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族清真寺汉文匾联看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特色
分享到:
2013-12-24 11:57:59 【来源:】 点击:

  三、从汉文匾联看回族穆斯林对宗教义务的理解

  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义务,是所谓“天命五功”,即念(诵清真言)、礼(礼拜)、斋(斋戒)、课(纳天课)、朝(朝觐天房)。回族清真寺中涉及“五功”的汉文匾联很多,反映出各地各教派回族穆斯林对这些宗教义务的理解及所持的态度。

  天命不敢违道,完五功方见独一真光;人心尤宜尽理,通三乘得开百年暗幔。(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礼拜殿内抱联)(76)

  须实践五功,天心大可见矣;莫分言三乘,吾道一以贯之。(甘肃临夏新王寺对联)(77)

  这是两副很有意思的对联。两者的上联意思相近,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同心大寺联讲完成五功方可见到独一真光,接近真主;新王寺联则强调必须实践五功,如此即能大见天心,而不是仅仅收到见独一真光、接近真主的效果。至于下联,则两联的意思恰恰针锋相对:同心大寺联强调“三乘”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通过人心的修炼,达到“通三乘”的境界,才可以“开百年暗幔”,超凡入圣,与主合一。新王寺联则明言反对“分言三乘”,强调“吾道一以贯之”。这表明两联的作者分属两个不同的教派。前者既重视“五功”,又强调“三乘”,当属既主张教乘修持,又主张道乘修持的门宦教派无疑;后者只重“五功”,坚决反对“三乘”说,是属于赛来非耶教派。

  三乘,又称三程,是中国伊斯兰教神秘论者和部分学者依据苏非派修炼道路宣称认识和接近真主的三个过程和三个等级。包括(1)教乘(Shari'a),亦称礼乘、常道或教门,指一般穆斯林通过“五功”等修身途径,认识和接近真主。“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78)。(2)道乘(Tarika),又称中道,指通过清、廉、保、养、念等功修,弃绝尘事,严守教规,昼夜坚持,躬行实效,通过七种障碍,去接近真主。“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79)。(3)真乘(Hakīka),又称理乘或至道,即通过明心尽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以及性与天道合一的境界。“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80)据说,达教乘者可以涉世,达道乘者可以忘世,达真乘者可以出世并进而称圣。此外,关于三乘还另有一说。苏非派奈格什板顶耶的第七辈穆勒师德(即导师)兰巴尼,是闻名遐迩的教义学家。在其名著《买克吐巴提》一书中,他将伊斯兰教的宗教功修分为四个阶梯,除上述教乘、道乘、真乘三级外,还有一个最高的第四级超乘(Mārsot)。第一级教乘,是指遵行“天命五功”及一般生活礼仪,要求人们敬主、畏主、拜主,达到近主的目的,死后可得拯救,享受天堂的永久幸福。后三级通称为道乘,讲明心显性,返本还原,修行办道,它的目的已不满足于近主,而要达到与主相似,甚至溶合于真主,达到人主合一的极佳境界。(81)

  三乘说本是苏非派的思想,在正统派伊斯兰教义中是见不到的。但在中国古代回族学者们所写的汉文伊斯兰教译著中,三乘说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强调,伊斯兰教之所以至贵,就在于它讲明并履行着三乘说。三乘说在部分回族穆斯林思想中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这固然与苏非派思想的输入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与回族穆斯林长期接受汉族文化熏陶,受中国理学家所倡修身、明心、尽性等克己功夫的影响分不开的。同心大寺联强调“通三乘得开百年暗幔”,恰恰反映了伊斯兰教苏非派思想、正统派思想与中国理学家思想合而为一的这种事实。

  新王寺联的作者是属赛来非耶教派。赛来非耶是从民国初年的新兴教派伊合瓦尼中分化出的一个小教派。其教义与伊合瓦尼大体相同,只是在仪式上主张礼拜时抬三次手,故亦被人误称为“三抬教”。他们只承认《古兰经》原文和他们认为正确的注释,以遵循《古兰经》为唯一宗旨,以“天命五功”为头等重要的事情;强调认主独一,甚至主张在礼拜打坐念到“作证词”时应举起右手食指,表示坚定信仰真主的独一性。他们坚决反对门宦制度,反对办道修炼,反对崇拜圣墓。因此,新王寺联中明确提出,“须实践五功,天心大可见矣;莫分言三乘,吾道一以贯之。”然而我们从这副遵经派的对联中,也仍然感到了儒家思想影响的明显存在。“吾道一以贯之”,语出《论语.卫灵公》。新王寺联的作者将这句孔子语录搬将过来,做为得心应手的工具,既反对了三乘说,又强调了所谓的“正教贵一”(82),即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一神论思想,可谓是一箭双雕,巧妙之极。当然,这也绝非该联作者的首创,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早就明确地告诫人们:“学者理会得一之为一,则通篇之义不求解训而自能了达矣”;“经义通篇,只以一字贯之”。(83)刘智,是公认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坚持用儒家思想去系统整理中国伊斯兰教教义的穆斯林学者。

  此外,还有不少以礼拜、斋戒为具体内容的匾联。专为礼拜者写的对联有:

  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由此处鞠躬叩首;谁是讲经者?必破除情面,说些警吓话语,好叫人入耳悚神。(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内抱联之一)(84)

  入此门,登此殿,莫矇混,礼了拜去;洗其心,涤其虑,须仔细,做起功来。(甘肃西道堂礼拜堂对联)(85)

  七日五时到此须勿妄想,三才万事其中自有纲维。(北京牛街礼拜寺联)(86)

  专为斋戒所写的对联有:

  开之谓言解,解微、解妙、解一本诚,是大人致知学问;斋之取意齐,齐身、齐心、齐七情欲,正君子克己功夫。(甘肃西道堂对联)(87)

  勤礼五功,体认乎无声无嗅;谨斋三月,操存于不睹不闻。(同上)

  把斋贵清心上地,拜主须养性中天。(同上)

  昭事必诚,方是追源返本;致斋以敬,惟期忍性动心。(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内对联)(88)

  总观这一类对联,无非是说礼拜、斋戒是严肃的功课,不得敷衍矇混、心存妄想杂念,而要认真仔细、洗心涤虑、克己修身、向主忏悔,参悟“三才自有纲维”。纲维者何?造化三才万物之真主也。能理解得真主之微妙独一,就是具有了“大人致知学问”;能通过齐身、齐心、齐七情欲,做到忍性动心、物我忘尽,就具备了“君子克己功夫”。至于那句“把斋贵清心上地,拜主须养性中天”,不特将斋戒、礼拜与清心、养性直接联系起来,甚至认为斋戒贵在清心,礼拜必须养性,理学家极力倡导的清心养性和克己致知等修养,竟成了回族穆斯林举办天命功课礼拜和斋戒所刻意追求的目标及要达到的境界。

  这种情况绝非偶然的巧合,也非绝无仅有的孤证,回族清真寺中关于清心养性等修养内容的匾联不胜枚举。如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寺门左右分别悬有“洗心”、“忍耐”两方砖匾,殿门有横匾“惟精惟一”。新疆昌吉本地寺寺门横刻匾额曰“晰理修身”,赫然醒目,似欲表明清真寺的主要功能即在于此。山西太原东米市南牛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均建有“省心楼”,据云山西寺之“省心楼”三字系明代严嵩所书。福建泉州清净寺,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时,曾将楼北左侧居房改作“洗心亭”。北京三里河清真寺水房名曰“规洁室”,望月楼名曰“唤醒楼”,有规劝世人心洁,唤醒世人迷途之寓意。北京牛街礼拜寺水房门楣颜曰“涤虑处”,盖谓沐浴者不仅须洁身,犹须洁心涤虑之意。四川阆中县巴巴寺,有康熙年匾“清醒源”,乾隆年匾“性静神凝”,嘉庆年匾“性体豁然”、“心迹双清”。山西太原清真古寺有传山撰匾“果可题迷”、“教醒人过”。河南襄城石羊街清真寺有匾“性天乐地”。河北大厂北坞清真寺,1922年将沐浴室题名为“改过之室”,殿堂作“斋戒神明之殿”,抱厦名为“修身之厦”。辽宁营口清真寺有清代回族将领左宝贵撰殿前楹联:“扶持正教要在循规蹈矩,挽救颓风先宜诚意修身”。北京花市清真寺有清代吏部主事唐传猷所题楹联“稽首空中全凭心地,脱履户外立定脚跟”。甘肃西道堂有教主马启西书写对联:“读书得妙意,理合天经三十部;养气通神明,道统古圣百千年”;“穷神之化,至精学问在无我;复命归真,第一人品要如他”。读了上举各种匾联,我们联系到朱熹关于“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此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89)的论述,联系到他所主张的居敬穷理工夫和格物诚意修身过程,不能不意识到,回族穆斯林在理解伊斯兰教宗教义务“五功”时,不仅袭用了儒家的语言(如“克己”、“致知”等),更主要的是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正如甘肃西道堂的《简则》所说,他们是“以本国文化宣扬伊斯兰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伊斯兰教教义为宗旨”(90)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清真寺 汉文

上一篇:晨礼的太阳
下一篇:多维视野下的伊斯兰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