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代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由于元代穆斯林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调适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伊斯兰文化的独立性增强了,其突出表现就是关于礼拜寺的建筑。由于元代的穆斯林几乎遍布全国,而且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又较高,所以,其宗教信仰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也都较为迫切,从而在中国较大规模的建寺活动也就开始了。当时来华的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报道说:中国每个城市都有穆斯林的居住区,穆斯林都在自己的居住区里建有礼拜寺,以作祈祷之所。定州 重建礼拜寺记 中也说: 今近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万余,俱西向以行拜天之礼。"足见元时穆斯林建筑礼拜寺的风气之盛,同时也昭示出元时穆斯林宗教信仰上的独立意识增强了。
其次是主动附会儒家思想。因为元代穆斯林毕竟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伊斯兰文化毕竟处身于中国汉文化的包围圈中,因此上述伊斯兰文化的独立性和穆斯林的文化独立意识终究还有一定的限度。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不得不与中国文化调适,并开始把伊斯兰教教训和当时的儒家思想附会结合。这是元代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特点,其表现是:
1.答失蛮(伊斯兰教教士)、和尚(佛教徒)、先生(道士)和也里可温大师(基督教教士)在元朝同被视为 告天祝祷的人",享受免除赋税的特权,但规定需是 在寺住坐",别无营运产业者,否则将按照一般民户的办法收取差税。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元代的伊斯兰教宗教人员出现了职业化的倾向,这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宗教人员的非职业化不同。
2.元代政府设置的掌管伊斯兰教教法处理穆斯林事务的官方机构 回回哈的司",除掌教念经这一传统的职能之外,元代又增加了 为国祈福"的新任务。蒙古人统一中国之前的公元1252年伊斯兰教开斋节时,众多穆斯林被集中在一起为皇帝祝寿,蒙哥大汗命其重祷数次,遂以金银及贵重布帛数车赐之,并于此日大赦。由此,足见蒙哥汗时对 为国祈福"的重视。后来,元代的伊斯兰教也就有了满足统治者需要的 为国祈福"活动的新任务,以至于到了明清时,中国穆斯林进一步有了 祝延圣寿"的说法,向教外和官方解释说修建礼拜寺是给皇帝祝寿,这样,既便于修建礼拜寺,又可以在遇到社会政治风波时能够以此保护礼拜寺。但不管如何,这是阿拉伯伊斯兰教中所没有的东西,显然是伊斯兰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妥协和让步,也可以说是调适。
3.以儒释伊、乃至以禅释伊的倾向明显,它们出现在元代的一些碑文中。定州 重建礼拜寺记 一文中,为了说明其对伊斯兰教 无所訾议"的完美和 真且纯"的观点,曾把伊斯兰教和儒、道、佛作了简单的比较,说 予惟天下之教,儒教尚矣,下此而曰释与老",认为佛、道 虚无寂灭不免于妄,且其去人伦,逃租赋,天下之人而入无父无君之域,则其教又何言哉!"【7】(P58-60)正是由于碑文的作者对儒家学说采取崇尚肯定的态度,所以他在称赞伊斯兰教完美无暇之后,就着意论述了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的相同之处。碑文说: 奉正朔躬庸祖,君臣之义无所异;上而慈下而孝,父子之亲无所异,以至于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举无所异"。接着就对伊斯兰教的认主、五功等根本教义问题,亦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找到了与其相同的地方,说什么 夫不惟无形无象"与 周易 的 无声无臭"之旨相吻合,抑且五伦全备与 周书 的 五典五之义又符契而无所殊焉。"这里,虽然有对二教穿凿附会的嫌疑,但毕竟也显示出元代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调适努力,从而伊斯兰教开始明确涂上了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的色彩。不仅如此,广州 重建怀圣寺记 碑文中更体现出以禅解伊的特色。碑文中说: 兹教崛于西土, 且其不立象教,惟以心传,亦仿佛达磨。今觇其寺宇空洞,阒其无有象设"【7】(77-78)。把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认主独一与禅宗的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相联系,倒也很有特点。当然,这种禅化伊斯兰教毕竟也属于元代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元代穆斯林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的例证。
可见,随着元代穆斯林地位的提高,元代伊斯兰文化既要努力保持其独立性,又不得不依附中国文化,以儒、禅释伊。通过伊斯兰文化的中国化,逐渐融入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之中,伊斯兰文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考文献:
[1] 回族简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78.
[2] 冯今源.中国的伊斯兰教[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
[3] 民族问题研究会.回回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4] 许有壬.至正集·卷53,碑志10[M].
[5] 李浚源、任乃文.中国商业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6] 元史·奸臣传[M].
[7] 甘肃民族研究所.伊斯兰教在中国[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来源:中文学术网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聆听白润生阿訇的演讲
下一篇:再探元代穆斯林地位优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