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史略
分享到:
2012-02-18 14:19:2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礼 仪

  回族群众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处事待物方面十分重视礼仪礼节,形成许多传统礼仪习俗。在礼仪方面主要有命名礼、满月礼、抓周、婚礼、葬礼等。
命名礼

  青海回族地区,对妇女有了身孕称为"有喜"或"有身子"。在怀孕期间有许多避讳,如不参加婚礼,不送迎新娘子,婚礼期间不出入新房见新娘子等。产妇分娩后,男方家要携礼物到女方娘家及亲友家报喜。婴儿出生一周内,家中即请阿訇为婴儿进行"洗礼",并给婴儿起经名。经名大都取伊斯兰教圣人和《古兰经》中提到的名字,如男性有穆萨、伊布拉欣、尤努斯、尤素甫、穆罕默德等经名,女性有阿依舍、法图玛、赛力麦、麦列燕、海迪车等经名,以图吉祥。届时,女方娘家和亲友家的妇女拿着衣服、食品探望产妇和婴儿,称"看小月"。
满月礼

  小孩满月时举行满月礼,即请亲友前来做客,亲戚和四邻给小孩和母亲送来衣服、布料、食品、玩具等表示祝贺,主人更是举茗备菜款待来客。娘家父母(或亲友)还特来邀请女儿和新生儿回住数日,称为"出满月"、"认外家"。当小孩长到一百天时,家人及亲友欢聚一堂,吃羊肉臊子的长面,称为给孩子过"百岁",祝贺小孩健康平安,长命百岁。
抓周礼

  孩子周岁时,举行抓周礼(也叫岁礼),要蒸制岁糕,同时要摆放一个大红桌子,上面放上钢笔、笔记本、《古兰经》等许多东西让孩子抓。孩子如抓到《古兰经》就意味着将来有可能是个阿訇等等。
割 礼

  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过去在青海回族当中,对"割礼"的遵行也较为普遍,将其视为"逊柰"(圣行)。回族男孩到了12岁时,要举行割礼。割礼这天,有条件的家庭还要炸油香、宰羊,以示此男孩已步入了成人行列。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下,经历了一个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到中国伊斯兰文化这样一个"华化"过程。回族是在这一"华化"过程中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其共同心理素质是建立在以中国伊斯兰文化为共同文化基础上的,作为阿拉伯文化和汉文化两种文化的载体,她始终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以汉文化为外在表现形式,她以归属于穆斯林群体和以中国为祖国而自豪。因此,回族以全中国为共同生活地域,广泛分布,在整体上呈大分散格局,而具体到局部,则以清真寺为中心,形成小集中的回族社区;回族以汉语文为共同语言,但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却使用夹杂着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经堂语的词汇,在不同民族地区和不同地方语言环境下,能熟练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回族的共同经济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中都有回族的参与,但不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能自觉接受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在回族的历史上,无论是先民时期的阿拉伯、波斯"蕃客",还是元、明以后加入回族共同体的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其先决条件是"随回",即先成为一名穆斯林,然后才能成为回族共同体的成员,这当然是回族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条不成文规定,它没有丝毫强迫性质,完全取决于对方的自觉自愿。

  另外,当别的民族成员由于改变宗教信仰,自然不能一下子连民族成份也改过来,这中间仍需要时间,以回族和别的民族通婚为例,当事人的民族成份终身不变,但到下一代就自然成为回族的一员了。与其相反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回族中的一些成员如果放弃伊斯兰教信仰,脱离回族生活规范或不遵从回族风俗习惯,他及其后代很可能被其他兄弟民族所同化,从而脱离回族共同体,这是非常正常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回族史略

上一篇:中華回教博愛社簡介
下一篇: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