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真
张维真,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国著名的穆斯林学者。 1963年生于甘肃临夏(河州)。 1982—1985年,在临夏外国语学校(原中阿学校)学习。 1986—1992年,学习于巴基斯坦国际伊大阿拉伯语言文学系。 1993—2004年,相继任教于甘肃临夏外国语校、广河外语职业学校等。 2004—2010年任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院长。 2010年10月,任临夏外国语学校校长。
热门排行
伊本·盖伊姆传
分享到:
2021-04-01 03:51:32 【来源:瀚歌】 点击:


第五节  伊本·盖伊姆与他的老师伊本·泰米叶

伊本·盖伊姆与伊本·泰米叶的接触因何姗姗来迟?

传记著作一致认为,伊本·盖伊姆与谢赫伊本·泰米叶接触,是在伊历712年。这年谢赫伊本·泰米叶从埃及返回大马士革,并定居大马士革,直到伊历728年去世。就是说,伊本·盖伊姆跟随伊本·泰米叶的时间是16年。这也意味着,伊本·盖伊姆接触他的老师时已经22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本科毕业生的年龄。

那么,这一接触为何姗姗来迟呢?

毫无疑问,自伊本·盖伊姆幼年蒙古人包围大马士革之时,他就对谢赫·伊斯兰伊本·泰米叶有所耳闻,当时谢赫是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与蒙古人战斗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个人幼年时喜欢听英雄的故事,而伊本·盖伊姆经历了那些事件,因此谢赫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魂牵梦萦。

伊本·盖伊姆没有较早就联系伊本·泰米叶,是因为谢赫伊本·泰米叶在埃及生活了7年,之后才回到大马士革。谢赫去埃及的时候伊本·盖伊姆才15岁,这个年龄的人似乎不适合与谢赫联系,他当时正处于求学初期。

对老师的敬仰

伊本·盖伊姆一接触谢赫伊本·泰米叶,就发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对经训的新颖理解方式,一种除了古兰经和圣训不信奉任何权威的风格,而伊本·盖伊姆以前的学术生活囿于学派及其依据。

就这样,伊本·盖伊姆从狭隘的圈子走向伊斯兰的广阔天地,使他不得不紧跟谢赫,与谢赫形影不离。

谢赫发现这个学生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思想开阔,就给予他特别的重视、指导和教诲,使伊本·盖伊姆一生中对老师念念不忘。实际上,他们师徒二人,可谓伯乐遇到了千里马,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伊本·盖伊姆从他的老师身上看到了纵览时代知识的学者形象,他是古兰经注家、圣训学家、法学家、语法学家、继承学家、宗教及教派史家。谢赫把众多学者的学问集于一身,因此伊本·盖伊姆觉得无需去找其他学者了。

伊本·盖伊姆还发现谢赫是真诚的修士、勇敢的战士、命人行善者,为了真主不怕被人指责,极力关心穆斯林大众如何走上正道,如何坚守自己的宗教,如何把他们的思想从种种迷信邪说中解放出来。

在谢赫身上,知识与行为达到高度的统一。具备了如此属性和人格的谢赫,得到伊本·盖伊姆的敬仰,也就不足为奇。

而谢赫伊本·泰米叶发现他的学生好学、聪明、智慧,对所学知识一点就通,不去因袭盲从,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因此对他特别关心和爱护。

这一切,使他们的师生相处长达16年之久。谢赫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由于一个过去的法塔瓦(判例)被判入狱的时候,他的学生伊本·盖伊姆也随他一起入狱,仅仅因为他是谢赫的学生。谢赫去世后,伊本·盖伊姆才被释放出狱。

伊本·盖伊姆只是自己老师的翻版吗?

伊本·盖伊姆无疑非常敬仰自己的老师,在所有主张中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去世后他继续坚持老师的道路,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伊本·盖伊姆的生平,是他老师的生平及其方法论的延续。一些为伊本·盖伊姆立传的作者都提到了这个观点。

哈菲兹·本·哈吉尔说:“伊本·盖伊姆直言不讳,知识渊博,熟悉分歧问题,精通先贤的各种主张。酷爱谢赫伊本·泰米叶,甚至不违背谢赫的任何观点,全力捍卫谢赫的一切主张。他整理了谢赫的著作,传播了谢赫的知识。”

此类评述并不是说伊本·盖伊姆是他的老师的翻版,而是说伊本·盖伊姆非常重视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上述评论的第一句话就是证明。伊本·哈吉尔说:“伊本·盖伊姆直言不讳,知识渊博,熟悉分歧问题,精通先贤的各种主张……”,与此同时提到他非常重视自己老师的主张。

至于说“甚至不违背谢赫的任何观点”,不是对伊本·盖伊姆的指责,而是说他从老师那里亲聆这些观点,知道它们的证据,并且询问过有关疑难。因此他不是人云亦云地接受了这些观点,而是询问了其中的奥义,知道了其中的证据后才接受的。他对谢赫的捍卫,乃是对证据的捍卫。要知道,16年的伴随并非是一朝一夕,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学生认识老师的主张及其证据。

我认为,伊本·哈吉尔的评述与伊本·凯西尔没有什么区别。伊本·凯西尔说:“谢赫伊本·泰米叶伊历712年从埃及返回后,伊本·盖伊姆一直与他形影不离,直到谢赫去世。因此伊本·盖伊姆从老师那里吸取了许多的知识,再加上自己原有的知识,在众多学科和专业独领风骚。”根据伊本·凯西尔的说法,伊本·盖伊姆从谢赫伊本·泰米叶吸收了许多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照搬了谢赫伊本·泰米叶的知识。没有一个学者、传记作家说伊本·盖伊姆只是自己老师的翻版。

谢赫伯克尔·艾布·宰德博士说:“我听说了‘伊本·盖伊姆只是他的老师的翻版’这句话,于是我去探寻这句话的来源,最后才明白它出自考赛里(注1)。考赛里的著作对伊本·盖伊姆多有谩骂、攻击,甚至断他是卡菲尔。”

谢赫伯克尔·艾布·宰德从多个角度对“翻版说”予以反驳,他说:“伊本·盖伊姆著有许多谢赫伊本·泰米叶没有著述过的专著。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伊本·盖伊姆的如下著作:

一、《幸福之园的钥匙》,除了理性对善恶的判断、乐观等一些问题,它的主题没有被谢赫伊本·泰米叶涉及过。

二、《来世川资》,囊括历史、圣史、对圣史的理解、先知的行为和功课等级等等。其风格和内容,谢赫伊本·泰米叶都未曾著述过。

三、《召唤灵魂直达快乐之国》,其内容以及对圣训学的许多探讨,谢赫伊本·泰米叶也未著述过。

四、《感悟珠玑》,其中关乎语言、语法、法学、经注等诸方面的珍贵内容,是谢赫伊本·泰米叶那里少有的。”

然后谢赫伯克尔又列举了谢赫伊本·泰米叶的一些著作,来说明伊本·盖伊姆没有著述过类似的作品。如《圣行之路》منهاج السنة النبوية 等。

可见,伊本·盖伊姆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所受老师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他的独立性。伊本·盖伊姆的思想遗产证明了这个事实。

老师面前的忏悔

谢赫伯克尔·艾布·宰德的书中有这个标题,之后谢赫伯克尔说:“伊本·盖伊姆在《努尼诗》中提到艾什尔里派和其他派对真主属性的一些解释,一些否定真主属性的人的著作带来的危害,以及他们与古兰经、圣训的冲突,然后在专门的一段诗中明确说自己也曾陷入过同样的误区,后来真主特赐一人,牵着他的手走出那些误区,走上真理、平安之道。那人就是谢赫伊本·泰米叶(愿主慈之)。在提到自己在老师面前做的忏悔时,伊本·盖伊姆说:

众人啊,请接受你们的兄弟的忠言,

他同情你们、帮助你们,而口无遮拦。

他经历了一切,

眼睁睁地陷入同样的深渊,

直到真主专赐一人救他脱离苦难,

我对他的恩情无法表达,

不管是行动还是语言,

只有真主回报他喜悦与乐园。

他牵着我的手前行,义无反顾,

直到信仰的曙光显现

……”

根据我微不足道的阅历,为伊本·盖伊姆立传的任何作家都没有记述这个事情,连暗示都没有。“忏悔”,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人所共知的罪过。尽管我很尊重谢赫伯克尔,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按这样一个标题,与伊本·盖伊姆的地位不符,尽管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前述诗句,以及之后的诗句都没提到“忏悔”,而只是提到了演绎的改变,或方式方法的纠错,算不上是罪过,因而这种改变也不是“忏悔”。

我从网上看到一个关于谢赫伊本·泰米叶的综合网站,其中有对伊本·盖伊姆的介绍,写道:“伊本·盖伊姆跟随伊本·泰米叶学习,是他在老师面前做了忏悔之后,一如他自己所说……”接着叙述了前述诗句。这比谢赫伯克尔说的还夸张。这让我们产生一种想象,那就是伊本·盖伊姆一认识他的老师,就坐在他的老师面前做了忏悔,就像那些干了罪过的人在伊玛目伊本·昭齐面前做忏悔一样。

前述诗句,实际上记录了谢赫伊本·泰米叶对伊本·盖伊姆的恩情,那就是为他解明许多信仰问题,倡导恪守古兰经和圣训,一如之后的诗句所说。这与引述诗句者要证明的“忏悔”没有关系。

————————
注1:穆罕默德·扎西德·考赛里(1879—1952),近代凯拉姆学家、法学家,以捍卫哈奈菲派、马图里迪派,与萨拉菲派以及近代改革维新学派交锋而著称。其实,考赛里完全可以把近代改革学派等视为与自己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不是敌人。因为不管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目的都是为了捍卫伊斯兰,只不过前者担心人为的僵化会断送伊斯兰的复兴,后者担心一些人以改革的名义篡改伊斯兰。只要把握好轻重缓急,改革与保守之间的矛盾不难化解。——译者注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本·盖伊姆传

上一篇:我们需要这样的胸襟 ——译者前言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