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指导》:第一篇 第三章 宣教者的品德
分享到:
2013-12-30 16:58:33 【来源:】 点击:


四、谦虚

骄傲自大是愚蠢无知的表现


骄傲自大是愚蠢无知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傲慢者对安拉对自己的无知,如果他们认识安拉,《圣训》说:崇高、荣耀的安拉说:“荣耀是我的外衣,尊大是我的斗篷。谁从我这里脱下一件,我已经惩罚了他。”如果骄傲自大者认清自身,他的生命始于精液,死后成一具腐尸,那他一定会为自己而感到羞愧,不会越界而傲慢,穆罕默德·本·侯赛因·本·阿里当提及知耻者时说:“谁心里产生多少傲慢,他的理智便丧失多少,或者丧失的更多。”

骄傲自大者的结果

骄傲自大使他不再听从安拉的告诫,不再服从真理,从而安拉封闭他的心,使他远离安拉的迹象,其结果是失败并招致安拉的遣怒,趋向火狱,失去了谦虚者所能获得的安拉恩典。对此,《古兰》、《圣训》一再提及:

安拉说:“我将使那些在地方上妄自尊大的人离弃我的迹象。”(7:146)

又说:“安拉这样封闭一切自大的高傲者的心。”(40:35)

又说:“他们曾要求判决,每个玩固的暴虐者都失望了。”(14:15)

又说:“他(安拉)确是不喜爱自大者的。”(16:23)

又说:“不肯崇拜我的人,他们将卑贱地入火狱。”(40:60)

又说:“这是后世的住宅,我要用来报答那些不愿傲慢也不愿堕落的人,善果只归敬畏的人。”(28:83)

圣训说:“固执己见者属于粗暴之徒而遭到如他们一样的惩罚。”此处固执己见所指的是高傲、轻视他人。

又说:“内心有丝毫自大的人不得入乐园。”

又说:“我难道未告诉你们火狱的居民吗?他们是粗暴、傲慢的人。”

严禁傲慢

上述的一些经训都包含了严禁傲慢的训示,有些经训则更直接了当地予以警告。

安拉说:“你不要为藐视众人而转脸,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安拉确是不喜爱一切傲慢者、矜夸者的。(31:18)

傲慢的本质

《圣训》指出:“傲慢就是藐视真理,轻视大众。”它实则也是夜郎自大,看轻他人,将自己陷于卑贱、灭亡的境地。

妄自尊大者抗拒真理,不接受,不服从。

安拉说:“他们内心承认那些迹象,但他们为不义和傲慢而否认它。”(27:14)

他不了解自身的缺点、错误恶行,因为他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

《圣训》指出:“三种毁灭的行为:吝啬,纵欲,自我夸示。”

妄自尊大者轻视他人,看不到别人的能力,不屑向他人请教,学习,也不接受别人的忠告规劝。因为他目中无人,只认为人们应当夸赞他,不愿与他人座谈交流,自认为自己是成功,获救者,而他人是失败毁灭者,以及其它一些妄自尊大的表现和行为。

妄自尊大的原因

妄自尊大的原因是其对自己的知识、财富、地位、功绩、血统、权力等令他感到骄傲的东西的陶醉,他忘记了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安拉的恩典,如果安拉意欲,必予以剥夺。以上所述的这些令他自高自大,将己凌驾于众人之上,轻视他人。

傲慢的医治

要治愈傲慢这一难疾,并做到真正的谦虚,他就应十分消楚地认识安拉,了解自己,他要认识到尊大只属于安拉,绝对不允许自大,哪怕是微粒般大小的念头渗入其心,它会引发一连串的错误、罪恶,遮蔽信仰之光,干扰并毁灭善行。自大者当认清自身源于精液,死亡之后成一腐尸,他曾拥有的知识、财富、名誉、权力统统来自于安拉的赐予,如果安拉意欲,则必予以剥夺,他便一贫如洗,傲慢者也是一步步走向傲慢,最终将自己毁了。他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他的无知,那是很少的一点知识。

安拉说:“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17:85)

尚有比他知识更多更丰富的。

安拉说:“每个有知识的人上面,都有一个全知者。”(12:76)

人有什么值得夸耀、傲慢的呢?真正的知识是认识崇高的安拉,使他免于失败与卑贱,例如:妄自尊大;培养高尚的品德,例如:谦虚谨慎。至于妄自尊大者履行的功修、敬畏、虔诚都无法改变自夸自擂,向安拉显示自己,傲视众人。这个事实上一无所有的人以为他的功修是被接纳的,在安拉那里是归于优秀者行列的,他不知其归宿,他自称的清白遭否定。

安拉说:“所以你们不要自称清白,他是全知敬畏者的。”(53:32)

功修是安拉对其仆人的权力,仆人不得以此向安拉索要恩典,也不得以自己应该对安拉履行的功修向他人炫耀。这是安拉的引导,使其能敬侍安拉。

安拉说:“他们将说:‘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他引导我们获此善报,假如安拉没有引导我们,我们不致于遵循正道。”(7:43)

与崇高安拉去争尊大的人,是沾染上直至复活日都遭诅咒的依卜利斯卑贱品性的人,有何敬畏可言?当初依卜利斯由于妄自尊大,拒绝接受安拉的命令向阿丹叩头,并傲慢地说:“我比他优越。”(7:12)类似于此的以财富、权力、名誉、武力、功绩、血统等炫耀、傲慢的语言,全是妄言,是依卜利斯的行为。而依卜利斯是被安拉所驱逐并永遭诅咒的。财富、权力、名利、地位等朝夕万变,武力也丝毫不能伤及安拉。

安拉说:“当时,你们自夸人众,但人数虽众,对你们却无裨益。”(9:25)

夸耀功绩,只能止步不前;炫耀门弟,炫耀的只是前人朽骨,如果尸骨还在的话,优秀的父辈无益于堕落的后代。

安拉说:“努哈祈祷他的主说:‘我的主啊!我的儿子是我的亲人,你的诺言是真实的,你是最公正的判决者。’安拉说:努哈啊!他的确不是你的亲属,他是作恶的,你不要向我祈求你所不知的事情,我劝你不要自居于愚人之列。他说:‘我的主啊!我求庇于你,以免我向你祈求我所不知的事情,如果你不怒饶我,不怜悯我,我将成亏折的人了。”(11:45──47)

谦虚

我们已经就傲慢及其原因、后果、影响作了说明。一个认识安拉,了解自己的人他永远不会傲慢,谦虚的美德自然也就清楚了,因为二者是相对的。谦虚是认识安拉了解自身的结果,谦虚是基于对安拉的正确认识。如果说妄自尊大是因为对安拉的无知,那么,妄自尊大者轻视他人,视别人如动物、奴隶一般,而谦虚者则能很好地领会艾卜·白克尔的一段话:“你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穆斯林,即使是穆斯林孩子在安拉看来如同大人一般。”如果妄自尊大者不屑与优秀者、贫困者、软弱者座谈、交流,谦虚者则能深刻领会安拉的一段启示:

安拉说:“在早晨和晚夕祈祷自己的主而求其喜悦者你应当耐心地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18:28)

经注学家谈到这段启示降示原因时说:古莱氏族的部分权贵对使者说;“我们不愿意与那些卑微的穆斯林在一起。象索海布、奥玛尔、比拉里、赫巴布,如果我们到你那里去,你把他们赶走,不要让他们留在那里。一旦我们离开,你再让他们进去。”安拉为此而降示了二段启示:

安拉说:“我使某些人的心忽视我的教训,而顺从自己欲望。他们的行为是过分的,这种人你们不要顺从他们。”(18:28)

又说:“你对于跟随你的那些信士,应当加以慈爱。”(26:215)

妄自尊大者否认真理,拒绝正信。谦逊的信士则更能理解下列的一段教导,法兹莱·本·尔亚杜在回答什么是谦虚时说:“谦虚就是服从真理,接受其指导。即使你从一个最无知的人那里听到,也当接受它。”

宣教者需要谦虚

宣教者比他人更需要谦虚的品德,因为他要接触许多人,召唤他们崇尚真理,树立伊斯兰的美德,他自己又怎能丧失谦虚的品德呢?谦虚是伊斯兰品德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安拉赋予人的本性中有一点就是不愿接受轻视他们的人所讲的话,哪怕他说的是真实的。与此同时他们会躲避傲慢的人,不接受他的劝告、指导,傲慢者的讲话不但起不到作用,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对傲慢的宣教者及其同事的反感导致他们对真理的错误看法。宣教者应深刻思考领会这一点,敬畏安拉,不要因自己的傲慢而成为人们回避真理的原因。还要申明的一点是,人们同样不喜欢只谈自己、自我吹捧、言必‘我’如何、‘我’怎样的人,作为宣教者必须对此有所警惕,不要夸耀自己的知识、口才、能力,他应当懂得他拥有的一切只是安拉恩典中的一丁点,让他多谈论安拉的恩典,而不要炫耀自己。如果人们了解了这些,他们会为他敞开心怀,或者至少不会拒之门外,如果安拉意欲,他的讲话会产生效应,安拉是援助者。也许宣教者所忽略的谦虚美德中最为重要和必要的是服从意识,如服从领袖、领导、教师等。他不能轻视这些必要的服从意识,不能以为这是无所谓的事,不能让内心隐藏的自大心理使他拒绝服从,更不要受恶魔的唆使而拒绝服从、逃避领导,仿佛在说;“这个‘艾米尔(领导)’这个老师不怎么样,资格嫩、年龄小,我比他懂得多,更胜任。或者说:这个老师教的不好等等。看看使者任命吾萨曼·本·宰德任部队统帅时是怎样说的,当时吾萨曼还是个青年,部队中有不少德高望重的辅士、迁士。安拉的使者在‘萨菲尔’月最后三天里的周二召唤吾萨曼说:“吾萨曼啊!你以安拉的名义和慈悯前进吧,直至你父亲死去的地方,让战马从他们身上踏过,我已任命你为军队的统帅。”同三开始使者就病了,高烧、发热,周四他将帅旗交给了吾萨曼,并说:吾萨曼啊!你以安拉的名义出征吧!你们对违逆安拉者而战,不要背信充义,不要杀害儿童、妇女,也不要盼望遭遇敌人,因为你们并不知道结果怎样。也许你们败北而要承受考验,你们应祈祷说:“我们的主啊!你为我们而制服敌人吧!”如果敌人遇见你们而叫喊、喧闹,你们则应沉着、冷静,不要纷争,纷争会消弱你们,使你们丧失斗志,你们当诉说:“安拉啊!我们是你的仆人,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生命都在你的手里,只有你能战胜他们,你们应当知道乐园在“剑光”下。

之后,有些人就任命吾萨曼为军队统帅一事议论纷纷,他们认为吾萨曼太年轻,没有经验,而军队中有不少德高望重的人。欧麦尔·本·汗塔布批驳了这种说法,并向使者汇报了这一件事。对此,使者非常生气,步出家门,登上讲坛,头上还扎着带子,赞主赞圣之后他说:‘人们啊!关于我任命吾萨曼一事,你们说了些什么呢?指安拉发誓,如果你们对他的领导说三道四,那么,你们对他父亲的领导也已说这指那,如果说他父亲也曾成功地领导了军队,那么,他也定能领导好。’关于吾萨曼一事有许多教训、劝试,总之,明智的宣教者对安拉愈加谦逊,安拉就佑助他战胜敌人,取得成功,如同使者当他成功地返回麦加时,他谦逊地向安拉俯首叩拜,他明白,这是安拉的慈悯和恩典。

五、联系与回避

联系与回避究竟孰优?

就穆斯林而言,究竟与人们联系好还是回避好?有说回避好,有说联系好。正确说法是:究竟二者中哪一种做法是更令安拉喜爱的。一个穆斯林根据他的看法、所处场合、时间等具体情况,如果与他人的交流、联系是令安拉喜爱的,那么与人联系、交流则是他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此时此地此情回避是更令安拉喜爱的,则回避是更好的。

联系交流的必要性

联系交流是必要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仅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如果说是可行的话,那一定是不合常规的,人们也不会响应的。社会生活是这样,在宗教事务和功修中也如此。伊斯兰的某些活动必须要求人们相互联系、合作,象聚礼拜、节日拜、殡礼拜、探望病人、学习、讲授伊斯兰知识等其它一些必须与人联系的活动和工作。

与人联系、交流是宣教者的责任

宣教是一种责任,其方法之一,便是与人交流、联系。也就是说不以此去做便不能完成,这就成为一种责任,事实上,伊斯兰本质上就要求人与人联系交往,因为伊斯兰的事业不是个人就能胜任的。使者自从被安拉荣耀地选为使者,责成他传达安拉的启示以来,他就与人们生活、相处在一起,彻夜长谈,召唤人们信仰安拉,对他们的错误予以警告。使者的同伴们也是这样与人们接触、联系,向他们传播从使者那里学到的真知灼见,正信美德。有传述说一些后来的穆斯林先贤喜欢离群独处,不爱与人交往,那是有一些特殊意外的情况所致,不应成为以后的穆斯林仿效的标准。因为召唤人们信仰安拉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工作,与人接触、联系是宣教的前奏,不能放弃。而且就当代而言,这种联系、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需要,无数的人被物质至上的黑暗笼罩,遮住了真理的光芒,割断了他们与安拉的联系,这就促使每个穆斯林持之以恒地尽己所能去宣教,这也就使他们必然要去联系、接触别人,以便召唤他们归信安拉。

联系、交往的规定

必须联系交往的事如宣教或者履行其它的一些主命工作,此外的联系、交往则属于可以联系,不宜联系,甚至是禁止联系的范畴。譬如为了世俗的工作、利益与人交往属于可以联系。导致一个宣教者丧失后世恩典,并有可能承担罪责的交往则属于不宜或禁止联系的范畴。据此,宣教者应设法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宣教的机会,如果他去探望别人或与人交谈、结伴同行等等,他都应热切地宣教或为宣教奠定一些基础,做些准备工作。

为安拉而爱,为安拉而憎

宣教者在与人交往联系中,应在为安拉而爱憎的基础上确立与他人的关系,这意味着穆斯林喜爱谁是因为他顺从安拉并追求安拉的喜悦,而憎恶他是因为他违逆安拉。当一个穆斯林对主的爱愈加强烈,他爱主所爱的人也就愈加强烈,甚至会以自己的生命财产去帮助、保护他们。这不是想象也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当一个人爱他人如爱自己时,他会为其所爱而奉献,当人们了解了这一点,他就懂得了穆斯林爱安拉及其爱安拉所爱的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当一个人既有顺主的行为也有违背安拉的恶行时,我们爱其顺主,憎其逆主。

宣教者的择友

作为宣教者只要其坚贞不渝地为安拉而爱,为安拉而憎,他就必然要选择他的朋友,选择那些顺从安拉履行功修的兄弟,他们是他的最亲密、友好的战友、兄弟。他要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尊重他们,保持兄弟情谊,绝不与为非作歹,背逆不义之徒为伍。

安拉说:“你应当避开那些违背我的教诲,且只欲享受今世生活者。”(53:29)

拒绝与那违背安拉的人为伍,并不是不再向他们宣教和为他们祈求正道、引导、慈悯。

宣教者与伙伴和非友人相处的准则:

宣教者要了解伙伴的权力、义务,并信守承诺,平等对待。帮助他解决困难,对他的某些不足不要指责,因为人总有不足之处,除非必须予以指正的,所谓命人行善、止人作恶。要承受伤害,接受道歉,高尚的穆民其心常存穆民兄弟的优点;卑劣的伪信者其心常存他人的不足。阿卜杜拉·本·艾尔·穆巴拉克说:“信士希望原谅人,伪信者期望他人不幸。”

至于那些不能与之为伍的不义之人,信士不与之争吵。

安拉说:“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平安。’”(25:63)

不与之争执,但可以提出忠告,予以规劝。当他们的罪恶迫使宣教者迁徙或与他们断绝往来时,可迁徙并断绝关系。如人们让宣教者做异端之事,或分裂穆斯林队伍,或阴谋伤害宣教者,值此情况,在原谅他们,尽力忠告之后,依然不改,那么可被迫迁徙与之断绝关系,不与他们交谈,并驳斥他们的不义,揭示他们的阴谋、敌意和异端,以致让人们离开他们,了解并提防他们,而且作为宣教者当他们向他致“塞俩目”时,不要回答他们“塞俩目”作了说明,尽管回答“塞俩目”是应该的(副主命),但因一些基本原因可以不回答,象在浴室或厕所时,而以示斥责的原因是诸项原因中最重要的,因为其中含有无声的斥责和驱逐。伊本·泰米叶伊玛目也不类似的教导。

宣教者的回避

与人交往、联系是宣教的第一步,但宣教者也有其它原因而需回避或独处的需要,正如伊本·泰米叶伊玛目所述:“一个穆斯林必须要有一定时间单身独处地祈求安拉,念赞词、礼拜、思考、自我检查、端正心灵。回避有二因素:

1、一些特殊的功修所需。如斋月的坐静、夜间拜,在寺内坐等礼拜等,这些功修单独完成是最好的,有着极好的影响和作用。

2、宣教者需要回避独处的情况很多,当感觉疲惫时,需在家中休息数日,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他不妨在家修身养性以便为宣教做准备。战士从战场上下来,重新装备武器弹药或治疗伤病,但心里却盼望早日重返战场为安拉而奋斗,二种情况一样的奋斗,工作看其意愿,安拉是援助者。

宣教者还有另外一些要独处回避众人的原因。如身处众人之间,心却独立思考,这是他被迫身处一不良的环境中而无法脱身时,转移自己的思想。

再有一项原因是,当他尽力劝诫而无效,或者一时看不到什么反应,或者遭到他们的伤害时,他可以离开他们转向别处去宣教,因为宣教者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当他努力了之后没有什么效果,他可以离开这些人,转向另外一个地方宣教。

安拉指示使者伊卜拉欣说:“我将退避你们,以及你们舍安拉而祈祷的。”(19:48)

安拉指示洞中人说:“当你们离弃他们和他们舍安拉而崇拜的神明,可避居山洞,你们的主将对你们广施恩惠,为你们的事业为有利的。(18:16)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宣教 指导 伊斯兰 穆斯林

上一篇:《宣教指导》:第二篇 第一章 对宣教对象的了解
下一篇:《宣教指导》:第一篇 第二章 宣教者的条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