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穆斯林同胞们:
凯西尔·伊本·盖斯传述:有个人从麦地那长途跋涉前往大马士革见艾布·戴尔达伊。艾布·戴尔达伊问:“弟兄,你为何而来?”来者回答:“一段圣训,我听说你从安拉的使者那儿听到的。”“你来这儿还有其它事吗?”“没有。”“你来是为经商吧?”“不,我来只是为求得圣训。”
艾布·戴尔达伊说:“我听安拉的使者(祈主福安)说:“谁踏上寻求知识的道路,安拉使他登上了通向乐园的坦途,天使们因喜悦求知者而垂下翅膀,天地间的一切为学者求饶恕,连水中的鱼类也不例外。学者优越于修士如同月亮优于其它星体。众学者是先知们的继承者,众先知未曾留下金银钱币,他们留下的只是学识,得到它者便获得了全额的福份。”《提尔米济圣训集》等
“众学者是先知们的继承者”中的“学者”首先指的是教门学者,在我国被称为阿訇,阿訇们是先知们的继承者。古代,相同时代不同的地区会出现多个圣人,一个圣人归真后,真主还会派遣另一个圣人来继承。穆圣(祈主福安)是封印万圣的至圣,他之后不会再出现圣人,宣传认主独一思想的任务就落在了稳麦,尤其是学者身上,因此,阿訇是在继承圣位。
教门的传承需要一代有一代阿訇们的努力,前辈的阿訇们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学习他们的生平,从他们的生平中汲取精神的营养。这不仅是后辈阿訇们应该做的,也是值得穆民大众纪念和学习的。
我国近代出现了著名的四大阿訇,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北有王马,南有哈达。”北方的王静斋和马松亭,南方的哈德成和达浦生。
我们已经讲述了王静斋阿訇的生平,今天我们对马松亭阿訇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他是四大阿訇中年龄最小的,是最晚归真的,也是我们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亲眼见过的一位阿訇。
马松亭,经名阿布杜·拉希姆,回族,北京人,1895年生于北京阿訇世家,自幼念经,先在牛街清真寺学习,后就学于北京花市清真寺王友三阿訇门下,26岁穿衣挂幛,先后在北京西单、河北涿鹿、北京花市,以及重庆、香港等地清真寺任开学阿訇。
三十年前我在北京学习阿拉伯语期间,经常在牛街清真寺礼主麻时见到坐在轮椅上的马松亭阿訇,也曾亲自赶往老阿訇的住处去探望,很遗憾的是阿訇外出不在家,没有亲自聆听他的教诲。
任清真寺的伊玛目是一个阿訇的本职工作,除此之外,马松亭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四大阿訇之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建立了一所上世纪前五十年影响最大甚至至今还有影响的学校——成达师范。
1925年,马松亭阿訇受聘于山东济南西关清真寺,时任山东济南道尹唐柯三先生对马松亭阿訇善待有加,与阿訇共具同心,故一经晤谈,立成相契,达成协议,决心创办兼重中阿文化的伊斯兰师范学校于济南。柯三先生建议定名成达师范学校,取“成德达材”之义。
1925年—1945年的二十年间,成达师范历经磨难,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192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强行占据我山东省会济南,在校务会同意之下,马松亭阿訇只身来到北平得到马福祥的支持资助。此前,马福祥曾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后院建有平房20余间,有南北讲堂、宿舍等,恰可充作教室、办公及学员宿舍之用。于是,阿訇通过马福祥及东四清真寺董事会的同意,借用此处作校舍,于1929年将济南成达师范迁来北平,继续开课。从此,该校即名为北平成达师范学校。
自此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六年间,马松亭阿訇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批阿訇和学者,包括马坚教授等人。这期间马松亭阿訇两次选派优秀学生赴埃及留学,第一批是在1933年,马松亭阿訇受学校的委托亲自带领5名毕业生到埃及;第二批是1936年,马松亭阿訇二次亲到埃及,得到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及爱资哈尔大学校长穆拉额的同意,接受20名中国学生到爱资哈尔大学学习,预定于1937年组成“法鲁克中国留埃学生团”去埃及。因为“七七”事变发生,直至1938年,由成达师范阿文教师庞士谦阿訇担任团长,率领学生l6名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决定南迁桂林。1944年秋因桂林沦陷迁往重庆,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北平。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与北平的西北中学、燕山中学、西北女中合并,成立了国立回民学院,继续发挥培养回族人才的作用。
马松亭阿訇是一位教育家,立志教育培养人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松亭阿訇在位于北平东四清真寺的成达师范学校创办了学术性刊物《月华》,并在东四清真寺创立福德图书馆。
1932年,马松亭阿訇赴埃及游学,埃及国王福德一世捐赠各类阿文图书和典籍,阿訇将这些书籍收藏在东四清真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损毁了其中一部分,感赞真主,大部分书籍还完好无损地收藏在东四清真寺。
1946年,马松亭阿訇被迫前往香港,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教门的工作,积极培养学生,其中有一位年龄大但后来影响很大的学生,他就是青海穆斯林相当熟悉的高文远先生,他跟随马松亭阿訇学习,成绩突出,甚至翻译了《百段圣训》,还曾在台北清真寺担任第一任伊玛目。
马松亭阿訇一生历经磨难,但磨难越大,恩惠也就越大。磨难中得到成长,磨难中隐藏着感觉不到的哲理和恩惠。成达师范的影响不仅仅在北平,甚至在整个南方都有影响。
马松亭阿訇是一位爱国爱教的阿訇,拒绝侵略者的资金支持,毅然将成达师范南迁桂林。抗战伊始,马松亭阿訇同北大胡适教授等北平72名教授共同发表《抗日宣言》活动,呼吁国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共同奋起抗日。
1941年,重庆十八梯清真寺被日本飞机炸毁,l943年经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重建落成后,聘请马松亭阿訇任教长。就任教长期间又创办了一所回教经学院,继续致力于回族教育事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亭阿訇由周恩来总理派人邀请回国。为祖国民族文化教育辛劳大半生的松亭阿訇自此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49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并当选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1957年,松亭阿訇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66—1976十年浩劫中,松亭阿訇作为民族宗教文化界的权威,受到围攻、批斗和凌辱。
1978年,松亭阿訇多年屈抑得以昭雪,重新受到党和政府礼遇。198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松亭阿訇被推举为副主任。松亭阿訇晚年精神矍铄,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撰写《古兰经要义》在《中国穆斯林》杂志发表。
马松亭阿訇一生为主道奋斗,1992年在北京家中归真,享年97岁,祈求真主升高马松亭阿訇的品级。
让我们向老阿訇们学习,让我们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下一代。
祈求真主襄助我们的民族中出现更多为教门、为伊斯兰事业奋斗终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