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与科学》感悟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
分享到:
2014-02-25 11:45:55 【来源:】 点击:
       阐释和感悟真主的超绝迹象时,经常引用如下的经文:“赞颂真主,超绝万物!他创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产的,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古兰经》36:36)。其中,配偶(جاَْا——艾勒艾自哇治)一词,对于“一切”而言,泛指双数、偶对、成对的意思,故有的就直译作“成对”,即“赞美归于那成对地创造了一切的主,包括地上生长的,以及他们自身和他们所不知道的。”(《古兰经》36:36)。

       这里的“配偶”和“成对”,没有本质区别,但译作“成对”会更便于理解,其含义更充实和广泛。类似的节文还有:“是他成对地创造了一切,……”(《古兰经》43.12);“我成对地创造一切,以便你们思考。”(《古兰经》51:49)

       关于物质和各种事物的成对地存在,呈现出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真主的造化展现出的一种迹象或信息,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有感触和例证。不过,人们需要观察、见证、思考和感悟它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正如《古兰经》示谕我们:“在大地上对于笃信的人们,大地上有许多迹象;在你们自身上也有许多迹象,难道你们看不见吗?”(《古兰经》51:20—21)

       众所周知,世间有阴阳、正负、始终、雄雌、善恶等等即为成对地存在。此外,在初等物理学中我们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离心力与向心力等等都是同时成对地存在的;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即氧化物被还原(失氧),还原物被氧化(得氧),氧化还原反应是两种反应物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的,统一于同一个反应之中的,是成对地同时发生,同时存在,相依共存的。

       又如,等离子体的性状也是如此。我们知道,随着温度的上升,物质的存在形态一般呈现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转化过程。而如果温度升至几千度时,由于物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间的碰撞就会使气体分子发生电离,产生自由运动并相互作用的正离子和电子。发生电离过程中的正离子和电子总是成对地出现,而且总数相等。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等离子体。

       在微观领域,近代以来关于反物质的研究,也不断地发现成对存在例证。我们平常接触的物质,都是由许多分子组成,每个分子是由若干个原子组成的,而每个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它周围的若干个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若干个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这些电子、质子和中子,就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叫做“基本粒子”;由于它们非常微小,又叫“微观粒子”。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是这些粒子以很大的数目和不同的形式聚集而成的宏观的物体。科学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还有一种正电子,它在其他方面都和电子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带了正电。相对于电子来说,把这种正电子叫做反电子,就是说在自然界有成对存在的电子和反电子。在随后的研究中,又发现了反质子和反中子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已发现的300多种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对存在的。于是科学家得出结论:任何粒子都存在着反粒子,都正反成对存在。由于人们过去一直认为物质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构成的,所以这些反粒子可以统称为反物质。这样,在微观领域,物质与反物质正反成对地存在。宇宙起源时,物质和反物质总是成对产生,这些只能存在于极端高温、高密度状态下的物质,到了宇宙演化后期就难以发现了。

       正如《古兰经》所说,真主成对地创造也包括地上生长的。例如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就有成对的特征。众知,多细胞的植物体是靠细胞壁及其胞间连丝紧密联系成统一体的。而细胞壁大体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个层次。在初生壁上有些较薄的凹洼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在次生壁上不加厚的凹陷部分称为纹孔,相邻细胞的纹孔成对地存在。胞间连丝是穿过胞间层和初生壁纹孔连接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细丝,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这当中就有不可或缺的成对存在的纹孔。

       当前,在我们自身中被十分关注的莫过于欲揭示人体自身的奥秘,从微观上了解自己,即对人体细胞、基因、染色体等等的研究。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关系到生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多数生物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聚集成丝状或棒状,并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故而得名。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染色体丝分成数目相等的两半,并形成两个细胞核。人们发现,生物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而且数目总是复数,具有相同性状的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着。例如,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23对;果蝇的为8,4对;玉米的为20,10对……。

       以上,关于“成对存在”的概念、机制或特征,反映了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的迹象和法则,从基本粒子及生物细胞开始,广泛多样性地存在在各种不同的物质之中。这令人们思考,(物质)成对的双方为什么要成对?不同种类的物质怎么会不约而同地都井然有序地成对地存在?可能会有人用“自然规律”解释,而这“自然规律”又是怎么形成、谁之使然?《古兰经》告诉我们:“他是真主,是创造者,是造化者,是赋形者,……”(《古兰经》59:24)。“……他创造万物,并加以精密的注定”(《古兰经》25:2)很显然,其终极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超绝万能的真主的意欲予以精密地注定和创造。

      “成对存在”等一系列真主创造的迹象和法则将对我们的信仰正名,不能把我们的信仰简单地叫做“宗教”。按汉语辞典所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但是,这一定义是不能界定我们的信仰——伊斯兰的。因为伊斯俩目——真主降示的“迪尼”(即通常说的教门),是从宏观与微观涵盖了宇宙万象乃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宇宙生存的法则,社会发展的制度,人类生活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点:①、认主独一的宇宙观;②、两世并重的人生观;③、谨守善功、诚实守信、坚忍奋斗、奉献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伊斯兰信仰的价值观和基本点。就物质的成对地存在的事实或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的论断及其有关法则,在一定的范畴内表明了伊斯兰的宇宙观,并非对客观世界以虚幻和歪曲,而恰恰是客观准确地揭示了自然真理,并得到科学的验证和人们的认可。

       这成对的“一切”,包含了我们看见了、知道了或认识了的一部分,而有的则是我们千百年来至今所没看见、不知道或未曾认识的。但是,这是源自真主的见证,是跨越时空地客观存在着的。凭着真主对人类智能的进化,过去不知道的事情,可能现在明白了;现在不明白的,今后可能会明白。这一点,真主在《古兰经》中唤醒和昭示人们:“我将在四方和在他们自身中,把我的许多迹象昭示他们,直到他们明白《古兰经》确是真理。难道你的主能见证万物还不够吗?”(《古兰经》41:53)这里,真主“将在四方……”用“将”和“直到”等词,说明真主不断地在使我们明白真理,深化我们的知识。关于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的迹象和物质成对地存在的知识,人类的认感悟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识不就是从粗浅到深化,直到近代以来才不断地在丰富和加深认识的吗?这正是对真主昭示的印证。

       另外,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的迹象不仅表现在客观物质的成对地存在上,还包含了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在《古兰经》启示中,真主告诉人们:“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古兰经》94:5—6),说明困难和容易是成对地同在的,同一事物必有两个方面,这是一条相反相成的哲理。这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历艰辛和努力才能成功。同时也引导和鼓励人们,不论在任何艰难困境下要坚持信念,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托靠真主襄助定能找到容易的突破口,努力去改变境况。

       又如,关于真主塑造的人性问题,也体现了成对的性质。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指的人性为善;一些文人学者感言:“纵看历史只有两个字——‘吃人’”,这指的是人性属恶。究竟人性是善,还是恶?伊斯兰揭示了人性有善恶成对存在的两重属性:一方面真主造化人类既不同于真主又不同于万物,真主造化人以“最完美的形态”,是天地间“万物中最高的典型”,被赋予精神(灵魂),有着意志和自由,人有理智、聪明、从善的一面;同时人又是脆弱的、易受诱惑的、有时又是狂妄自大的,有做恶的趋向。在人具恶方面,古兰经说:“人性是贪吝所支配的”(《古兰经》4:28),“人性的确是怂恿人作恶的”(12:53),“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14:4)

       伊斯兰如何对待人的两重属性?真主说:“我把他们在大地上分成一族一族的,有善良的,有恶劣的,我用种种善与恶考验他们,……。”(《古兰经》7:168),就是说人间善恶俱在,而人是善和恶的载体,人不是木纳被动地接受善或恶,而是要凭真主赋予的意志和自由,从中加以选择,接受真主的考验。同时真主成对地赋予人两种品格:“尔格力”(理智、智慧、思维)和“耐夫司”欲望、私欲、贪吝)。伊斯兰要求人们遵行主命,明白在今世的定分,倡导坚忍、奋斗、奉献,努力去寻求真主赐予的恩惠,允许人按自己的欲望生活,允许追求良好的生活享受,即不禁欲;但又不允许纵欲,要求用“尔格力”来驾驭“耐夫司”,要用理智来分辨是非善恶和控制私欲,不能纵使“耐夫司”去做恶、去忘恩负义、去妨碍对真主的信仰和服从,这样来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境界。为此,伊斯兰要求人们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尔格力”营造良好的今世同时,又要依“尔格力”约束、指导“耐夫司”,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磨练自己、不断向真主敬畏、做讨白、求恕饶,即认真履行斋拜、完纳天课、驱恶从善…,坚信五大信仰基础,遵守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在善恶俱在的环境下,在“尔格力”与“耐夫司”的对立统一之中,来谋求今生的幸福和良好的后世归宿。并且要求穆斯林在活着的时候来体现和实践,而不是等到死后由活人来求祈。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了,那他就生在正道,归于正信;活的幸福,死之安然。

       诚然,“尔格力”与“耐夫司”处于对立统一之中,而人凭着意志和自由来选择善恶时,并非每一个人的“尔格力”都能确准真假善恶而很好地驾驭“耐夫司”,或者二者在其对立统一中对不同人有不同的状态。西方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摒弃“尔格力”与“耐夫司”的成对存在的性质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寻觅二者合理、最佳的平衡和谐的境界,而是十分强调和突出“耐夫司”对人的刺激性和驱动作用,认为人的欲望—“耐夫司”是人最本质的本性,甚至是进化出来的最好的本性,是发展和进步的内动力……。这就为物欲横流和伦理的败坏从科学上解除了约束,导致了伦理道德的滑坡。正因为此,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回顾以往经历的艰辛和坎坷,深悟今生的幸福和物质享受才是唯一可取的,及时享乐才是唯一实惠的。于是“耐夫司”急速膨胀,追求物质财富与享乐思想自然地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即使是诚实的劳动者,虽然不搞非法贪占,可是他们的“尔格力”屈服于“耐夫司”,一味地从外在的客观世界来认识世界和生命,抛开人生和人性的本质,把生命的存在意义只看成是满足享乐、物欲或赚钱。于是,形成了物欲横流、唯利是图、争权夺利的风气和局面,甚而在世界的很多地区,人们抛弃文明,嘲笑道德,极度寻求享乐和刺激,凶杀、暴力、吸毒、淫荡……层出不穷。显然,对“尔格力”与“耐夫司”成对存在和处于对立统一法则的认识和遵循有着不同信仰的分歧和理念的差别,也产生了不同的现实和效果,并令人思考、感慨和惆怅。对此,法国著名医生莱克斯.喀雷尔博士感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过去人类对现代文明寄于愿望的反面,希望和理想在毁灭。”而诚信真主的人并不感到迷惘和惆怅,因为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也包括善与恶,真主指出:“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然后我使他变成最卑劣的;但信道而且行善者,将受不断的报酬。”(《古兰经》95:4-6)这表明,崇信真主,遵从真理的人将被提升到完美的境界,而悖逆主道的人必将沦为卑俗的一伙,并势将有不同等的结局,正如真主示谕:“……众人呀!从你们的主发出的真理,确已降临你们。谁遵循正道,谁自受其益;谁误入歧途,谁自受其害。……。”(《古兰经》10:108)

      “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表明除了真主超然独一的绝对存在外,宇宙间的一切事和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真主成对地创造一切”,广泛地从微观到宏观包涵宇宙万象乃至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奠定了认主独一的宇宙观的基础。这既表明宇宙物质存在的法则,也揭示着生命的本质,提供着指导人类生存的哲理,展现着真主永远新颖、永不终断的奇迹。

  本文曾发表于《阿敏》2007.04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上一篇:《伊斯兰文明与科学》对“克隆”导致生命异常的认识
下一篇:《伊斯兰文明与科学》追思史前文明,警醒今世人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