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的黑石
分享到:
2010-04-13 14:48:45 【来源:】 点击:

在爱德华·W·赛义德的名著《东方学》之后,另一位阿拉伯裔的英国穆斯林学者齐亚乌丁·萨达尔(Ziauddin Sardar)又著述了同名作品,论述了在中世纪、启蒙时期、殖民主义时代及现代性的影响下,东方主义怎样被不断改写与反复运用,它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而且将自身再形成为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表述工具。他指出,正是在与伊斯兰教的遭遇过程中,西方开始发展起了其关于东方的观点:难以理解的(unfathomable)、充满异国情调的(exotic)、色情的(erotic)地域,那里是神秘故事的居所,是残酷和野蛮的上演地。在欧洲对伊斯兰世界的东方学式的想像中,有一句经常以揶揄的口吻漫不经心地被提起的话:“穆斯林在沙漠里膜拜一块黑石头”。
  
     伊斯兰教的信徒无疑会对这样的论断表示惊讶,因为他们自己的信仰与这种东方学式的想象相去甚远。麦加的天房,穆斯林的朝向,全世界穆斯林身心向往的圣地,它的墙上的确有一块黑色的石头。但问题是,这块黑石在伊斯兰教的信仰系统里到底居怎样的地位?
  
     麦加禁寺的中心是一座名为“克尔白”长方体石屋,又称为“真主的房屋(或译天房)”。高15米,南北长12米,东西宽10米多。如果说伊斯兰教“把其崇奉的神圣对象客观化为某种具有感性形态的象征系统”(王晓朝《宗教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的话,天房的确是这样的一类存在。这座朴素的天房是真主的权力、威严、宽大和慈惠的核心表征和符号化表达。《古兰经》中说:“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老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3:96)天房的象征性是十分明显的:它通体是黑褐色的石头本色,其中空无一物,与其它一些宗教圣地相比,它既不雄伟宏大,也不奢华壮丽。但正是这种几近寡淡的质朴和简单最好地表达了伊斯兰教的信仰观念:真主超绝万物,纯清无染。又有什么世俗之物可做真主的装饰并增加他的荣耀呢?
  
      那块著名的黑石镶嵌在克尔白东南角的墙上,是一块黑红泛褐色的石头,直径约30厘米,呈光滑不规则的椭圆形,上面有一些红色斑点和黄色波纹,并有一道因被击打而形成的接缝裂痕,用一道宽0.1米的银箍箍着。相传此石系古代的先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所追溯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修建天房时,在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所采。另一传说是,在人类始祖亚当建造的天房克尔白被洪水冲毁后的遗址上,亚伯拉罕率其子以实玛利重建时,天使迦百列递过一块黑石镶嵌在克尔白的东南墙角上。亚伯拉罕以这块黑石证明这座房子是献给真主的,是人们的祈祷之所。但是,传说只是传说,《古兰经》中没有提及这块黑石,也没有规定关于黑石的宗教功课,黑石在伊斯兰教的朝觐仪式中不具有任何核心价值。它唯一的用途是:巡游天房者以此石为起点,为环绕天房一周的标志。
  
     如果说黑石在伊斯兰教中还具有一点特殊价值的话,那是与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有关的。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众到麦加举行最后一次朝觐时,曾抚摸和亲吻了黑石。在最权威的圣训集《布哈里圣训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第一部第476、477页):
  
      [1607]伊本·阿拔斯传述:他说,使者在辞朝那年巡游时,骑在骆驼上用手杖触摸了黑石。
  [1613]伊本·阿拔斯传述:他说,使者骑着骆驼巡游天房,当他巡游到黑石跟前时,他就用手中的某物(杖)指了一下石头(以为庆贺)。
  
      这样,后世的穆斯林把抚摸、亲吻黑石作为朝觐功课中的“圣行(sunnah)”沿袭下来了。亦即,人们在朝觐过程中,出于对先知的尊敬和怀念而抚摸或亲吻黑石,尽管这并非朝觐功课的一部分。在人群拥挤的时候,人们可以举手遥指黑石示意即可,为了靠近黑石而费力拥挤是不必要的和无意义的。
  
       另外,黑石的一项比较实际的用途就是用以标记环游天房的圈数。伊斯兰教的朝觐功课,最核心的一项仪式是朝觐者要逆时针环绕天房巡游七圈。遵照圣行,巡游天房即从黑石所在的东南角开始,以黑石标志一圈的起点和终点。
  
       黑石的意义,仅此而已。圣训中记载的一段哈里发欧麦尔的话最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黑石的地位(康有玺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第一部第474页):
  
       [1597]阿比斯传述:欧麦尔来到黑石前吻了一下黑石说:“你只是一块石头而已。你既不能伤人,也给人带不来什么利益。要不是我见使者曾吻过你的话,我绝不吻你。”
  
       欧麦尔是先知穆罕默德最亲密的伙伴之一,是先知辞世后的第二任哈里发。后世的伊斯兰学者认为,欧麦尔之所以在众人面前说这段话,是怕无知的人会误以为亲吻黑石是对黑石的尊重,他强调指出:亲吻黑石只是遵从圣行,而非这块石头具有神圣性或有神力。至此,我们对黑石在伊斯兰教信仰系统中地位和作用还会有什么疑问么?
  
      那为什么这块黑石会成为东方学者揶揄穆斯林及其信仰的首选“道具”呢?显然,在沙漠中膜拜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黑石头的场景是对“野蛮的”阿拉伯人及其“落后的拜物教”的最好的表述了。而这个关于“黑石崇拜”的想象,也就成为一个典型的东方学式的想象:他们要建构一个在地理上处于边缘的“东方”,在文化和信仰上“野蛮”和“未开化”的“东方”,在经济和政治上必然处于从属地位的“东方”,要而言之,“西方”需要的是一个确证自己的霸权和中心地位的“东方”。

责任编辑 马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麦加 黑石

上一篇:伊斯兰教的自然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一篇:远去的船队:广州伊斯兰文化千年血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