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回族
分享到:
2010-08-22 01:07:40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第二,尚武强悍、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回族有尚武的传统,历史上,既有保家卫国的回族军事将领,也有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回族英雄豪杰,还有武林中的能人高手,也有一些地方拳种和武术流派的创始人。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就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他们是尚武强悍的回族人民中的杰出代表。抗击英军的定海战役中,有三位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与敌奋战六天六夜,同日阵亡,其中郑国鸿是湖南回族。其子郑鼎臣继承父志,也投身抗英斗争,在普陀海面奇袭英舰,被誉为当世"奇男";在浙江沿海的抗英战斗中,绿营兵中的回兵参加了慈溪、乍浦、松江三次战役,其中,由朱贵(河州人)率领的以固原营兵为主力的900名士兵,在没有外援的困境下孤军奋战,与敌殊死搏斗;慈溪战役中,甘肃(包括今天的宁夏)军卒牺牲者有400余人;乍浦战役中陕甘兵士阵亡367人,但给英国侵略者以重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镇标右营游击、回族英雄沙春元,在守卫大沽口炮台的战斗中,多次击败英法舰队,终因敌众我寡而炮台失守,沙春元壮烈殉国。中日甲午战争中因坚守阵地、英勇抗击日军而闻名于世的清朝名将左宝贵,就是一位山东籍的回族英雄。左宝贵为国捐躯之后,光绪皇帝赐予他太子少保衔,谥"忠壮"封号,以示表彰。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董福祥的甘军奉调保卫京师,甘军中有一-支由回族总兵马福禄率领的主要由回族和东乡族青年组成的部队。在廊坊战役中,马福禄所部官兵奋勇当先,英勇献身者百余人。在守卫正阳门的战斗中,马福禄亲自登城督战,不幸被飞弹击中,壮烈捐躯。其从弟马福贵、马福全及侄子马耀图以及回族、撒拉、东乡等族官兵百余人皆英勇阵亡。辛亥革命期间追随孙中山的回族人士有云南罗云五、赵钟奇、广西宋耀民等人,其中宋耀民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是七十二烈士之一。在武昌起义中,马骥云和沙金海是首举义旗的685名有功人员中的两位志士(分别名列第35名和37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回族马玉贵,是陕西辛亥之役的重要人物。此外,还有护国运动中的英雄马聪、王廷治、孙永安,甘肃响应护法运动的领导者蔡大愚等等。勇武善战的回族志士更不胜枚举。

     当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国的领土时,回族人民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纷纷拿起武器,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成立了数十支回族抗日武装,陕甘宁边区有回民骑兵团,山西有壶关游击队、长治回民营;华北平原上有以冀中、渤海回民支队为骨干的数支回民武装;皖东有定远清真大队。在这些回族抗日力量中,冀中和渤海回民支队驰名中外。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平原和冀鲁边区,令敌人闻风丧胆。这支队伍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它是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

     在国民党正规部队中,骑兵第一师、八十一军两支抗日部队,以回族士兵为主干,他们分别开赴豫皖战场和绥西战场,英勇抗日,屡挫日寇装备精良的部队,战绩辉煌。在抗日前线,如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有云南回族健儿血洒疆场,在其它抗日部队中,也有许多回族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抗战期间,涌现出许多英勇无敌、以身殉国的回族将士,如安德馨、马秉忠、郭志雄、张鸿仪、金方昌、米英俊等,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撼天动地。在整个抗战中,各地回族群众不堪忍受日军的蹂躏和残害,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日寇的情形也极为普遍,如山东济宁的回民在教长领导下抗击日寇,表现了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革命气概。在沦陷区,回族民众拿起武器,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始终鼓舞着回汉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决心。第三,逆境求生、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回族的历史充满苦难和艰辛。回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遭受封建王朝的压迫,在清代遭受的民族歧视和压迫尤为深重。清王朝对回族采取"消灭政策,地方官绅视回回为敌、屡屡挑起’驱回’、’杀回’事件"。回族人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迫害,多次举行起义和暴动,清政府对同族起义进行血腥镇压,其后又驱赶、迁徙和安置在自然条件恶劣,又相互隔离的地区,对回族实行防范和压制政策,这样一来,回民的处境更加悲惨。沉重的压迫激起起义,起义的失败招致了更大的压迫,使回族人民经济破产、文化落后,生活于贫困和艰难之中。

     但是,回族是个逆境求生、充满进取精神和坚强毅力的民族。当他们的土地房屋被当作"叛产"、"逆产"充公后,他们就在城镇的街头摆摊设点,或奔波于城乡之中,从事辛劳的商业经营和贩运生意,等积累资金后,再购置地产,或者终生以商为业。有些被遣散到山区的回民,挥锄开垦贫瘠的山野,养起一群群牛羊;或建起骆驼商队,修起清真寺,盖起瓦房,重新安家置业。他们在逆境中艰难求生,惨淡经营,一个个回族聚居点又建立起来了。

     回族人民有这样一些优秀品质:(1)能吃苦耐劳;(2)勇敢;(3)富于冒险精神;(4)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强;(5)有凝聚力。环境的险恶,锻炼了回族人民坚强的意志;行业上的不固定,使他们能积极寻求生存之道,善于灵活运用头脑和双手,乐于创新而不守旧,勇于奋进而不退缩。这反映了回族强盛的生命力。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毅力,回族人民才得以历尽劫难而仍能生存,仍能自立,仍能发展。

     当日寇全面侵华之时,回族的房屋被毁,土地被占。由于战祸,生意萧条,商路阻塞。生活用品短缺,回族人民和其它各族人民一样,挣扎在死亡线上。但回族人民仍然凭借自己的坚强毅力,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生产自救,发展自己擅长的牛羊业、长途贩运、短途贩卖、摆摊设点、经营饮食、药材、面粉、制皂等行业,使回族商业、手工业于艰难中得以维持,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计,还积极支援抗战。各地回族群众在抗战期间踊跃捐献,多缴公粮,多购公债,妇女制作军鞋,送往前线的战士手中,为抗战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政治上又遭受民族歧视,造成回族文化落后,回族子弟受教育机会很少。但回族中的进步人士已认识到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自近代以来,回族中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郭隆真、马骏、刘清扬等较早地接受进步思想、加入先进组织,积极投身革命,成为觉悟的回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回族爱国人士捐资兴办教育,创办刊物,掀起教育救国的热潮,各类回族小学、中学,以及成达师范学校、西北公学等高级学校相继成立,即使遭受口机轰炸,面临河山沦陷的危局,仍能坚持转移到内地办学,始终没有间断,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回族知识分子和优秀干部,成为回族振兴的希望。

第四,精诚团结、追求和平的高尚情操

回回民族是一个长期受压迫受歧视的民族,但是,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多么残酷的屠杀和镇压,都不能使他们停止反抗。在反抗压迫、逆境求生的过程中,回族形成民族意识较强、内部易于抱团、团结紧密的特点。如人们常说的:"天下回回是一家","回回出门不用愁,干粮盘缠回回凑"。伊斯兰教特别强调兄弟情谊,将漠视同胞苦难、见死不救视为耻辱与罪恶,而将慷慨好义、与穆斯林兄弟同生共死视为非常高尚的品德与荣誉,因而能团结一心。

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压迫,回族人民团结一心,举行了动摇清朝腐朽统治的多次起义,虽被镇压,但他们英勇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谱写了回族人民反强暴、反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壮丽诗篇。为了生存,回族人民内部团结,组建商队,建立马帮、驼帮,从事长途贩运,走州过县,谋生的同时也给其它各族人民带来生活必需品。回族商民奔走于城乡之间,活跃了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回族依靠团结,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开创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行业,如牛羊业(皮毛生产、屠宰业等)、饮食、干果、药材、玉器、制皂等,别的民族不能望其项背。30年代初。当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举向中国人的头顶,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国难当头,回族人民又一次紧密地团结起来。

"七菲?事变后不久,回教领袖响应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抵御外侮的主张,积极筹备建立回族联合组织,l938年夏,在武汉正式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并在原则上要求各地地方性回民团体并人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同时成立各省、县、市的分会。回民救国协会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本分裂阴谋,鼓励和支持回族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正如蒋介石在《告战区回教同胞书》中所言:"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全国回教同胞一致兴起,或执千戈以卫国家,或尽力捐助以裕军需,或主持正义以正舆论,或教育子弟以待复兴,在此民族国家绝续之交,无不思完成其历史之重大任务。凡所表现,不特博得国人之敬爱,国际方面之同情,足使我国回教同胞,引以自慰者也。"

抗战中,广大回族同胞能够积极投身于抗战斗争,大批青壮年能够一呼百应地云集于抗战旗帜下,建立回族武装,并能在抗战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血战到底,正是回族人民团结战斗精神的发扬光大。在抗日前线,有回族健儿血洒疆场;在后方,回族青年男女积极参加各种服务团和工作队,救护伤员,救济难民,运输物资,发起募捐;慰问团奔赴各地,鼓励军民抗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各地回民以斋戒精神厉行节约,支援前线。广大回族同胞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共同投入抗日洪流,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后方的支援是全民抗战的一部分,而宣传鼓动是抗战的又一条战线。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回民履行"爱护国土属于信德"的圣训,继承历史上回教保族爱国的传统,奋力抗战。达浦生等人出国宣传,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抗日的史实。国内回族创办的各类刊物,如《回教大众》、《回民言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等,成为宣传抗日的重要舆论阵地,表达了中国回民保家卫国的心声。在沦陷区.回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团结一致、誓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例如:侵占北平的日本人要买回民清真寺的地面扩张伪衙门,阿訇坚决不允;日本人搞"牛羊业组合",实行所谓组合统办,700多家牛羊行生计被夺,回族人民奋起反抗,回民青年在清真寺大殿宣誓,持刀割去搞"组合"的日本人的耳朵,挖去"组合"者的眼睛,大快人心。足见回族团结御侮的决心和斗志。

抗日战争中,不仅回族内部团结,回族与汉族的传统友谊也得到空前发扬。汉族为主体的部队中有回族将士,回族的抗日部队中有汉族的干部和战士。回汉鱼水情深,共同擎起抗日大旗。回汉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也鼓舞其他各族人民,使各个民族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才将日本侵略者驱除出中国。

回族不屈服于任何压迫和侮辱,回族尚武英勇,但回族并不崇尚暴力和强权,《古兰经》鼓励伊斯兰教信徒们在捍卫信仰与正义时才使用武力。回族同胞追求解放,也热爱和半。抵抗日军入侵,保家卫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寻求真正的和平,这是崇高的境界。精诚团结和追求和平,是回族同胞身上所体现的高尚品质。

"抗战中,广大回族同胞既不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引诱所动,也没有在强盗的屠刀下屈服;他们既没有站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对立面阻碍抗战,也没以居住分散为借口而无所作为;既没听从日寇的’劝导’去’防共反共’,也没有在国民党的镇压下一蹶不振。相反,抗日战争中,回族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将分散的力量凝结在一起,与汉族同胞紧密团结,坚定地追随并拥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精诚保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投入抗战斗争,"这样一个爱国、忠诚、勇敢、进取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讴歌和颂扬么?回族同胞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难道不足以在中国现代史中大书特书么?回族仁人志士抗敌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难道要被蒙上时间的尘埃、湮没无闻么?

当我们翻开近现代史册,重新回顾回族人民爱国斗争的光荣历史时,正如《回族》一书作者所言:"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回回民族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看到了回回民族在国难当头依恋祖国的赤子之心,看到了回回民族不畏强暴的民族良知和身处逆境却不放弃憧憬未来的大无畏民族精神,从而禁不住为这个民族的以往感到骄傲,对这个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抗日战争中,回族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回族以自己特有的智慧和品格,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保家卫国的篇章,因此,我们看抗战危难中的回回民族,才能看到回族的本色和民族魂。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回族

上一篇: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历史、价值及其特征
下一篇: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文化特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