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回医正骨法
分享到:
2011-10-03 00:21:04 【来源:中国中医】 点击:

张氏回医正骨专科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传承历时4代。远在清朝同治年间,张氏祖辈就背着药箱走街串巷在民间行医看病,以其良好的疗效,在民间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其治疗方法、外敷用药,在回族医药专著《海藻本草》、《回回药方》中均有记载。

    张氏回医正骨是回族医药发展至今的传承与延续。其精髓是家传正骨手法和祖制正骨秘方。其第三代传人张宝玉在宁夏银川市、吴忠市创建了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填补了中国西部没有回医回药骨伤医院的历史空白,为回族骨伤医药的研究、开发搭建了平台。张宝玉在治疗各类骨伤疾病时,以不破坏骨折部位的血运为原则,倡导不开刀,不打石膏,不用金属物穿刺牵引,不伤元气,疗程短,使骨伤患者免受手术痛苦。

    据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副院长张金东介绍,其父张宝玉在过去没有X线机的情况下,来了骨折病人,在骨折处一摸便可知道伤情,治疗方法也很快了然于心。这都来源于祖辈的从医经验,加上自己临床所练就的技艺。在40年的行医过程中,张宝玉还总结了许多检查、治疗手法,并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方法,包括手模法、提拉法、推倒法、对接法、按压法等。

    张宝玉提出了治疗骨折采用“手法接骨个性化,手法复位和回族药物相结合,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诊疗理论和方法。他结合自己40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骨伤外用膏“活血化瘀回药膏”、“接骨续筋回药膏”,已被自治区药监局批准注册,并投入医院制剂生产,用于临床,对促进骨折愈合、消肿止痛有良好效果,也使民族药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提高了回药膏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张宝玉认为,回族传统医学主张“四元素”与“四性”对人体的交互作用,决定人体“四体液”的平衡(健康)和失衡(疾病),针对不同疾病使用丸、散、膏、丹,并实施调擦、拔火罐、推拿正骨、刮痧、食疗等独特方法。张氏回医正骨在治疗骨伤时,依循祖训,又有自己的发展创新。他们采用手法复位与接骨法,以及祖传秘方配制的丸、散、膏、丹,并配合回族刮痧、养生、食疗等疗法,疗效良好。

    张氏回医正骨融入了中医传统优秀遗产、西医骨科理论,摆脱了西医“骨折治疗上不靠药物只靠时间”观念,崇尚自然养生。

    四代传承 成绩斐然

    张氏回医正骨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已成为回族医药在宁夏的文化象征和典型代表之一。

    张氏回医正骨创始人是张华坤。他是清朝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大阿訇(伊斯兰教教职称谓,意为“教师”、“学者”),熟知回族民间医药,平日用大拱北医术为周边各族群众治病疗疾,为人处事受人称道。

    第二代传人张成仁,从16岁起跟随父亲张华坤学习回族传统医学正骨术,并在民间行医看病。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回族正骨医学,以诊治跌打损伤及各类外科疮疡杂症为主,采用正骨手法与药物兼施,善于处理各种顽疾,逐步形成张氏回医正骨的医学框架。

    张氏回医正骨是在第三代传人张宝玉手中得以真正发展壮大。他自16岁起在父亲教导下从事回族医学正骨医疗,1986年在吴忠创建张宝玉回医正骨医院;2003年在银川创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并任院长。这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回族医学骨伤专科医疗实体。由于他长期在马莲渠一带行医看病,当地百姓称他为“接骨神医”、“妙手张接骨”、“马莲渠张接骨”。2005年,张宝玉被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厅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年,张氏回医正骨又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2007年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及张宝玉院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院”及“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院院长”。

    如今,张宝玉的3个儿子张金东、张金海、张金垒都已继承祖业,成了张氏回医正骨的第四代传人。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张氏

上一篇:中国回族医药研究初显成果
下一篇:浅谈维吾尔医药学的埋沙疗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