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语与穆斯林的日常生活
分享到:
2010-03-03 20:17:10 【来源:中国宗教网】 点击:

经堂语,始于 16 世纪后期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学者胡登洲在陕西兴办经堂教育时期,是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堂教育中使用的一种专门语言,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三种不同词汇或词组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的汉语表达形式。

       由于阿訇在讲“卧尔兹”(劝诫)时也广泛使用和传播经堂语,客观上对经堂语在中国穆斯林中起了推广和普及的作用,使经堂语走出了经堂教育的课堂,进入了中国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经堂语也完成了从专门用语到日常生活用语的过渡和转变,与中国穆斯林的生活更为贴近,成为了穆斯林大众世代相传的日常用语。

       离清真寺不过几步,一道黛瓦青砖的垂花门内就曾是我一门三世聚族而居的家。今天,在这个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宅子里,我就要完成我的婚姻大事。

       寒冬时节,天还不亮,我就起床了。刚洗过“阿卜代斯”,“举了意”,我就听见母亲扫院子的声音……

       人逐渐多了起来,平日里不常见面的各路亲戚都来了。我忙着跟亲威朋友们互道“色俩目”……

       仪式开始了,首先由“坊上”的阿訇念“尼卡哈”,众人虔诚地接了“都阿”,我和麦尔彦当着众人的面,表明了我们婚姻的自由与忠诚。之后,阿訇将核桃、枣子、花生、水果糖,抛撒给贺喜的人,人群中随即发出了一阵欢笑。弟弟穆萨对着我一笑,就转身给众人散“乜贴”,转达着我们对客人的谢意。

       记得年少时的我,曾经暗下决心“将独身进行到底”,随着自己渐渐成熟,才明白,对穆斯林而言,结婚是“瓦直卜”,是:“逊奈”,是一生中必须完成的大事。“托靠胡达”,我认识了麦尔彦……

      我的婚姻大事,就这样完成了。

       以上是一段描写回族穆斯林婚礼的文字,“色俩目”、“都阿”、“乜贴”都是中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经堂语词汇。穆斯林一见面会互致“色俩目”,互称“朵斯提”(朋友,教友)。日常生活中,穆斯林除在宰牲、食饮之前必念 " 、“泰斯米”(穆斯林对赞颂安拉尊名专用语的简称)外,在其他诸如起床、洗漱、沐浴、就寝、外出等等之前,亦习惯念“泰斯米”,可以说,“泰斯米”一词及其所代表的专用语,已经成为穆斯林宗教和社会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组词汇。

         一

        经堂语词汇主要由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谐音意译语四种成份构成:1 、绝大部分为汉语。除通用的基本词汇外,意译阿、波文词汇时,一般选用恰当的词素构成特定词汇。如“天命”、“圣行”、“定然”、“归真”、“慈悯”、“天方”、“感赞”、“教门”、“干功”等。 2 、阿拉伯语音译。如“伊玛尼”(信仰)、“安拉乎”(真主)、“穆民”(信士)、“塞白卜”(原因、缘由)、“顿亚”(今世)等。 3 、波斯语音译。如“胡达”(真主)、“乃玛孜”(拜功)、“朵斯提”等。 4 、将阿、波词汇与汉语词汇谐音译意。如“瘪麻尔”(波斯语,原意为“有病”,有时指生理缺陷或毛病)、“多罪海”(波斯语,译作“火狱”)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经堂 生活

上一篇:瀍河回族区700万元重奖对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功臣
下一篇:张家川三千余户农民享受家电下乡补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