十天、双月、百天和周年祭祀,都要请阿訇诵经、走坟,还用烫面炸油香(油饼)送亲友,表示感谢。(坟墓)墓穴取南北向,长方型,一般深5尺多,最深不超过1丈,长6尺,宽3尺。掘成后,又依穴内东壁高1尺处另挖穿堂,长5尺多,宽3.5尺,高2尺,下平上拱,其北端留土台作假枕,入葬尸体放于穿堂内,用土坯封口,然后填土堆成拱形墓冢。
从饮食上说,回族不只是不吃猪肉(回族称"猪为"黑"),只要是不反刍(所谓反刍(chú):是指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的动物回族是都不吃的,并且穆斯林不吃自然死亡的动物,不吃血液制品。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信奉真主。比较盛大的节日有“开斋节”和“古尔帮节”回族有自己的回历。在开斋节前一个月叫做“斋月”(或“莱买丹”月),在斋月中白天不可以喝水、吃饭,并且戒除房事,只能在晚上太阳落山等最后一丝光线落下的时后才可以吃饮、行房事,直至第二天日出前为止。
上一篇:西双版纳“回傣”的融合与坚持
下一篇:撒拉族人独特的服饰和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