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旧城地势南北走向,东有东明山崔巍,西方有西凤山和陡坡山夹守。在这南北悠长,东西狭窄的河谷地带,在一条由北向南流入洮河的溪流边上,筑就一座巍峨壮观,厚实高大的洮州城池。旧城城池因民居密集,街巷狭窄,加之后来的的名震西北乃至全国的茶马互市因骡马车队进城不便,遂设于洮州城外的西门南门外,呈拐字形的通衡大道上。加之后来战事平息,太平年景,长久以往,大道成了南北客商云集贸易的主要地区。反倒是城内到冷清了许多。
大凡去临潭的都知道,从藏地草原北山方向的河川一致绵绵延向南,穿过旧城门外大道,尽头到达洮河。绵长近六十华里的走廊已经给了旧城这个高原古城民族竞技活动的大场所。少了这个狭长地带的布局,万人攀扯的绳索无处安放,没有高原汉回藏三民族长期驭马奔腾,东进西出商贸劳作所练就的蛮壮体魄,就没有这万人竞技的“扯绳”活动。
记得小时候正月十五的扯绳,因没有电灯照明,一般在月下举行。人们先是吃饱十五夜的年饭,然后迫不及待地撂下饭碗往大街上飞跑。待赶到西门外大街上时。清冷的月光下,一条由数十条大麻绳拧成的粗大的绳索,安静地躺卧街中。小孩们矮小的个头在大人们中间挤来挤去,糊里糊涂地乱窜时,不是什么时候很突兀地响起呐喊,立刻有无数个快乐的成年人抱着粗大绳索,面红耳赤地喊叫着拼扯。从北向南的街道上,人群发疯似地呼喊着,跳跃着竟力。说来可笑,人们抱着绳索你挤我扛地忽而向北,忽而向南,也没人指挥,扯得没有力气时,就怀抱着绳索,坐在商铺的台阶上歇息。待气还没喘过来,不知什么人突然又怪叫一声,震天的狂吼又响彻云霄。待绳索沿着拐字形的大街向地处北方的西门窜去时,老少的那个疯狂难以言述……
此地有个不成文的传说,以北方为上街,南方为下街的上下方为竞赛两方。那方赢了今年正月十五的扯绳,哪方的庄稼就丰收。而且上方又处于对己不利、地势上缓的上坡。下方位居对己很有力的下坡方向,应该说是地势优越。可是奇怪的是,大多时候都是上街赢。其实细细检查原因很清楚,上街西门方向每年扯绳开始后会来许多北山草原上的藏民参与。他们体格强壮,年轻气盛,往往一个人力气敌过三四个农耕地区的人,所以有他们参与进来,上街虽然地势偏上,但是同仇敌忾,大多会胜。
从文革开始至八十年代初,临潭旧城正月十五民间的“扯绳”盛事停顿了十几年,到八十年代初,开始有人自发地号召恢复扯绳活动。时间也延长到正月十四之夜开始,十五之夜结束。三天时间,万人空巷。“扯绳”的绳索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开始由纯粹的麻绳而过度到钢丝绳。除过龙口结合处是麻绳外,其他都是两条分支的钢丝纤绳。冰冷坚硬,攀扯时稍不注意,手心的皮就会磨破。此时的洮州临潭旧城民间的拔河活动,已经超越万人。随着国内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让世人知道了这个偏僻古城的扯绳赛事。而且自正月十四开始,在华灯照耀下,由政府部门介入并组织。人群也是五花八门,穿藏袍的,头戴白色小圆帽的,服饰时髦现代的,把这高原小城的夜晚装扮的五颜六色。分界线在西门的街道,由此开始分为上下两方,双方绳索的结合处是粗麻绳拧成环形的“龙口。串接组合的是一条坚硬青木削成的巨大梭子,一旦它把双方“龙口”串接成功,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犹如点燃了巨大的火药桶,所有的人就开始喊叫。这时候人们自发地按照各自所出的方位,缀在绳索上,人数超过万人,街巷两边观战助威的也不少于两三万。人潮犹如大海的波浪,忽而向北,忽而向南,势均力敌,不分你我,抗争之下,待到力气耗完,力胜一方就会拼死拼活地扯动绳索呼啸而去。这样前后三次,来回缀接,时间消耗在了子夜十二时以后。到正月十五最后的兴奋发泄完时候,不管是谁输谁赢,反正男女老少过年的欢闹随着不分民族,不分男女,忘却季节的正月十五结束。一个对新春来临的希望从此埋下了丰硕的种子……
说到扯绳赛事上的“九龙口”就会想到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它行云布雨,蛰伏江河湖海。千百年来总是位居乾纲,甚至表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封建君王,也把它当做自己在天上的化身,处处以龙形装饰自己,向臣民们显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凌然孤傲的威严。而到了民间无处不在的龙王庙和龙的传说,更是农耕社会靠天吃饭,希望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依托和象征。到了大明洪武三年,跟随沐英西征甘南和被迫迁徙的这些可怜的江南人们,突然一下子从富饶湿润温暖的江南水乡被撂到这个荒凉干旱阴寒的西部高原,除过心理的落差无法弥合之外,生存上的困境是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所以就有了所谓自周朝人间宰相姜子牙斩将封神后,到大明皇朝的第二次“封神”的神话。十八位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沐英、胡大海,李文忠等上至公侯,下至战将等,被分封到远离江南和中原之地的西北高原洮州,做了此地新移民们的保护神,他们的身份由人间公侯从此被渲染成了兴云播雨,主管人间温饱的“龙神”。这些实际上形同发配荒地的江南人此时真是幸福极了,一下子有这些个曾经让他们崇拜追随的大人物,又在远离故土的西北高地成为神龙,在溟濛的空间无处不在的保护他们。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所以,另一重意义的扯绳实际上就是“扯神”。正月十五江南闹花灯,此地缺吃少穿,哪有心情再去用丝绢香油装饰花灯。在这孤独绝地的西部高原上,用治水的龙来成就一种二龙戏珠般地民间赛事——扯绳。两条大龙你争我夺,胜者丰硕尽入囊中。输者也是嘻嘻哈哈,反正都只在洮州这片土地上共管雨水。都有责任为黎民百姓播撒幸福。
今年又是农历壬辰龙年。听说已经受地震等影响停止正月拔河赛事几年的的古城洮州,就要恢复正月万人拔河“扯绳”的民间活动。用龙年的扯绳赛事来欢庆龙年盛世。这是大好事,但愿这座历经坎坷患难的的故乡洮州临潭,从此摒弃根除历史上不利于民族间发展友好的陈旧陋习和观念。再次地用二龙戏珠式的吉兆“扯绳”,把汉回藏三个亲如兄弟的民族紧紧地团结起来。让先辈们守土卫疆、维护祖国统一繁荣的百年愿望得到更一步地发扬光大。
洮州临潭的明天一定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多!(作者:刘青之)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