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旧事——扯绳
分享到:
2012-01-26 02:55:14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从省城兰州向南穿过沈家岭过临洮,穿临夏,进入黑土地的藏区甘南首府合作,然后驱车颠簸79公里跌入狭长型的河谷,在一条不是太陡且稍长的缓慢坡地下行后,就到了临潭旧城。

  临潭故称洮州,西晋惠帝时置洮阳县。南北朝天嘉二年于洮阳城首次设置洮州,明洪武四年于旧城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十二年,西平侯沐英戡平十八族叛蕃,奉帝谕筑城于新城,升洮州军民千户所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清乾隆十三年改洮州卫为洮州厅。1913年,改洮州厅为临潭县。沐英西征,带来了江南应天府一带的子弟兵,西垂战事完结,这些操着中国江南地区吴音软语方言的兵士和迁徙来的眷属百姓,从此落地生根,按照兵营建制分发洮州各地,肩负守疆卫土责任的同时,一面屯耕开荒,一面休养生息。在经历连年战事的荒芜之后,在极其严酷的生态环境里逐渐褪掉南人的性情躯体,开始在虎视眈眈的原住民——骑马民族西番包围里,成为具有先进文化和农耕理念的后来者而永远镇守在这最后的西陲荒地上……

  西平王沐英系回族,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重臣。其西征甘南十八族叛乱所带领的军士为回汉民族组成。当战事平定后的漫长生存时光里,江南富庶之地的一些民俗风情也会逐渐显现。在经历了艰苦环境的潜移默化改造之后,成为一种特殊的民俗风情,在特殊的时候流传至今。今天在临潭旧城闹农历正月十五的万人“拔河”,临潭方言称为“扯绳”的民间活动,就是江南人的兵丁当时即兴发挥演绎,再成为农耕百姓后所改造成民间大欢娱得传统活动。

  写到这里我不禁搁笔疑问满腹?按照中国几千年所流传的正月十五闹花灯,显示封建皇朝治国有道,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玉树琼花、通宵笙歌的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的观花灯。怎么到了这个偏僻的遥远的洮州,就变异变味了呢?仔细看过历史和这里的地域及其自然条件,就不再惊奇这里至今所保存流传的这种特异的民俗了。

  从经历六朝古都的烟水江南,突然来到这极为遥远,生存条件严酷,物质匮乏的蛮荒之地。在生死战事最紧张的时刻过去之后,作为回族兵眷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潜心礼拜,排遣孤独时候。汉族的兵眷最难逾越的一道门槛就是春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的农历春节,是中原汉族人举家祭祖团聚,共度良宵的时刻,丛大年三十团聚到正月十五之前,大伙儿都在团聚探亲访友的话,那正月十五上元节。是需要在万物肃杀的严寒季节所必须看到一个绚丽多姿,以慰内心良好寄托的夜晚。国事如此,个人如此。可是对这些迁徙守卫这里的新居民来说,面对物质匮乏,偏僻闭塞,生活困顿的境况,此时拿什么来妆点、度过他们的不眠之夜呢?于是那些屯营安寨、攀越捆绑、随处可见的绳索就被用上了大用场。

  面对料峭寒风中逐渐显现清明的一轮正月十五的圆月,这些离家万里、思乡心切的军士眷属们,此时不知是何人一时兴起,互相扯绳竟博。然后众人呼应,随成盛事。再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因条件地域的限制而即兴发挥的娱乐形式,成为正月十五上元节在西陲洮州闹花灯的特殊民间活动而得到流传。

  从古时先民所创造于穷乡僻壤之乡的欢聚活动,再使其带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流传五百余年而成为一种久传不衰的民间盛事。由大明王朝意气风发固守西陲疆域军士创造的“扯绳”,竟然促成这个边疆之地最为热闹红火的民间传统赛事。时至今日,这片高原藏地的居民们,在各种体育赛事甚至成为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新闻启发下。遂将宣传自己,让国人瞩目的民间活动纳入官方的组织和宣传。至今成为中国最为浩大,人数众多的民间春节期间的体育盛事之一……

  临潭旧城明洪武三年为洮州府衙所在地,由西平王沐英主持筑造府城。因系最早的临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曰旧城,以和离此六十里之外,洪武十二年新筑造的洮州新城区别。因旧城地处西陲要塞,北控藏地番族,南接洮河流域及陇南汉地。东邻河州而再接省府政治中心兰州,地势险要,根基深厚。虽然后来洮州府衙设于新城,但是因旧城厚重的经济文化因素,中心依然以旧城为重。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旧事 刘青之

上一篇:悬崖边的独舞 ---- 君悦自传
下一篇:君悦,你还好吗?——思念已逝故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