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变迁研究
分享到:
2013-04-14 00:44:14 【来源:】 点击: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个案研究,考察东关回族社区变迁的问题。纵观学者们对西北地区回族的研究,其研究重点大多集中于宁夏、甘肃或陕西等地的城市回族社区文化变迁,通过对这些地区城市回族社区进行历时性或共时性的分析,结合个案或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推断出城市回族文化日渐衰微,回族社区面临解体等结论,并将这一结论推而广之,忽略了在青藏高原上存在着的这一具有鲜明伊斯兰文化特色的都市回族社区在经历城市化冲击的过程中激发出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认同。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同为中国社会一部分的都市回族社区面临变迁,文化遭遇外来文化挑战是历史的必然,其趋势不可阻挡。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中,都市回族社区是否会完全解体?回族社区文化是否无一例外地在濡化中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东关回族社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既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本此研究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文通过以民族志的方式“深描”东关回族社区的历史与现状、东关回族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与东关回族之间的互动关系、东关回族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采取的文化修复活动等,提出都市回族社区的变迁因地域文化、宗教基础、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发展轨迹会不尽相同,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的观点是,在社区变迁过程中,西宁东关回族社区兼容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民族社会经济聚居区模式”两种模式,使二者在东关这样一个特殊的都市民族社区中并存,形成了“民族文化-经济聚居区模式”这一独特现象。

 

      东关利用紧密的地缘、教缘和业缘联系,创造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机遇,并帮助东关回族精英在主流社会中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突破了东关回族只注重于商界的“跛脚鸭式”的传统发展,巩固了东关作为共同的民族特征的象征地位。同时,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关回族经济及其衍生的劳务市场在调整中趋于合理,民族经济结构发展更为全面,强化了东关成为民族经济聚居区的基础,增强了个体成员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为其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持。

 

      论文的结论是: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东关回族社区必然会经历一个由传统封闭的社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社区的转变,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既是东关在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中得以存在的客观需要,也是东关社区发展的必然。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以信仰为核心的民族氛围浓厚的社区,东关将依然为当地穆斯林发挥文化、宗教教育和生活中心的作用,并以这种鲜明的文化特点吸引着外地穆斯林来到西宁重温曾经的文化记忆。

 

       本文主要包括导论、正文(共五章)、结论三大部分。 导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宗教氛围浓厚的西宁东关伊斯兰文化、文献回顾、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内容。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主要是以民族志的方式叙述了东关回族社区的形成和变迁,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东关的历史形成与演变。主要介绍了东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通过叙述东关所在的西宁城的历史发展以及伊斯兰教在青海地区的传播,梳理了东关地区的历史形成和演变,分析了东关,而非西宁的其它地区最终成为西宁全市回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即使在经济发展充斥人们生活的今天,东关依然扮演着西宁当地回族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心的角色。

 

      第二章:东关中心--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主要介绍了以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为中心的社区民间权力和权威的形成与变迁过程。历史上,在东关,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宗教中心,而且是该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事和社会活动中心。尽管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与社会关心改变,国家力量在社区全面渗透,宗教与政治、教育分离,使清真寺作为社区民间权力和权威中心的作用衰弱,改变了社区成员以清真寺为全部社会生活中心和对主体社会的相对封闭的状态,但东关清真大寺依然是当地回族社区的中心,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成员联系等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清真寺职能转变过程的研究,考察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对社区变迁的影响,国家教育代替宗教教育使国家力量全面渗透于社区的过程和对社区及其成员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走进东关。主要介绍了东关回族的传统和现代经济结构、东关回族的社区文化如饮食、婚姻、丧葬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斋月文化等,分析了它们对东关回族民族心理形成、族群认同、宗教归属等方面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章:人文生态环境变化。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东关回族社区在城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文生态环境方面的冲击,以及这些冲击对东关回族的婚姻、家庭、,日常生活和宗教文化等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调适。通过重点介绍和分析男女清真学习班在东关的兴起和发展、以资助穆斯林教育为主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等文化现象,介绍了东关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为保持传统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凝聚力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修复和文化自救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东关回族不断巩固着社区和族群边界,从而在与外来文化的博弈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结语部分: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本文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东关回族社区必然会经历一个由传统封闭的社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社区的转变,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既是东关在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中得以存在的客观需要,也是东关社区发展的必然。

 

      同时,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积淀深厚、以信仰为核心的民族氛围浓厚的社区,东关将依然为当地穆斯林发挥文化、宗教教育和生活中心的作用,并以这种鲜明的文化特点吸引着外地穆斯林来到西宁重温曾经的文化记忆。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西宁 东关 回族

上一篇:云南回族穆斯林跨境东南亚探究
下一篇:南京七家湾传统回族社区文化变迁研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