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对女子只提出了装束的规范原则﹐而没有具体指定必须穿哪个民族的服装为标准的典型﹐不要求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妇女都穿成阿拉伯古莱什民族的样子。 只要遵照这个原则﹐不但各地穆斯林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设计可以不断改进和创新﹐表现一个民族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衣食住行方面都是这样﹐伊斯兰只规定了根本的原则﹐而没有限定式样。 譬如饮食﹐在哈俩利(合法)的范围之内﹐任何方式的烹调技术都没有限制﹐哈俩利的饮食是指质量﹐而不是制作方式和色味香外观﹐例如酒精与猪肉是亥俩目(不合法)﹐任何制作方式都是亥俩姆。 譬如清真寺建筑﹐真主的朝房只有原则规定﹐而没有样式的限制﹐从非洲南北到亚洲东西各方﹐清真寺的建筑形式五花八门﹐但是根本性原则是一致的。 这足以证明﹐伊斯兰是全人类共享的宗教。
穆斯林女子服装的原则﹐第一是遮蔽﹐第二是宽松﹑大方﹐不能把形体全显露在外﹐例如西方流行的健美裤和紧身衫。 如果内衣有些紧身﹐必须再套上一件长外罩﹐衣裤和外罩都不应当是半透明的轻纱或网状的孔眼布料﹐原则上不能透过衣服把皮肤都显露在外。先知穆圣警告说﹕将来的“女人们穿着衣服象裸体﹐头发梳的象驼峰﹐这样的女人真该受诅咒。”《穆斯林圣训集》
第三个原则﹕女人的衣服不许可闪光耀眼﹐互相争奇斗艳﹐撩拨男性的情欲和邪念﹐如图案彩色斑斓﹐亮片闪闪发光。 一个强奸犯在法庭上自我辩护说﹕“是她的艳丽和挑逗使我魂不守舍的。” 旁听席上的听众这时鸦雀无声﹐心里在责怪那个被强奸的女子。
第四个原则﹕女人不许可穿成男人的样子﹐男女不分。 先知穆圣说﹕“女扮男装﹐男扮女装﹐这两种情形都应受到诅咒。”《布哈里圣训集》
第五个原则﹕穆斯林女子穿着必须与卡菲勒女子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徒的女子也是戴头巾﹑穿长衣长裤﹐但是她们外露腰间皮肉﹐两眉间点红﹐而穆斯林女性的头巾和长衣都比较严肃﹐而且不穿黄色衣。 先知穆圣说﹕“谁要模仿那一群人﹐谁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在与非穆斯林混居的地区﹐穆斯林男女应当保持与他们明显的区别﹐如信仰﹑礼仪﹑节日﹑饮食﹑习惯﹑服装。
第六个原则﹕朴素﹑大方﹑整洁﹐穆斯林女子既不穿戴浑身的珠光宝气摆阔气﹐令人眼羡﹔也不许可衣衫褴褛﹐故意要人家同情﹑可怜。
西方文化在近半个多世纪加重腐败﹐从女子的装束上可窥全豹。 七十年前的欧美国家﹐女子的衣服十分“传统”﹐长袖长裙戴头巾或圆帽﹔战后的市场经济腾飞﹐好莱坞电影﹑法国时装表演﹑世界小姐选美亮相促成女子服装年年翻新款式﹐以“露”为例﹐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从露胸﹑露肩﹑露背﹑露大腿﹐发展到露乳沟﹑露肚脐﹑露臀缝﹐一直露,剩下“三点式”﹐她们得意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如美国迈阿密市中心﹔在海滨和沙滩上﹐男女混杂﹐全裸体﹐不以此为无耻。 如今西风压倒东风﹐东方文明连根拔起﹐曲膝投降。 世界各国女子服装商们穷追不舍﹐女人的服装必须性感和放荡﹐歪风邪气泛滥成灾﹐日本女子纹身﹑韩国姑娘染黄发﹑泰国人妖浑身金光耀眼。 那些信佛﹑信神道﹑信基督﹑信摩门的传统都在这股强劲的腐朽西风中摧枯拉朽一泄千里﹐无法阻拦﹐信仰遭受扫荡﹐道德观念是非颠倒。
西风吹散了女子的裙衫﹐撕去了文明的面纱﹐把内心里丑陋的垃圾和恶臭的污秽暴露无遗﹐时光急速倒流﹐退回到了文化荒芜和野蛮的时代。 根据《古兰经》的启示﹐女人们喜欢“炫露”自己的美丽﹐是人类早期蒙昧时代的不文明行为﹐“你们不要炫露你们的美丽﹐如从前蒙昧世代的妇女那样。” 伊斯兰教诲女人装束应庄重﹑礼貌﹑正派﹐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穆斯林社会在暴风雨中巍然屹立﹐为世界保留一片净土﹐是受到伊斯兰的保护﹐女人们戴着盖头﹐表示敬畏真主﹐遵循人性道德﹐朴素的装束和真诚的言行最能取悦于真主。 人们说﹐衣服是信号﹐而伊斯兰的学者说﹐衣服是宣教﹐是讲话﹐告诉人们人人应当遵循正道。伊斯兰对男人的衣着也有完整的训令和规范原则﹐由于西方发动的女性淫邪文化冲击﹐以女性为社会尤物﹐谬论四起﹐煽动穆斯林女子效仿西方﹐争取性解放﹐颠覆伊斯兰正道教化﹐因此﹐穆斯林报刊和网站上对女子装束的议论连篇累牍﹐语重心长。 其实﹐男人和女人都应当遵奉真主的命令﹐守纪律﹐有教养﹐讲道德﹐正己守道﹐劝善戒恶。 《古兰经》说﹕“使者确信主所降示他的经典﹐信士们也信那部经典。 …… 他们说﹕‘我们听了﹐我们恳求你赦宥﹔我们的主啊﹗ 你是最后的归宿。’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清晨的宣礼声让她归信了伊斯兰
下一篇:实践是检验信仰诚信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