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伦叶哈亚文集》 宇宙的起源
分享到:
2014-02-18 16:57:14 【来源:】 点击:


  比较《古兰》经文和大爆炸理论,可以发现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大爆炸作爲一种科学理论,在20世纪才被人们提出和验证;而14个世纪之前,这些结论已在《古兰》中被昭示给人类,这的确是造物主的明证。

  宇宙的膨胀是宇宙被创造的最有力证据之一。同样,早在1400年前,主就已昭示给我们了这一真理:

  “正是主以其大能创造了宇宙,真的,正是主使宇宙稳定地膨胀。”(《古兰》51:47)



  二、大爆炸理论的发展

  显而易见,大爆炸理论证明了宇宙源自於无,是被造物主──安拉所创造的。因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科学家拒绝接受大爆炸理论,而是倾心於稳态理论。着名的唯物主义物理学家爱丁顿坦说:“从哲学观点上来说,我讨厌当前那种认爲宇宙有个突兀性起源的看法。”[2]

  弗莱德·霍勒是被大爆炸理论所困扰的学者之一。20世纪中叶,他提出了稳态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类同於19世纪的静态宇宙模型,认爲宇宙是无限大的,且是永恒存在的。该理论问世的主要动机是支援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因而与认爲宇宙有起源的大爆炸理论背道而驰。这些狂热拥护稳态理论的人爲此与支援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们进行了长久的争论。然而,科学的日新月异却不断地揭示着他们的错误。

  1948年乔治·加莫夫提出一种与大爆炸理论相关的设想。他认爲,宇宙在经由大爆炸而形成时所发出的射线目前仍旧存在,而且射线应当是均匀地辐射到宇宙之中的。

  三、进一步的证据:宇宙背景射线

  1965年,科学家阿诺·潘兹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发现了这种被称作宇宙背景射线的特殊射线。这种射线自大爆炸早期生成,并至今存在。它不是从一个特定的光源发出的,而是从整个空间中均匀辐射出的,并且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之中。两位科学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89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太空中发射了宇宙背景探索号(COBE)卫星,用於研究宇宙背景射线。卫星上携带的敏感探测器只花费了8分钟时间就验证了潘兹亚斯和威尔逊的研究成果。COBE还发现了大爆炸的一些残馀物。

  这项爲世界所公认的天文学上最伟大的发现,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此後发射的COBE2号卫星也验证了一些基於大爆炸理论的科学计算成果。

  大爆炸理论的另一重要证据是空气中氢气和氮气的比例。最新的科学测算表明,当前宇宙中氢和氮的比例与大爆炸残馀物中的氢氮比例相差不多。假如宇宙没有开端,是永恒存在的,那麽宇宙中的氢早就该被消耗殆尽,全部转化爲氮了。

  所有以上这些不争的事实使科学界接受了大爆炸理论,大爆炸模型成爲科学家们近年来在关於宇宙的形成和起源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丹尼斯·西尔玛曾与弗莱德·霍勒爲稳态理论并肩战斗了数年,此间他同反对稳态理论的人进行了无数次激烈的辩论。他後来承认自己捍卫稳态理论,并不是因爲自己坚信稳态理论是正确无误的,而是因爲他希望这个理论能站得住脚跟。现在,在大爆炸理论的一个个有力的事实证据面前,他折服了。他承认这种辩论已没有意义,稳态理论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3]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贝尔教授也发表声明,认爲目前所有的事实材料都表明宇宙起源于数百万年前的大爆炸,他承认除了接受大爆炸理论,他别无选择。

  伴随着大爆炸理论的深入人心,作爲唯物主义哲学基石的“永恒的物质”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那麽,大爆炸之前是什麽样的,是什麽力量使宇宙从“不存在的状态”通过大爆炸而形成的呢?用阿瑟·爱丁顿的话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物主义者最不喜欢的事实,即造物主的存在。着名的无神论哲学家安东尼·弗洛评述道:

  衆所周知,诚实有益於人的精神健康,因而我不得不承认,无神论者已对现代宇宙学所达成的共识感到困惑,显然,科学家们所提供的科学事实,即宇宙有其起源,在无神论哲学家这里无法推导出来。只有当一切推理能以宇宙无始无终爲前提,无神论关於宇宙万物的解释才有可能不産生自相矛盾。虽然目前我仍坚信无神论的正确性,但面对大爆炸理论的挑战,要指望无神论的思想前提站稳脚跟,的确并不容易。[4]

  大多数不盲从无神论思想的科学家们都已承认了至大的造物主在宇宙创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造物主创造了物质和时间,而主本身是独立於物质和时间而存在的。着名的天文学家霍夫·罗斯说:“如果以宇宙的开端作爲时间纪元的起点,那麽宇宙的起源必定是由某一时刻的某一实体的行爲所致,而这一时刻在宇宙的纪元开始之前已经存在,并完全独立于宇宙的纪元。这一结论对於我们理解造物主的属性和本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告诉我们造物主既不是宇宙本身,也不是宇宙的一部分[5]。物质和时间都是由大能的造物主所创造的,而造物主是脱离一切物质和时间独立存在的。这个造物主就是安拉──天园和大地的主宰。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哈伦叶哈亚 文集 宇宙

上一篇:《哈伦叶哈亚文集》 人时刻在受真主考验
下一篇:《行动中的伊斯兰教育》 结束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