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与科学》人,是由猿变来的吗?
分享到:
2014-02-25 12:01:54 【来源:】 点击:
       以前,在宣传和强调劳动的光荣与神圣时,有一句名言:“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也创造了人”。后来,有明白人指出,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是“天然”形成的,人类只能通过劳动来部分获取而不能去创造。于是,“劳动创造一切”不再提了,而“劳动创造人”仍然是坚持唯物主义进化论的一种观点。

      “劳动创造人”是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有一种古猿,身长一米多一点,体重二三十公斤,生活在树上,吃各种野果……。后来因环境变迁,森林遭破坏,树上的食物不足,下到地面上,并走出森林来到平原。本来是四肢着地,但为了寻找食物的需要,经常要前肢抬起,攀摸、够取食物等。久而久之既能四肢着地,又能抬起身来靠后肢支撑。再经过若干长的时间,不断地通过劳动,解放了前肢,最后变成完全能直立行走并且脑容量变大,前爪变成手,能灵活攀拿物品、使用工具…。这样,由古猿变成了直立行走的猿人。再经过很长的时间,脑容量再扩大,由猿人进化到智人、现代人。这就是基于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假说的人类起源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假说。认为生物个体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发生变异,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则能适应环境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不具有有利的变异个体,则适应不了环境,就被淘汰。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漫漫地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该进化论表明生物的演化或进化是长时间的、渐变的,并明确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由猿变人的假说作为唯物主义的理论之一,虽然被当作绝对的科学和真理,但是很多观点和情节却经不起推敲并面临种种挑战和质疑。

       首先,在距今3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在欧亚非洲一些地区都出现了古猿。按由猿到人的假说,无疑今天的人类就是由那些古猿变来的。从直观的看法,应当是在不同地域带有黑、白、黄色的古猿分别进化成猿人—人类,因而形成了世界上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肤色、种族的人群。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同地域、不同种群的古猿怎么会不约而同地、同时地或陆续地从树上下来,演化成人类呢?据某些科学家说不是这样,认为最早的人类先出自非洲,是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而后才遍及世界各地。那么,亚洲、欧洲的没有进化成人类的那些古猿哪去了?是灭绝了,还是演化成别的物种了?至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现有猿人(化石),仅在中国就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他们若不是由当地的古猿变来的,又如何从非洲迁来的?

       近期以来,中国学者不断地在考证,旨在表明中国人的祖先不是从非洲迁来,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又回到前面的问题,相距遥远的不同地域的古猿怎么会有共同的意欲和行为,都从树上下来,向人类演化?同时,至今未曾发现有过各种肤色的古猿,那么当今黑、白、黄、棕色人种又是怎么来的?

       其次,古猿为什么要从树上下到地面上?古猿对生存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和严格,即使当今世界的某些地域的自然环境也能满足其生存需要。尽管因地壳变迁,森林被破坏,古猿没了生息之所,但未必亚非欧所有森林都被破坏了。可见,说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通过劳动来觅食,理由并不充分。从猿到人的演化,首要和必须的前提是古猿要从树上下来。如果此条件不存在,那么人类的进化就不成立。自从设定人是从猿变来的这个命题以来,又在东非大裂谷发现400万年前古人类考古化石,就一直认为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而东非大裂谷的自然环境的变迁成为支撑人类进化论假说的关键。有些科学家称500万年前,东非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热带雨林消失了,迫使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开阔的大草原……。这一设想和描述,缺乏实证而令人困惑,难以置信。上个世纪末美国耶鲁大学金斯顿考古队对东非地理、气候做了十分细致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自1550万年以来,大裂谷地区的热带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存在就和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传统所说的那种气候大变化。这一考察结果说明东非古猿是在人们虚拟的自然条件下从树上下来,完成从兽类向人类演化的。这岂不是荒唐之谈?可见,不是自然环境使古猿从树上下来,也不是古猿自己要从树上下来,而是人们的进化论要古猿非下来不可,因为这是进化论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说古猿下到地面,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被认为是进化。可是,从生物学角度看,直立起来其脊柱所受压力过分集中,反而不如四肢着地时脊柱受力合理。同时,对其内脏器官而言,从原来的横向摆放要竖起来,这要带来麻烦而不是结构的优化。既然是进化,怎么会向不合理、非优化方向演进呢?按“劳动创造人”的观念,古猿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被逼出丛林,来到草原,通过劳动觅食,前肢进化成手臂,手脚分工……。而这个前提至少在东非(所谓人类始祖的发现地)是不存在的,那么促使猿的手脚分工的环境又在哪呢?据发现,蓝田猿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地区并不是大草原或平原,而是植物茂盛、食物丰富的山区,世界其他地区的猿人的生活环境也基本类似。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用四肢行走照样能方便觅食及各种活动,干吗非要别扭地靠后肢支撑而直立行走不可?怎么会发生手脚分工的劳动和进化呢?进化论还有“变异”说、“自然选择”说。认为人的体貌结构、器官功能及其特点等等的完美和完善,都是从猿到人的演化中其变异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但是,脑容量为什么会变大?下额为什么变小?一直没有可靠的理论说明和证据。特别是对一些奇异现象更是难以说明。例如,在非洲有一部落的成年男人,头上都长着两只角;还有一个部落的人脊柱突起,象似驼峰。他们也是由古猿变来的吗?世上曾有过长角的和脊柱突出的猿吗?这是变异吗?是什么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或者是为了适应什么生存环境而发生的如此变异呢?自然怎么选择了这种变异呢?从进化论难能找出答案。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上一篇:《伊斯兰文明与科学》追思史前文明,警醒今世人生
下一篇:《伊斯兰文明与科学》浅说宇宙中的时间,感悟真主的迹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