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盛:中国回族之乡的文化积淀与发展机遇
分享到:
2013-04-03 23:59:48 【来源:】 点击:

      2011年6月16日,在银川汽车南站漂亮的候车大厅,从售票窗口接过售票员递过来的票不到10分钟,发往吴忠的快客就出发了。吴忠距离银川60多公里,几乎每隔一小时便有一趟快客从汽车南站发往吴忠,这多少让我们感觉到吴忠与宁夏银川的密切程度。
 

     大约40多分钟的车程,当司机问有没有人下车的时候,抬头发现高速入口赫然几个大字“吴忠回乡人民祝福你”。下车后直奔位于吴忠市市政府院内的吴忠市伊斯兰教协会,在那里见到了事先约好的马永盛秘书长。在素有“中国回族之乡”美名的吴忠,与伊斯兰教协会马永盛秘书长的一番交谈中,让我们对吴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我们:近些年来吴忠以“中国回族之乡”之称见诸于各大媒体,如何理解这个称号?作为中国回族之乡,吴忠穆斯林历史文化积淀如何?

 

      马永盛:吴忠古称“回乐”,几千年来,一直是西部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当时从西亚传教进入中国内地的穆斯林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繁衍。明末清初以来,吴忠就已经成了“回回”聚居的主要地区。在清朝回民起义的时候陕西那边逃难过来了一部分回民,虽然当时受到迫害,回民人口急速下降,但经历了漫长的歇缓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吊庄移民工程的实施,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些回民从山区搬迁到灌区,现在的吴忠有着130多万人口,仅回族人口就有65.6万人,还有数据说是68万人,因此就构成了目前中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吴忠管辖的同心县回族人口比例高达85%呢。
 

      至于文化积淀,回民自古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千年来保存着完整的伊斯兰文化。经堂教育在宁夏的兴起也是从同心韦州开始的,还有历史上吴忠金积堡的十八大营,吴忠中阿师范学院等等都是吴忠伊斯兰文化发展的见证。
 

     举个例子,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当时在吴忠中寺任教长的虎嵩山阿訇的《致全国穆斯林同胞抗战胜利祈祷词》一文风行西北,这就能够看出吴忠在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当中具有重要影响,外界与吴忠的信息交流的畅通和吴忠对外界的影响力。当时吴忠穆斯林的政治和文化素养等都由此可窥一斑。还有我国著名的经注学家王静斋阿訇撰写经注的时候就在吴忠东塔的东北小寺呆过一年的,民间的马福龙阿訇当时也在吴忠给王静斋阿訇当助手。

 

     我们:您觉得吴忠在宁夏的发展中占据着怎样一种地位?

 

     马永盛:我觉得吴忠在宁夏的地位占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就像前面说的,穆斯林文化氛围上吴忠占第一;有句古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其实富就富了银川平原——吴忠这片土地。沿黄河全是灌区,土地肥沃,自古农业发达,回族人众多又善于经商,生活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说吴忠是宁夏的第二经济核心区是不为过的。

 

     我们:如您所谈,占据了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的吴忠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及战略是怎样的?

 

     马永盛:吴忠回乡风情浓郁、伊斯兰文化色彩鲜明,求发展肯定离不开自身人文环境,从2006年以来,吴忠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发挥民族优势、打造民族品牌、发展民族产业”的战略决策,因地制宜,在回族和伊斯兰文化方面挖掘资源促进发展。
 

     今年还提出了移民计划,每年从宁夏的南部山区那些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迁移百姓2-3万人到吴忠的黄河灌区,政府划拨土地,还补贴住房,让山区的老百姓享受灌区的优越地理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搬迁出来的地区进行封山育林政策,改善自然环境,一举两得。我们有句口号叫“迁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这也算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吧。

 

     我们:吴忠的发展战略中,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哪些措施?

 

      马永盛:跟穆斯林文化沾边的举措就多得很了。2006年为了深入挖掘吴忠回族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集中展示其独特风貌,吴忠兴建了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回族民俗展示馆。里面分回族民俗展示厅、现代回族生活用品展示厅、清真食品展示厅、现代穆斯林服饰展示厅四部分,有一万多字的文字介绍,图片350多张,实物500多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吴忠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
 

     在教育领域有洪维宗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每年要资助300多名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贫困学生;有回族武术文化学校,是2006年通过吴忠市教育局审批成立的。学校校长是宁夏吴忠回族武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回族伊斯兰杨氏教门拳第六代传人杨文玺。
 

      在医学领域有张宝玉的骨科医院、黄宝栋内科、陈坤按摩,这些吴忠有名的医院都是回医回药的一部分,政府不但给予修建医院的政策扶持和科研经费的补贴,还帮助他们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回回文化的瑰宝。
 

     回族文化艺术协会、吴忠伊斯兰教协会下属的星月爱心社,是很有特色的民间组织,做了许多扶贫帮困的事情。

 

     我们:中国回商大会在吴忠举办过一次,您怎么看回商大会?

 

     马永盛:中国回商大会我们吴忠今年准备举办第四届了,前两届都是在银川举办的,第三届开始放在吴忠了,并且经过吴忠市政府的争取,自治区相关部门批复,将吴忠作为永久性回商大会会址。
 

     在开元大道那边马上将要完工的吴忠“两馆一中心”——吴忠市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就是回商大会的永久性会址,总占地面积394.43亩、建筑面积56138平米,投资2.8亿元,整个规划区由道路和绿化带围成回族建筑符号“拱形”。三馆之间是一个260亩的新月广场,气势恢宏,可见吴忠对回商大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回商大会是个全国性的会议,在国内也属首创,很大气,更多的是侧重于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吴忠有着天然的回族人文及社会资源的的优势,聚集全国回商在这里研讨,共谋发展,对吴忠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回商大会也为国内回商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今年的回商大会将在9月份召开,在成功举办过一届后,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逐步开始显现。

 

     我们:2006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给吴忠授予了“中国清真食品基地”、“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四个国字号桂冠,您如何看待这四个国字号桂冠及其意义?

 

      马永盛:我认为这是对吴忠自身优势的肯定,就拿“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来说吧,吴忠现在有1890座清真寺,既有纯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也有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典范,还有完全本土化的中国建筑形式。比较著名的清真寺如同心清真大寺、韦州清真大寺都已经成为回族建筑的典范,其中包含的建筑艺术也已成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吴忠市60%左右的公共、商业建筑都或多或少采用了伊斯兰建筑风格,既有古代民居建筑的典范马月坡寨子,也有现代城市民居经典华苑小区及农居典范东塔穆民新村,因此,这一个国字号可谓当之无愧。当然其他三个国字号授予吴忠市,也都有充分根据。
 

     国家给我们吴忠市授予四个国字号是实事求是的,为我们吴忠今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挖掘自身优势,塑造自身特质,走出一条符合吴忠地域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四个国字号同时授予一个地方,这实属罕见。

 

     我们:伊斯兰教协会作为民间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回商大会、四个国字号等等一系列的发展导向中,站在伊协的角度看,吴忠穆斯林民间对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马永盛: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民间肯定是有所期待的,无论吴忠的自身人文环境也好,大的政策方面的指导也罢,穆斯林群众都有强烈的发展欲望。比如在浙江、广州、福建等地,活跃着号称3000人的由吴忠人组成的阿拉伯语翻译队伍,他们在外地创业经商,为吴忠带回不少劳务收入。2007年11月,“吴忠阿语翻译”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这极大地激发了吴忠民间培养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信心,吴忠一些老牌的民间阿拉伯语学校竞相寻求正规化。2009年,吴忠劳动就业服务局就批准了两家阿语翻译培训基地,一家是吴忠市早元中阿学校,一家是吴忠市李园阿语培训部。吴忠市民族宗教局批准了伊斯兰教协会的板桥乡早元伊斯兰经文学校、马莲渠乡汉渠伊斯兰女子经文学校、胜利镇清真寺中寺老年经文班、东塔寺乡穆民新村伊斯兰教女子经文学校四家阿语办学机构,其中早元中阿学校早在1945年就开始办学了,有着很丰富的办学经验,目前有280名在校学生,政府认可他们的办学,这种办学模式不但符合穆斯林群众的需求,也是对宁夏对外开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政策的落实。
 

     为了配合政府宏观发展战略,普及阿拉伯语,吴忠市各个清真寺竞相办学。学办得怎么样,成了衡量寺管会工作的重要指标,清真寺与清真寺之间展开竞赛,学习阿拉伯语成为民间当下的一种时尚。


      后记:短暂的采访结束后,马永盛秘书长亲自骑着摩托车载我去了那座虎嵩山阿訇曾经发出《致全国穆斯林同胞抗战胜利祈祷词》的吴忠清真中大寺,那段“真主啊!求您援助我们的政府,使我们的国家永存,使我们的抗战胜利……”的爱国之声似乎还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沿街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各式商业建筑鳞次栉比,似乎在验证“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的美誉。清真南大寺大殿对面正是繁华的国贸大厦,清真寺的穹庐庄严矗立,清真寺墙壁上的醒目的宣传标语写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昭示着在吴忠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热土上,回族和汉族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
 

      沿着胜利路一路向西,开元大道旁的“两馆一中心”基本完工,忙碌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和外部绿化工作;占地2000亩的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园,生产建设也是高潮迭起。据悉,吴忠市清真食品业产值已占到该市GDP的16%,不久的将来,清真产业将成为吴忠市的支柱产业。
 

     穿越秦渠——秦代开挖的水利灌溉渠,马秘书长说他从小就在这里玩耍长大,对2000多年灌溉历史的传承记忆,滋养着像马永盛一样祖祖辈辈的回汉百姓。今天的吴忠,将借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开始它新的征程。(虎孝君/文)

 

     原载:《我们》杂志2011.07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永盛 中国 回族

上一篇:当代中国阿訇不能不思考的五个关键问题
下一篇:回族穆斯林经名的文化内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