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回族方言、习俗看西安回族的渊源
分享到:
2013-08-17 04:17:12 【来源:】 点击:


  ⑺古方言


  如:争眉霍眼(形容人争吵到怒目横眉的程度,是宋元间的方言俗语,见宋赵德麟《侯鲭录》),还有早已被关中汉族所遗失的关中古方言词汇,如:蒇(chàn),儦(biǎo跑),毂觫(wú sū不适),偈(jiě快走)等。


  ⑻自造词


  一部分是古代长安穆斯林初学汉语时,不能精确辨别词义而出现的自造词:


  如:恕饶(饶恕),路道(道路、街道),习学(学习),解明(注释),端庄(正确),灾失(病),任便(随便),高强(尊贵)等。


  一部分是同位词组,由音译加上意译组合而成:


  如:安岱戈一点儿(一点儿,波斯语+汉译意),仇人都失蛮(仇人,汉译意+波斯语)等。


  一部分是汉语和阿拉伯语(或经堂语等)组成的混合词组,这类词组往往是动宾结构,由动词加名词构成:


  如:讨舍牺德(汉语+阿拉伯语,“讨”意为“争取”,“舍牺德”一般指“为捍卫伊斯兰教事业而献出生命”),翻衣扎布(汉语+阿拉伯语,“翻”意为“念”、“证明”,“衣扎布”指“结婚证明”),念知感(汉语+经堂语,指要挂念、记住真主的恩赐),转已斯科儿(汉语+阿拉伯语,指做一种宗教仪式),干尔麦里(汉语+阿拉伯语,意为“行善功”),散乜帖(汉语+阿拉伯语,指“施散钱财”),动奈夫孜(汉语+阿拉伯语,意为“发脾气”),说色俩目(汉语+阿拉伯语,意为“问候平安”)。


  更多的则是纯粹的自造词,来源很复杂,在西安回族内部广泛使用,俗称“调言文”。笔者认为这是历史上,特别是在清代回族受到歧视和压迫,产生了某种独特的民族共同的抵触(或排外)心理,再加上人口少,族源复杂,又有固定的居住区域,民族凝聚力强,在此影响下,必然出现一些奇特的词汇,产生了西安回族自己的“语言”,形成了“方言岛”,使外地人或外族人听不懂,以求群体的独立性。


  A.由事物的形状或引申义而自造出的词汇:


  如:雾尘子(香烟),转心子(手表),染子(血),雷火(大喊大叫,脾气暴躁),鸡娃儿(水壶、茶壶),燕儿(贼),反手活手(办事情忽左忽右,如毛衣拆了打,打了拆,折腾数次这就叫“反手活手”),珠珠达旦(一个一个地,形容无用的东西太多,贬义词),财贝(钱)等。

 

  B.加缀词尾或变化词序:


  如:娇气拜代底(太娇气了),希罕扳儿(宝贝蛋),奘(záng)了个眼西(找了个门路,多用在做生意时)等。


  C.目前还不知其来源的自造词:


  如:咬扎(吃饭),鸡加(脚),国马(羊),攒万(明白),篾(女人),裹食儿(男人),苦马(馍),温旦儿(睡),玩吨儿(小孩),上了个买(撒了个谎)等。


  D.在生意人的口头上(西安回民大多数是做生意的),为了不让外人听懂行情,使用的这类数词更多:


  如:把9叫“王夫”,12叫“肝子”,21叫“门丁”,25叫“加漫”等,有些数词甚至有好几种说法。


  以上笔者简单地介绍了西安回族方言的语源情况,若要仔细研究,方言中还有许多音节的略读、意义的转换和引申,词语的搭配以及对陕西关中方言的影响等方面的语言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论述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西安 回族 方言

上一篇:桑坡惨案
下一篇:亦黑迭儿丁:规划设计元大都的穆斯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