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的昨天
分享到:
2012-05-31 11:51:25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点击:


梁园区双八镇杨楼清真寺一瞥


先祖来自山东泰安

    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虽不是名门望族,亦不是书香门第,可如今也算得上人丁兴旺了。

    树有根,水有源。那么,这支杨氏族人来自何方呢?

    为溯源寻根,笔者曾于2000年4月间修书一封,拜托泰安日报原副总编赵学法到泰安东南45里芝田庄求证。赵总连回两封信,称芝田庄千余人,全姓杨,都是回族。200年前,确实有支杨氏族人逃荒到河南商丘,这与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流传下来的说法完全相同。后来,泰安、商丘联系渐渐多了起来。笔者多次与芝田庄杨氏族谱研究者、热心撰稿人杨心林相互通话通信,弄清了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的来龙去脉。

    据泰安芝田庄杨心林考证,清乾隆末年 ,有一地痞无赖马四洪,放火烧了芝田庄清真寺前礼拜殿,一杨氏壮男义愤填膺,与其打斗,打断了他的腿,从此结下了冤仇。他治好腿后常常上门寻衅滋事并告上官府,杨氏壮男输了官司赔上了土地, 夫妇万般无奈,只好含泪背井离乡,带着6个年幼的男孩从山东省泰安市东45里的智天庄(如今为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芝田庄)出外逃荒。沿路乞讨,忍饥挨饿,受尽折磨,最终来到河南省商丘县北35里的道口杨楼定居。岁月流逝,传宗接代。这里便是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的源头。

    上溯历史,这支杨氏的祖先于明朝初年被官府强令移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出,那广济寺前有棵大槐树,树上有个老鸹窝。上世纪50年代初,老三门(前刘庄)的长辈70多岁的杨士从,不止一次地对子孙这样说过。亦同泰安日报原副总编赵学法同志受杨石委托,前往芝田庄查访时所听到的相吻合。

    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与北宋时的杨家将无关。据1983年出版的《简明中外历史辞典》介绍,杨业,又名继业,北宋抗辽名将。公元986年,宋军北伐,杨业为副帅,率军收复云、应等四州,因援兵不至,孤军陷于陈家谷,重伤被俘,三日绝食而死,年约六十,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杨家将的传说。1997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国事全书》(1388—1389页)亦如此介绍杨业。这两部史书及七朝古都开封兴建的“天波杨府”,均未提到杨业是回族。即使他是回族,也未有任何根据可以证明他与商丘回族杨氏老六门有关。

    勤劳致富 立家创业

    商丘历史悠久,是“三商”(商人、商品、商业)之源,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地处豫鲁苏皖接合部,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之前,滔滔黄河就从刘家口(即梁园区刘口)北边流过,刘口也因此成了十分繁忙的水陆码头,客商云集,店铺林立,山西会馆、山陕会馆等纷纷诞生,距刘口之南约10里处的丁家道口(即道口集)亦相当繁华,曾有民谣流传后世:“金道口,银马牧(老虞城县城之南的一个集镇,如今为虞城县城),不如刘口一晌午(生意好,赚钱多)。”刘口、道口之富庶可见一斑。

    显而易见,居于刘口与道口之间的杨楼,堪为风水宝地。先祖父母率6个儿子在此安家落户,真算得上有眼光、有福气了。

    先前,这一带曾多次遭受黄河泛滥之害,饱受中原战争频仍之苦,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先祖父母带领孩子们在这里开荒种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何等辛苦!杨楼年届八旬的杨德林给笔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刚落户时,看到长满杂草一望无际的土地,先祖父母喜上心头,便想办法买了一头黄牛,让它拉着犁子圈无主的土地,能圈多少就圈多少,人也帮着拉犁,结果黄牛活活地累死了,一家人心疼得掉泪,先祖母发誓一辈子再也不吃牛肉。

也许在闲暇时间,他们还就近到刘口集、道口集做做什么生意,无形之中多了发家的门路。

    天道酬勤,勤劳致富。举家感谢真主的恩典。快得简直不可以想象,杨家富裕了,家业大了,在荒凉的地方盖起了楼房,名之曰杨楼。骡马成群,便在村西建起了马棚;追求高雅的生活,在村东开辟了木瓜园。传说这园里的木瓜个大色黄,香气扑鼻,曾作为贡品献给皇上。龙颜大悦,传下圣旨:木瓜成熟时,外人不得随意入园,百步之内打死人勿论。其真情后人不得而知。

    知书达理 忠厚传家

    这里尚需特别说说先人杨岑立为太学生的事。明清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名为国子监,俗称太学。而太学生就是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他们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杨岑立为太学生,既说明他饱读诗书有学问,又证明他已拥有了生员(秀才)的功名。这也许从侧面诠释了杨家兴旺的一个理由。

    有一年,山西连年大旱,五谷不收,百姓饿死不计其数。身兼多种要职的副部长级高官(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等)雅尔图来杨家募捐,杨家大发慈悲,慷慨解囊,捐献元宝100个,每个老秤48两,共计4800两白银,获书有“乐善好施”“善高层云”“中厚传家”字样的金匾3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杨氏后人利用为先祖母聂太君立碑之机,将雅尔图赠送给杨家金匾上的“乐善好施”4个字请人镌刻在石碑上,这便是为杨岑立立的碑。这是由功德碑演变而来的题词碑,用以歌功颂德。

    先祖父母及其家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于贫苦人夏施单,冬施棉,五黄六月施茶饭。每年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之时,鸦雀等鸟类无觅食之处,先祖父母便命家中人等将谷物撒在打麦场上等处,让鸟儿食之。为此,每天招引来各种鸟成千上万只,唧唧喳喳地欢聚一堂,晚上便竞相栖息在村前村后的树上,成为一大景观。据传,虞城县正堂蒋光祖(《据虞城县志》载,明清时期,道口一带归虞城县管辖)听说此事,深为感动,以“善高层云”相赠,极力称赞杨氏家族乐于行善的高尚美德。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商丘 回族 杨氏

上一篇:十月革命后,沙俄军队在兰州神秘消失
下一篇:发生的莱者布月的一个重大事件:夜行与登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