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女作家霍达和《穆斯林的葬礼》
分享到:
2012-05-30 17:02:22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霍达,女,回族,1945年11月26日生,北京人,经名法图迈。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被冰心老人誉为“奇书”,1991年,该书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另有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1966 霍达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善秦史。1976年后,霍达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

    写作历程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其中,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于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霍达的成名作,一出版就受到评论界重视,由李野墨演播的广播小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9—1992年两度全文播出,影响甚众。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红尘》于1988年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于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于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于1980年获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儿童喜剧剧本《我不是猎人》于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优秀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东山男儿》于1990年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奖;散文《烟雨文武庙》和《义冢丰碑》于1997年分别获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报刊副刊研究会“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   

    霍达作品

    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海魂》,大型历史电影剧本(话剧)《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达文集》(六卷本)。   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霍达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在她的笔下得以鲜明表现。

    霍达作品

    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被冰心老人誉为“奇书”,1991年,该书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1980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1999年8月29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代表作

    《穆斯林的葬礼》

    荣誉   

    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1992年由作者改编为上、下集电影剧本,香港康大影业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书评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主要著作

    粉碎“四人帮”之后,霍达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得以发挥,她连续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等,被先后搬上了电影、电视银幕、屏幕,并出版了《霍达电影剧本选》。其中,《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保姆》获《萌芽》创作荣誉奖。《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电影剧作。新华社为此向国外播发了以《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为题的电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投入了拍摄工作。霍达擅长历史题材的创作,并且对于电影文学形式驾轻就熟,但这并未妨碍她在其它题材、体裁上的开掘和发展。近年来,她在致力于电影文学的同时,还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记她》、《艺术家的良心》、《“合作家”轶事》、《黑祸》、《马拉松宴会》等等许多篇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及散文、报告文学、随笔。1988年《长篇小说》分两期连载她所写的反映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引起了文坛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今后,她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表现。

    文集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   

    当代历史《国殇》;   

    散文《秦台夜月》;   

    现代纪实《补天裂》;   

    现代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马拉松宴会》《故人情》《京韵第一鼓》《不要忘记她》《年轮》《沉浮》《革面》《追日者》《罢宴》《绝症》《猫婆》《保姆》《魂归何处》。

    人物语录

    关于《穆斯林的葬礼》   

    “写这本50万字的书,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四个半月!可前期准备工作时间相当漫长,可以说是从我懂事起,就酝酿着想写这本书。提笔前我踏着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足迹四处奔走,看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历史就像在我的面前复活了。我在稿纸前常常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窗外正是三伏盛夏,书中却是数九严冬,我不寒而栗……我为书中主人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写作让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怕死,因为我早就死过好多次了。” “现在写作我仍然这么投入,我不能像别的作家一样,写完一段,站起来对别人说,好了,我们先吃饭吧,我根本从书中出不来。写作的痛苦如蚯蚓爬过沙滩一样,留下的痕迹只有自己看得见。”   

    在香港收集素材   

    “说这些好像有自夸的嫌疑。当时在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千万字,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我会兴奋得发抖,赶紧复印四份,其中一份寄给远在北京的丈夫,由他保留着,为什么?我怕万一飞机失事我死了不就白找了吗?”“我还实地踏勘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探寻尚存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往往是每天早上八点半起来,带着地图或坐公交车或步行,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荒山野岭。当时每天早出晚归,往往回到住处后整理资料到半夜,把电视调到央视4台,不管里面说什么呢,我都会感觉自己离家那么近。”   

    关于爱情   

    “爱情不是口头上的东西,在我现在看来,青年人的爱往往是性爱,中年人是情爱,到了晚年才是爱情。相爱的人应该以命相许、以命相托。在我的生命中我无法想像没有我先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探讨过,如果不能一起走,我希望我先离开世界,由他来料理后事;如果他先走了,我很快会随他而去,因为没有他,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评价自己   

    “我觉得我现在是个“堕落”的人。以前从事报告文学的写作时,为了将一个受害人的真相公之于众,我能一口气奔走于37个县,顶着巨大的压力到村子里面找农民谈话,真是为民请命啊。哀莫大于心不死,我非常关心国家命运,老想把作家与政治家合一,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富强。”

    霍达夫妇

    霍达在文坛成就卓著,曾获得矛盾文学奖;   

    霍达丈夫王为政,一流画家,在画界都独领风骚,师承吴贯中和李苦禅,中国画坛百杰奖章获得者。这对伉俪,爱情美好,事业辉煌,而且都是政协委员,同时进入了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女作家 霍达

上一篇:经书两全,乐善好施
下一篇:马明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