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读“孝”字
孝乃中华传统美德。自古就有万善为先的美说,古训:人伦之道父母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古代孝道是父系社会的主旋律,甚至孝道能代替法律。严肃地说,在上流社会“储君”不孝不能称帝,“皇子”不孝不能封王,“儒子”不孝不能为师。一句话,“以孝治家、以孝治教、以孝治天下。”所以孝道在古代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必修课。战国的孟子,三国的孙权都是有名的孝子。可以说那个时期的孝道已上升到民族高度、社会高度、以孝为中心的高度,这是两千年前的社会。
两千年后的今天“一切时过境迁”。天没有变,地没有变,长江还是那个长江,大海还是那个大海,但人却变了。就孝道而言,孝道从古代“天”的高度降至“大地”,从大地又跌入大海。零六、零七、零八、零九四年间河南省新生数起杀母案,其中南阳就占两例。这些浪子惨无人道、丧尽天良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伊斯兰教育角度,一个人智慧战胜欲望“他是天仙”,相反“他是魔鬼”。大量的实事摆在面前,在今日母系社会里,千百年的“中心孝道”现已改名卖姓了,变成“赡养”二字啦!孝型社会的孝子潮流就此逆转。取而代之的是天下大半儿子对老子异常不孝,十足叛逆。人心冷暖可见一般,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原因在哪里?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些浪子疏于管教,特别是素教育不到位,随之而来的强大占有欲加上私心太重,法律意识淡薄,所以这些浪子杀人再所难免。此次不是仇杀,也不是误杀,而是主观故意。可以断言,狰狞、冷酷、凶残、不孝皆性格使然。古训:感情残废之人无感情,亲情残废之人无亲情,道德残废之人无道德。凡此种种恐怕就是浪子杀人的症结所在。这些人思想扭曲了,灵魂坠落了,根本没有道德底线,没有道德底线的浪子都是彖彖枯儿,僵尸少年。
伊斯兰教育角度:一个人不会获得幸福,除非他遵行真主的法律。一个不会遭到厄运,除非他践踏真主的法律。《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2:83)这是生命的高度,功名一时,真爱千秋,这是心灵的岛屿。须知:正信是灵魂的支柱,拜功是天性的回归,孝道是人性的体现。古人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大巧者有所为,反之有所不为。大智者有所虑,反之有所不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