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訇的一面旗帜——纪念马松亭阿訇归真20周年
分享到:
2012-05-10 14:57:04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点击:

与成达师范教育同具重要意义的几件大事,一是创办富有时代精神的民族与宗教综合性刊物《月华》;一是成立成达出版部,印行伊斯兰教经书与学术著作,出版《成达文荟》;一是创建福德图书馆,征集中外文图书上万册;一是邀请教内外著名学者,如顾颉刚、韩儒林、冯友兰、张星烺、白寿彝等,以及成师学生定期发表专题学术演讲。这几件大事在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这几件大事的完成,标志着成达师范成为近代回族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校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文化中心。马松亭阿訇的名字与这几件大事的顺利完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几件大事又无一不是革故鼎新、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结果。  

  显然,上述这一切工作,适应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需要,适应了抗战时期救国图存的需要,开阔了成达人的学术视野,深化了成达人的伊斯兰教学术水平,有利于对伊斯兰教真精神的学习与发扬,有利于伊斯兰教信仰的纯正与坚定,有利于中国伊斯兰教本身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新一代回族穆斯林精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身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我们理应具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如果在实际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只会依规画圆、准方作矩,“年年依样画葫芦”,不仅难以完成“代治者”的责任,而且会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教门日益退化和衰败。过去如此,现在依然。马松亭阿訇那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我们须臾不可丢弃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继承与发扬。  

  第三、艰苦奋斗、包容厚德的旗帜  

  马松亭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包容厚德的一生。  

  重温成达师范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终于可以理解成达人之所以取得那样辉煌成就的奥秘: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果敢坚毅,坚忍不拔,正是成达精神的基本品格,而此种精神的养成与马松亭阿訇本人的艰苦奋斗、包容厚德等优良品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成达师范草创时期,困难之多是我们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一个师范学校,原计划学生都应该起码是高小毕业生,然而当时整个济南市回民中,实际上读过高小的并没有几个人,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高低不一,要在短短几年的艰苦环境中将他们迅速培养成合格的师范毕业生,谈何容易!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非常差,不仅校址狭隘,设施也极其简陋,生活特别艰苦,既无图书,也无教学仪器,学生的桌椅板凳破旧不堪,甚至用砖头垒成桌台上面再铺几块木板就是课桌;师生亲手将几块木板拼起、粘牢、刨平、刷黑就是黑板;学生们买不起课本,就把竹片削尖当笔,天天用它抄书写经;教学经费拮据,师生自己动手做饭,每日轮流值班,天天以粗粮、咸菜为主;晚上没有光源,只用昏暗的煤油灯照明自习;此外,还有师资缺乏、职员缺乏、课程难定等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全体成师人的,但在一定意义上说,更主要是压在学校总务主任兼阿拉伯文及宗教课程教员马松亭身上的。唐柯三时任济南道道尹,故他仅是名义上担任校长,实际上的主管人还是马松亭。因经济困难,马松亭不仅要主持教长职务及授课,还要担任校工的工作:摇铃、操作、厨师之一。阿文与宗教课虽一度有王静斋、张鸿韬阿訇任教,但王静斋阿訇仅教了半年即离开了济南,张鸿韬是济南清真西寺阿訇,教学任务主要由马松亭承担。面对这一系列困难,马松亭阿訇以惊人的毅力逐一化解,令成师逐渐立住了脚跟,各方面条件逐渐改善,其艰苦奋斗、包容厚德的可贵品质于此可见一斑。 

  马松亭阿訇是一位有着虔诚伊玛尼的大尔林,其品德修养极其深厚,令人叹为观止。我见过一篇当年的批判文章,其用词之恶毒、谎言之荒谬、是非之颠倒,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明明是爱国爱教的一生,却被说成是“叛族卖教,个人求荣,在反动的官场一味鬼混”的“反动历史”;明明是联合同志共创成师,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却被说成是什么“不务本分,在济南大量结交地主、官僚、军阀、特务、汉奸,挂羊头卖狗肉,假借办教育的幌子,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明明是为发展我国伊斯兰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奔波劳碌、建立了卓越功勋,却被诬蔑为“与战犯勾搭紧密”、“与特务狼狈为奸”、“终日奔波劳碌于黄金贩子、大汉奸等官僚政客之间”;明明是一位人人敬之爱之的德高望重大阿訇,却被泼上一身污水,被诬蔑为是什么“野心勃勃,自吹自擂,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狂妄得不识天高地厚”,“不学无术”,“大言不惭地自封‘回民领袖’”,“炫耀自己,千方百计地贬低别人”,“颠倒黑白,造谣滋事,信口雌黄”,“唯恐天下不乱,妄图制造民族隔阂,排挤党与穆斯林群众的关系,要人们把中国共产党‘轰’开”,是一个“反动透顶的人”,嗅不出“一点阿洪的味道”。面对这些造谣诬蔑、污泥浊水,马松亭大阿訇坦然待之,默默地承受着,将其视为真主对自己的考验和特殊慈悯,不叫苦,不喊冤,不解释,不申辩,每天在家里完成着自己的宗教功修,按照经训的教导要求自己,经过20多年的忍辱负重,终于迎来了党和人民为他平反昭雪的明媚春天!尤为难得的是,在他复出后,人们从来没有听到这位受尽冤屈、历尽磨难的老人对党、对社会、对曾批判过他的人有半句怨言;相反,却看到他再振雄风,为祖国与人民的各项事业呕心沥血、奔波劳碌。改革开放之初,就在上海将要发生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失和事件的危险时刻,他挺身而出,以耄耋之年亲自飞沪,做维稳工作,为人民再立新功。这让我想起唐代刘禹锡参与永贞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刺史时撰写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事业受挫,双鬓飘霜,备受屈辱,却永不言弃,依然壮志凌云,雄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据说,在“官复原职”以后,有些当年对他落井下石的人也向他靠拢,跟他“套磁”,请他签名题词。马松老不念旧恶,予以满足,并不拒绝。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崇高的精神!“发虽千茎白,心犹一片丹。”有贤者说,人的胸怀全看其心,心若一潭清水,便能纳日月星辰,容量无限。马松老就是这样一位心胸无限开阔的人。他平和地对待人生荣辱,平和地对待挫折失败,平和地对待爱自己和曾经害自己的人,体现的是其人生的智慧、修养和境界。这是历经千般劫难之后的淡定,这是参透乱云飞渡之后的从容,这是悟彻荣辱成败之后的豁达,这是洞明是非曲直之后的聪慧,这是艰苦奋斗、包容厚德的正道,这是一位具有正信伊玛尼的老人家那永恒的璀璨夺目的生命之花!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阿訇 一面

上一篇:青海油田清洁工马国萍获中石油“服务明星”称号
下一篇:爱国爱教的大阿訇——马良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