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功是一个人与安拉之间的链接和纽带,是与安拉的对话,是向安拉的倾诉与祈祷,即使这个人疏忽、犯错、迷误、过失、干罪,拜功总是不会关闭的大门,在等待着他的回归。拜功是心灵准备得到升华的时刻。假如你是一个员工,即将升职,马上要接受下文通知的时刻,你将会做怎样的准备,心情将会是怎样的紧张和喜悦?假如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要领取毕业证的时候,将是怎样的感觉?[详细]
  • 今夜入睡之前我们就忏悔:我们都不要轻言那一句“来日方长”,而更要知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世事无常”中。总有人会那样自我安慰着,明天我将会忏悔,可当夜里他睡着后却再也没有醒来。那不再醒来的,就是前定,就是我们信仰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都不要轻言那一句“来日方长”,而更要知晓我们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世事无常”中。《古兰经》山洞章中,安拉如此忠告世人:你不要为某事而说,明天我一定要做那件事;除非你同时还是,若主意欲。你如果忘了,就应当记忆起你的主,并且说“我的主或许指示我比这更切近的正道”——的确,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明天的命运呢? [详细]
  • 假如有人来向你借钱,你将怎样对待?是否先去分析:彼此间的熟悉度,考量他的现状,他的人脉关系、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因为这些决定他日后能否偿还?如果你不认识这个人,这个人经济能力也实在不行,你会借给他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那么,假如这个人是你所认识的,且众所周知他是有钱人,比如说马云,比如说比尔盖茨等,绝对有能力偿还,这样的人来向你借钱的话(且不说什么原因),那么,你一定会借给他的!不仅尽自己全力借给他!还会尽快的借给他!因为你知道他能够偿还,你甚至幻想着能与他保持联系,幻想着他终有一日会额外的回报你。 [详细]
  • 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免遭潜伏的教唆者的伤害。“你说: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免遭潜伏的教唆者的伤害,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他是属于精灵和人类的。” (《世人章》114)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这种表达,让人切身体会真主的这些属性,来驱逐所有的伤害,包括潜伏的教唆者的伤害。[详细]
  • 夜行登霄(阿拉伯语:الإسراء والمعراج ),是指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记载的先知穆罕默德显现的一次神迹。夜行登宵被学者们普遍视为穆斯林史上最为重大的事迹之一。对于穆斯林大众而言,古兰经夜行章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包含了诸多重大的信仰及生活准则与美德,其中第22节至第37节,更是细微细致地指出了真主对完美人格与品行的要求。[详细]
  • 珍贵的斋月里的三十个祈祷词
  • “的确,在那高贵之夜,我降示了它,你从何而知格德尔(贵夜)是什么?那贵夜(干功修)胜过一千个月(日月不睡的功修),天仙们和灵性们奉他们养主的命令为各种事务而降临此夜,(这夜)是平安吉庆的,一直到黎明显亮。”
  • 真主说: "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 "(《古兰经》2 18)
  • 在现今快速与计划性的新生活中﹐每个月从哪天开始事先不能确定﹐这日子怎么过﹖ 哪能够到了九月三十号才能得知十月一日是明天或是后天﹖ 每到斋月临近﹐许多地方就发生这样的争吵﹐很多人有恐惧感。
  • 信仰与文明的对话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和主流意识。艾资哈尔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哈茂德·谢尔图特担任艾大长老时就呼吁在内部展开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话:倡导在信仰上求大同存小异,在教法上整合同中有异教法体系。
  • :伊斯兰为什么要在清真言中把“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两段话并列念诵呢?为什么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有许多清真寺在正殿的墙上都会在左右两边并排高悬着“真主”和“穆罕默德”两个尊名呢?
  • 无论是从人类的心灵、精神、思想、乃至生理,还是从人类的自身价值来看,《古兰经》都是来自于造物主的启示。《古兰经》具有完美的意涵,是神圣律法的汇总。
  • [转发按语] 朋友们,都知道,礼拜很重要,礼拜也很不容易……有人礼拜,有人不礼拜……  前些天,与一个好友谈教门,谈到教门的“升级”;人不总是在幼儿园里,终究要从那里走出……    坦言:我们中的不少
  • 有些人说:某人是乐园之民,某人是火狱之人;或者说某人将入天堂,某人将下火狱等判语,请问这样的说法对吗?还是唯有真主才知道这些知识?
  • 伪信和伪信者一直潜藏于伊斯兰民族中,给这个民族造成了难以细说的危害和灾祸,但是穆斯林如何对待伪信和伪信者呢?尤其是在当下的伊斯兰世界,无论国内国外的穆斯林都积极呼吁团结与统一之时,这个问题尤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