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智慧》第二章 滚动的“塔基亚”原则
分享到:
2014-02-20 11:29:22 【来源:】 点击:


    5、国内外形势稳定,如果身体情况永不可能具备朝觐的条件,则也可以雇人代朝觐的办法来完成此项功课……无需罗列更多,仅这些就足以表明伊斯兰智能的务实性。穆斯林正是通过一系列祥而又详、细而又细的教法说明,使令人望而生畏的清规戒律、一条条变得和蔼可亲,对人体贴入微。在形式上的声色俱厉背后,隐藏着内容上的合情合理,正是塔基亚智能给人的启示。

    由一及多,举一反三,塔基亚原则是一种滚动的智能。这首先要从穆斯林的立法程序谈起。穆斯林具有四大立法依据。四个主要的法律根源是:《古兰经》、“圣训”、“公议”、“模拟”。《古兰经》被认为是真主(上帝)的启示,是基本的法律渊源。“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第二大立法依据。由于《古兰经》对于律例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作具体分析。于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即“圣训”就成为对《古兰经》原则规定的解释和补充。公议,阿拉伯语称“伊制马尔”,是伊斯兰教的第三个法律渊源。原意是指整个穆斯林社团,包括法律专家和一般人全体一致的意见。实际上是由公认的权威学者穆智台希德(法律专家)根据《古兰经》和“圣训”作出决议以立法。最后就是模拟,阿拉伯语称“格亚斯”,即推理判断,是伊斯兰教法第四个法律渊源。穆罕默德去世后,是初期“哈里发”国家中“意见派”法学家为立法需要而采用的一项立法原则。8世纪下半叶,这种原则得到了正式肯定。这是一种特殊的推理形式,借助于这种推理方法,将《古兰经》、圣训和公议确立的原则扩大应用到那些渊源未作明文规定的问题的解答上。模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以《古兰经》、圣训、公议为基础或出发点,结论不能与上述三项原则确立的判断相矛盾;赖以模拟的训诫或实例应具有普遍性;律例的根源必须明白无误。塔基亚原则作为《古兰经》规定的原则,借助于模拟,它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成为一种由一及多、举一反三的滚动的智能。由此造就了穆斯林待人处事极为现实和灵活的态度。 在阿拉伯民间故事中,有一个《商人和沙漠强盗》的故事。话说一位商人在印度经商赚了一大笔钱后,返回家乡。路经沙漠,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要抢商人才买的一群骆驼。当时,被商人雇佣来护路的部族人坚决不肯,决心为保住骆驼,那怕失去生命,也要和强盗拼到底。而商人却主动与强盗讲和,除了自己骑用的骆驼外,其余的骆驼都留给了强盗。事后,部族人十分想不通。同伴也责备商人,不该把钱财白白送给了强盗,这种做法是向强盗屈服,只能说明自己软弱,让人瞧不起。商人听后不多言语,只是请同伴到他家中作客。席间,商人让自己的妻子出来端饭菜,同伴们都被她的美丽折服了。饭后,商人终于向大家披露了他当时的想法。商人说:“你们看见了吧,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人,不顾及这么漂亮的妻子,而偏偏为了这点俗世浮财去冒生命危险呢?假如我被挖掉了一只眼睛,折断一条腿,或者脸部受了重伤,连妻子都讨厌我,我朝夕都会受折磨。即使我死里逃生,钱财多又有什么用呢?再说,大部分钱财都在我骑的那峰骆驼的背上呢!”听完商人一席话,大家都佩服商人的智能和远见。也许,这个民间故事,对穆斯林的思维视角,是个极为典型的说明。这正是塔基亚智能的一种泛化。

    如果说,这位商人从其职业特点出发,他比一般人更为灵活也更加现实的话,那么在另一个穆斯林民间故事《阿维特·萨塔特》则显露了一个普通人同样的思维视角:那是穆斯林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女儿。女儿都已到了出嫁年龄,有几个人曾来求婚,都被做父亲的拒绝了,因为父亲觉得他们之中谁也配不上他的女儿。三个女儿中,小女儿长得最可爱,也最得父亲喜欢。一天,有个外乡的黑人来向父亲求亲,提出要娶小女儿,父亲自然不同意。黑人再三恳求,也没打动父亲的心。后来,黑人就用武力通婚了,说。“你不把女儿嫁给我,我就杀死你。”此时,那位父亲怎么办呢?故事中写道:“父亲觉得弱不抵强,一人对付不了他,况且觉得这个人是好强之徒,不达目的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弄不好,真有被杀的危险,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后来,小女儿在她聪明的姐姐的启发下,运用智谋摆脱了黑人,最后找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郎君—一阿维特·萨塔特。”整个故事、洋溢着叙述者一种灵活、现实的处世精神和生活态度。

        此类故事,在穆斯林民间故事中不在少数。显然,这是由塔基亚原则的滚动与泛化而形成的社会民族心理。 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塔基亚原则,从敌我双方战斗的角度来讲,实际也是一种战术。“隐瞒内心信仰”,“不履行宗教功课”及“否认宗教身份”,都是一种迷惑对方、保护自己的手段。“隐瞒”、“不履行”、“否认”都是一种诈术,表面上与伊斯兰教毫无干系,内心却隐藏着更为强烈的信仰。通过“隐瞒”而保存有生力量,以利来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鲁迅先生曾经提倡过一种堑壕战术。大意是双方实战赤膊上阵未尚不可,但穿件背心似更好,毕竟可以有所遮掩,进而如能挖几道壕沟与敌作战,那就更好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躲进壕沟避避。有时,就可以凭借壕沟向对方发动攻击。壕沟的出现,实质是战本思维的一种极大进步。原始初民,是不晓得也不知道利用壕沟的,现代人,如不经过战术智能的训练,也不会有利用地形地貌的意识。塔基亚原则,正是穆斯林的精神堑壕。用以与激进行为周旋的法宝。它的明智与现实,与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的勇士们,高喊着“刀枪不久”,挥舞大刀,以血肉之躯面对侵略者荷枪实弹的壮举相比,后者虽英勇悲壮,可敬可佩,但仍不免令人感到某些悲哀,这样的行为,失败也在所难免,败因不能归于缺乏勇气,而只能说是缺乏智能——信仰与务实分离。所以,塔基亚原则,——进退有方,信仰不离务实,不仅在于其战术的灵活性,更在于其思维方式的合理性。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穆斯林——伊斯兰文化,从其诞生至今,还不到2000年,却已是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强势文化,这一源自沙漠的文化,能如此吸引生活在高山大川、绿洲平原的人们,必有其合理性为其它民族所折服。塔基亚原则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不同于“百年翻译运动”一类取人之长的智能,而是一种善于保存实力、以利再战的智能。两类智能综合、其威力自是不同一般。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智慧 第八章

上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三章 群体生存的智慧
下一篇:《阿拉伯的智慧》第一章 信仰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