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莱菲耶思想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
分享到:
2010-07-13 18:31:0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赛莱菲耶思想是指伊斯兰教史上以恢复伊斯兰本来面貌,净化教义,简化教规,反对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并主张革新的思想运动。“赛莱菲”是阿拉伯语“前辈”或“先贤”的音译,该词缘于9世纪伊斯兰法学家伊本·罕百勒提出的要以“廉正的先贤”的言行为行教根据的言论。“廉正的先贤”是指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之中的名人和学者,简称三代先贤。后来便将在宗教问题上主张严格按《古兰经》、圣训和三代先贤言行立教的人称为赛莱菲耶,有“尊古崇正”之意,故亦译为“尊古派”。

    产生的社会背景, 该派最早出现于10世纪,当时阿巴斯王朝日趋衰败,法蒂玛王朝在开罗,布韦希王朝在巴格达掌握政权,政治斗争十分激烈,表现在逊尼派、什叶派以及逊尼派内部各学派之间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斗争也非常激烈。当时在伊拉克出现了自称是伊本·罕伯勒的拥护者的一派人,要求严格执行教法和伊斯兰道德准则并对违反者采取严厉的惩治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遂遭到布韦希王朝的打击和镇压。12世纪前后,哈里发国家已四分五裂,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内证不已,社会矛盾益趋尖锐,外侮乘虚而入,十字军入侵中东;蒙古人入侵伊斯兰世界的东方,并于1258年占领巴格达,处死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西欧基督教联军 已发动收复西班牙半岛的战争,打败穆瓦希法王朝的军队。内忧外患使伊斯兰世界的人民处于苦难之中,中央政府的衰败使伊斯兰教 失去了统一的精神支柱和象征,导致了作为统一法治手段的教法的衰落。于是苏非主义从消极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情绪,用逃避现实的思想将那些处于社会下层的虔诚穆斯林群众吸引到各种教团中来,这等于从官方手中接过伊斯兰教旗帜,使其成为民间宗教。伊斯兰教通过苏非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一些印度教、袄教、基督教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等反伊斯兰一神论的思想也通过苏非主义的渠道渗入伊斯兰教。苏非主义者提倡修道、崇拜道祖,寻求人神之间的中介,追求遁世潜修,静坐冥想,甚至提倡《古兰经》明文反对的“出家”。悲观厌世、消沉懒惰、托钵行乞的现象盛行,各种扎维叶、麻扎代替了清真寺的作用;苏非主义的穆尔施德(导师)、谢赫、卧里代替了教法学家和法官,参加各种苏非纪念活动和‘啧克尔’聚会代替了正统的宗教功课和在清真寺内的学习和敬拜活动;而那些既不受教法约束、又未参加苏非主义门宦的官吏和社会上层,文恬武嬉,追求声色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伊斯兰教和国家的命运以及广大社会下层的疾苦漠不关心。于是伊斯兰社会被忽视劳动、不思生产、消沉怠惰、战乱饥荒、追逐私利甚至道德沦丧等弊病所困扰,伊斯兰教早期所具有的纯朴和积极入世的教义已被各种不同倾向的苏非主义说教和崇拜所取代。伊斯兰世界陷于涣散、消极不振之中。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正统的伊斯兰教思想家和学者对外来邪说猖撅,正宗信仰衰落和道德沦丧感到担忧,对伊斯兰政权的腐败、统治者的无能感到不满,都希望发挥《古兰经》及圣训的权威作用,重振伊斯兰精神,重建伊斯兰法治,恢复伊斯兰的本来面貌。一些苏非派学者也起而批判苏非主义中的极端思想,主张严遵经、训,坚持正统信仰,并将修道和遵法结合起来,以调和苏非主义与伊斯兰教教法学的关系,促进伊斯兰社会的团结。其主要代表为安萨里和中亚的纳格什班迪、叙利亚的赫勒瓦尼教团等。与此同时,在13世纪出现了以伊本·太米叶和他的学生伊本·盖伊姆为代表的坚持恢复伊斯兰本来面貌、批判苏非主义、全面实行伊斯兰教教法和道德、改革伊斯兰国家社会制度的“赛莱菲耶”运动,他们先后就此提出的主张涉及面很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赛莱菲 伊斯兰

上一篇:献给需要正道和成功者
下一篇:斋戒有什么益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