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导读》十八﹑山洞章导读
分享到:
2014-02-24 15:32:45 【来源:】 点击:
      这也是在麦加后期降示的苏勒﹐同前几个苏勒一样﹐着重在灵性的理解﹐坚定认主独一的信仰。  这个苏勒中有许多神秘的故事﹐使信仰的深度提高﹐认识人类的知识﹑时间概念和真主佑助的强大力量。  信仰的基础是理智者观察天地万物和思维的成果﹐真主赋予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深入领悟所不能看见的事物﹐深信真主的造化大能和无穷力量。  苏勒的一开始﹐确定真主的经典所载的真理﹐“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他以端正的经典降示他的仆人﹐而未在其中制造任何偏邪。”(1)   同前面第六章苏勒“牲畜章”相比﹐开头的经文有了深入的意思﹐那一章的开篇经文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他创造天和地﹐造化重重黑暗和光明﹔不信道的人﹐却以物配主。”(6﹕1)
 
      这两个苏勒的开篇﹐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涵﹐引导信士要善于观察生活﹐并且要遵循正道的思考﹐从信仰真主开始﹐跟随着真主的使者﹐但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才能进入顿悟的高层次精神领域。  没有观察﹐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也不会有真正的领悟。  所以﹐在前面“高处章”中﹐真主说﹕“难道他们没有观察天地的主权和真主创造的万物吗﹖  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寿限或许已经临近了吗﹖  此外﹐他们将信仰什么言辞呢﹖”(7﹕185)    观察﹑思考﹑发现和领悟﹐导致了信仰的深入﹐才有认主独一的坚定信念和诚服真主的正道。
 
      麦加时代信仰多神崇拜的蒙昧部落﹐他们解释说﹐天地的造化归于安拉﹐但安拉负担太重﹐事务繁多﹐因此需要助手。   这些神灵和天使都是安拉最信任的儿女和隶属﹐他们受到安拉的信托﹐管理人间﹐应当受到崇拜﹐因为他们更加接近民众﹐所以比安拉更为重要。 “安拉”这个词﹐早在伊斯兰之前就有﹐只是后来的人们给他安排了许多附庸﹐甚至儿女﹐这就是“以物配主”的历史背景。 这是蒙昧部落对真主信仰的“偏邪”﹐因此这个苏勒说﹕“且警告妄言‘真主收养儿女’的人。  他们和他们的祖先﹐对于这句话都毫无知识﹐他们信口开河的说这句荒谬绝伦的话。”(4-5)    先知穆圣的使命﹐是使伊斯兰正本清源﹐恢复真主原本的启示﹐引导信士回归正道﹐因此就有《古兰经》降示﹐“以便他警告世人﹐真主要降下严厉的惩罚﹔并预告行善的信士们﹐他们得受优美的报酬﹐而永居其中﹐……。”(2-3)     事实上﹐以物配主的偏邪信仰并非只局限在麦加的阿拉伯部落﹐而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共同弊病﹐纵观各地文明历史﹐以物配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现代的进化论。

+ + + + + + +

      这个苏勒中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有趣故事﹐在这里都是证实了那些人在认主独一道路上探索的经历﹐例如山洞中度过数百年的几名年青人﹑一个园圃农夫与一个贫儿的故事﹑先知穆萨受到的一次智慧教育﹑阿拉伯历史上传说的左勒盖尔奈英。   每一个故事都伴随着经文的教诲﹐引导信士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类在任何时代都必须托靠真主的慈恩。
 
       整部《古兰经》是真主颁降给他最后使者穆罕默德的委托﹐但是在这个苏勒降示的时期﹐正是先知穆圣正经受着最艰苦的磨难﹐麦加已经没有他和他的弟子们的容身之地。  真主以必然的成功和美好的希望向他预示﹐真主说﹕“如果他们不信这训辞﹐在他们背离之后﹐你或许为悲伤而自杀。我确已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为大地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看谁的工作是最优美的。”(6-7)    真主委托他的使者的使命﹐不是征服世界﹐也不是改造任何民族﹐而只是传递信息﹐向生活在重重黑暗中的民众发出告诫﹐而对其他的情况不必担负任何责任﹐例如社会对他的反应或有人对伊斯兰表示抵制。   当真主的启示来到人间之后﹐信与不信﹐是否接受真主的告诫﹐那将是每个个人的行为后果。  这是真主对他使者的公正﹐也是对每个人的公正。
 
       这个苏勒讲述的故事之一﹐是山洞里沉睡的几个年青人。  他们接受了认主独一的信仰﹐但大多数人不信道的社会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和迫害﹐他们逃避在山中﹐寻求真主的庇护。他们向真主祈祷说﹕“我们的主﹐是天地的主﹐我们绝不舍他而祈祷任何神明﹐否则﹐我们必定说出版近情理的话。  我们的这些同族﹐舍他而崇拜别的许多神明﹐他们怎么不用一个明证来证实那些神明是应受崇拜的呢﹖”(14-15)    这些年青人﹐逃避到山中﹐本想暂时躲避迫害﹐没有想到真主使他们成为坚持信仰的人间模范。  邪恶的政治迫害和宗教迫害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中都能找到﹐这也是当时真主的使者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但是寻求真主庇护的信士能得到真主的安全保护。  因此﹐真主对他的使者说﹕“难道你以为岩洞(里的人)和碑文的主人是我的迹象中的一件奇事吗﹖”(9)   当然﹐这并不奇怪﹐真主将以各种奇妙的方式保护他的仆人﹐正如这几个年青人在山洞中睡卧的位置﹕“你看太阳出来的时候﹐从他们的山洞的右边斜射过去﹔太阳落山的时候﹐从他们的左边斜射过去﹐而他们就在洞的空处。  这是真主的一种迹象﹐……。”(17)    太阳的光源虽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阳光照射的角度和方向绝对服从真主的命令﹐真主的意欲使那几位年青人卧在山洞外视察的人永远看不到的位置。   伊斯兰在过去的一千四百多年中﹐遭遇到无奇不有的艰难和敌人的仇视﹐但是每个时期都有许多真信士在真主的保护下生存了下来﹐使伊斯兰承传不衰。
 
       那几个年青人在山洞中一觉睡了三百多年﹐醒来的时候﹐只感觉到有些饥饿﹐大家推选其中一个人到外面看看﹐顺便购买食物。   经文记载说﹐他们仍旧怀着入睡前的恐惧﹐“要叫他很谨慎﹐不要使任何人知道你们。城里的人﹐如果拿着你们﹐将用石头打死你们﹐或者强迫你们信奉他们的宗教﹐那么﹐你们就永不会成功了。”(19-20)     时间的飞逝﹐人自己感觉不到﹐醒悟着的人对时间的概念都有相对性﹐更何况那些沉睡的人或死亡的人﹐当从沉睡中醒来﹐或从死亡中复活的时候﹐一切过去的事都好像是发生在昨天。   《古兰经》说﹕“真主是最知道他们逗留的时间的。  唯有他知道天地的幽玄。  他的视觉真明﹗  他的听觉真聪﹗  除真主外﹐他们绝无援助者﹐真主不让任何人参与他的判决。”(26)    
 
       这个迹象证明了真主的万能﹐真主对人类的仁慈和爱护都记录在这部经典中﹐因此启示他的使者宣布﹕“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所启示你的经典﹐他的言辞﹐绝不是任何人所能变更的。 你绝不能发现一个隐蔽所。”(27)    这段经文与本苏勒开篇的启示是一个意思。   当真经降示之后﹐从来都是有两种人﹐一种是服从真主的诫命和经典﹐另一种人表示怀疑或拒绝。 真主启示他的使者以不同的态度耐心对待这两种人﹐坚持传播正道的真理。真主说﹕“在早晨和晚夕祈祷自己的主而求其好意者﹐你们应当耐心地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而求今世生活的浮华。  我使某些人的心忽视我们的教训﹐而顺从自己的欲望。  他们的行为是过份的﹐这种人你们不要顺从他们。”(28)
 
       以上的两种人﹐都享有他们的自由。  实际上﹐每个人对生活和信仰都有选择的自由﹐这是真主赋予人类的恩惠﹐也是考验。真主启示他的使者说﹕“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道﹐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道﹐就让他不信吧。”   但是﹐同时真主对抗拒真理的人警告说﹕“我已为不义的人﹐预备了烈火﹐那烈火的烟幕将笼罩他们。  ……﹐信道而行善者﹐我必不使他们的善行徒劳无酬。”(29-30)  
 
       这是非常明确的交代﹐真理在此﹐并且通过真主的使者传遍全世界﹐信与不信﹐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个人的责任﹐但是后果必然不同。   信道者与不信道的人决定于两种人生观﹐信道者不仅承认真主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信仰真主和顺服先知穆圣就是遵循正道的根本途径﹐因此坚持功修和行善﹐在复活日面见真主时期待真主的赏赐。 不信道的人﹐第一不承认真主的存在﹐第二不理解这个天地和万物有什么主宰﹐第三不相信有后世﹐人死如灯灭﹐一切烟消云散﹐所以﹐今世的人生就是追求享受﹐不择手段﹐不讲道德。
 
       这个苏勒讲述了两个农民的故事﹐一个富裕的庄园主﹐另一名是穷人。  真主说﹕“你以两个人的情况为他们打一个比喻。  我为其中的一个人创造了两个葡萄园﹐而围以椰枣林﹐并且在两园之间的地方为耕地。”   这个庄园主﹐是个勤奋的生产能手﹐他在庄园内挖掘一条河﹐保证了果园和耕地的灌溉﹐每年获得丰盛的收成﹐因此富有财产。  他对临近的一个贫穷的朋友说﹕“我财产比你多﹐人比你强”﹐自负地走进自己的园圃﹐对他的朋友说﹕“我想这个园圃永不荒芜﹐我想复活时刻不会来临。即使我被召归主﹐我也能发现比这园圃更好的归宿。”(32-36)    他就是这样的不信道的人﹐他不相信有后世﹐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财富都归功于自己的技术和劳动﹐不承认真主给了他什么恩惠。
 
       他的朋友是个信道者﹐对他的自大和狂妄感到惊恐﹐当面反驳了他的错误思想﹐并且说﹕“你走进你的园圃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件事是真主的意欲。  除真主外﹐我绝无能力﹗’  如果你认为我的财产和后嗣都不如你﹐那么﹐我的主或许会赏赐我比你的园圃更好的东西﹐而降霹雳于你的园圃﹐以致它化为光秃秃的土地﹔或园里的水一旦干涸﹐你就不能寻求。”(39-41)    他绝不是有意诅咒或伤害他﹐而是出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信仰认识﹐是衷心告诫朋友不可狂妄自大﹐目无真主。  这样的事果然发生了﹐《古兰经》说﹕“他的财产﹐全遭毁灭。  园里的葡萄架倒塌在地上﹐他为痛惜建设园圃的费用而反复翻转他的两掌﹐他说﹕‘但愿我没有把任何物配我的主。’  除真主外﹐没有群众援助他﹐他也不能自助。”(42-43) 
 
       不信道者稍有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把成就全都归功于自己﹐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心中没有了真主﹐以为全凭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不需要真主的恩赐﹐也不害怕真主的惩罚﹐最后遭到这样的下场。  那位富裕的庄园主﹐受到了真主的惩罚﹐不是因为他的富裕和财产﹐而是由于他否认真主﹐不相信后世﹐显示他敢与真主对抗的能力和幸运。
 
       当代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有了发展﹐粮食连年增产﹐丰衣足食﹐却忘记了过去缺衣少食的穷日子﹐但是在物质财富面前远离真主或上帝﹐把信仰丢在了脑后。  在他们有了财富﹐有些是暴发户﹐表现追赶新时代的“文明”﹐把宗教信仰说成是过时和落后的意识﹐事业上利令智昏﹐生活上花天酒地﹐铺张浪费。   真主这样教诲那些有了财富便得意忘形的人﹕“你为他们打一个比方﹕今世的生活﹐犹如我从云中降下的雨水﹐植物得雨﹐就蓬勃生长﹐既而零落﹐随风飘散。  真主对于万物是全能的。”(45)
 
     伊斯兰并不仇恨财富﹐也从来没有说﹐享受由财富带来的物质生活是罪恶﹐而是引导信士们认识﹐真主是财富的创造者和施恩者。  人的智慧来自真主的造化﹐发财致富的条件和机遇来自真主的恩赐﹐获得财富而忘恩负义不是信士的行为。   在“优素福章”中﹐真主把他的经历告诉了信士﹐是真主使他从危险中得到解救﹐而且通过曲折的道路从监狱进入王宫﹐成为国王的粮仓管理官﹐享有高官厚禄的地位。  真主说﹕“我这样使优素福在国内获得权力﹐在他所要的地方占优势﹐我把我的慈恩降给我所意欲者﹐我不会让行善者徒劳无酬。”(12﹕56)    在“夜行章”中﹐真主对以色列后裔的帮助也是以财富和后嗣提高他们的权势﹐真主说﹕“我为你们恢复了对他们的优势﹐我以财富和子孙资助你们﹐我使你们更加富庶。”(17﹕6) 
  
     当真主的奴仆一旦有了钱财和权势﹐他不会是一个暴君或独裁者﹐他必然是一个善良的领袖﹐因为他更有权力和地位把社会引向光明的正道。  真主说﹕“财产和后嗣是今世生活的装饰﹔常存的善功﹐在你的主看来﹐是报酬更好的﹐是希望更大的。”(46)    根据《艾哈迈德圣训集》﹐先知穆圣说﹕“干净的财富对善行最有利。”
 
     在这个苏勒的这一节中﹐真主以两个人的比喻启示了财富与信仰的关系。  我们从中获得的教训是﹐财富是一个固定的因素﹐而信仰则是可变因素﹐最后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财富与正信结合的时候﹐便产生善性﹐导致最后受到真主赏赐的善果﹔而财产与偏邪的信仰结合﹐后果也可想而知﹐导致罪恶和真主的严厉刑罚。  根据《提尔密济圣训集》﹐先知穆圣说﹕“对于一个一心想到后世里成功的人﹐真主以财富和安宁恩赐给他﹐他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富裕和幸福。如果一个人只顾今世的名利﹐他总是生活在贫困和烦恼中﹐日夜感到受到困扰﹐寝食不安。 凡是一心记念真主的人﹐大家都会喜欢他﹐给他送来友谊和温暖﹐真主也使他很快富裕起来﹐心境安宁。”  这段圣训告诉我们﹐贪得无厌的人永远没有安宁﹐他们也永远不会感到富裕和幸福﹐因为他们的心里总是贫困﹐总是烦恼。  这样的人﹐多数都以自己的心情不好为或者对生活不满足借口﹐对民众冷酷无情﹐对慈善事业表现吝啬﹐找借口发不义之财﹐坑蒙拐骗。  这是不信道者的普遍心理状态﹐他们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和混乱﹐比一场战争或瘟疫还要严重﹐不信道的思想就是社会的毒瘤﹐扩散出去﹐毒害整个社会。在真主那里﹐他们都是罪孽深重的人﹐绝不会得到恕饶﹐真主说﹕“在那日﹐我将使山岳消逝﹐你看大地变成光秃秃的。 我将集合他们﹐而不遗漏任何人。  他们将分列成行地接受你的主的检阅。  你们确已来见我﹐犹如我初次创造你们的时候一样。”(47-48)
 
     以上是两个故事﹐前者是历史的真实﹐证明真主的万能﹐后者是比喻﹐说明两种人的心态所导致的结果不同﹐这两个故事在精神上有内在的联系﹐都是说明认主独一的认识。  不尽如此﹐这一部份的结尾﹐真主引导人们认识所预言的未来﹐复活日是真实的﹐每个人将受到审问﹐生前一笔账将算得一清二楚。凡是不信道的人都是短视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享受﹐不顾明天﹐不想未来﹐因为不信仰真主和后世。  在这个苏勒中﹐真主引导信士观看天地造化﹐认识真主的伟大规划﹐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真主的意图﹐给人以短暂的自由﹐未来的审问是必然的结局。  真主说﹕“功过簿将展现出来﹐所以你将看到罪人们畏惧其中的记录。  他们说﹕‘啊呀﹗  这个功过簿怎么啦﹐不论大罪小罪﹐都毫无遗漏﹐一切都加以记录。’  他们将发现自己所做的事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你的主不亏枉任何人。”(49)    这是真主的警告﹐如果仍然不信会有复活日﹐到那时﹐将悔恨莫及。
 
     功过簿记录的是每一个人的善恶行为﹐因善功而受赏赐﹐因罪恶而受惩罚﹐这是真主的公道﹐在所有的经典中﹐都昭示民众﹐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这个事实都向世人宣告过﹐真主将绝对言而有信。   对待个人如此﹐对整个民族也将赏罚分明。  真主说﹕“那些市镇的居民多行不义的时候﹐我毁灭他们﹐我为他们的毁灭而预定一个期限。”(59)

+ + + + + + +

     下一个故事﹐是一个历史事实﹐是真主引导先知穆萨成长的过程﹐让他受到一次难忘的教训。  那位智者在《古兰经》中无名﹐但根据对各种圣训的考证﹐发现他的名字是“嘿德尔”(Al-Khidr)。  这个故事也可以看作是寓言﹐因为其中包涵着深刻的寓意﹐许多学者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各种启发理智的格言﹐例如“祸中含福”﹑“祸福相依”﹑“傻人有傻福﹐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般的人都从对自己眼前的利益判断好事或坏事﹐无法推测更加深远的奥秘。  所以﹐真主在“黄牛章”中说﹕“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于你们是有益的﹔或许你们喜爱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于你们是有害的。  真主知道﹐你们确不知道。”(2﹕216)    例如战争。   这绝不是说﹐穆斯林应当逆来顺受相信宿命论﹐既不是做事不用计划﹐随风飘浮﹐也不是向一切困难和虐待低头﹐没有抗争的精神﹐而是遵循主道﹐积极进取﹐举意正当﹐努力把任何事都做到最好﹐预防任何灾难发生。自己尽力而为﹐同时祈求真主的怜悯和相助。 穆萨与嘿德尔﹐两位都是先知﹐各有不同的道行。  这是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因为在先知穆圣之后﹐就不再有先知和使者﹐这样的事不可能再发生。  真主的意旨﹐要对穆萨进行一次教育和提高他的品级﹐因为他曾经夸口说﹐世界上没有别人知识比他多﹐所以真主派遣另一位先知让他知道﹐天底下真主创造的知识无穷无尽。
     
      真主派遣的使者﹐以及后代的穆斯林领袖﹐都具备两大特征﹐第一为正道奋斗﹐有必胜的信心﹔第二意志顽强坚忍不拔﹐追求真理。 先知穆萨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英雄﹐他说﹕“我将不停步﹐直到我到达两海相交处﹐或继续旅行若干年。”(60)  真主命令他外出旅行﹐去寻找一位智者﹐向他求教知识﹐他服从真主的命令﹐带领他的仆童﹐顽强地向真主指定的方向走去。按照约定的信号﹐他见到了那位老人。

     他恭敬地说﹕“我要追随你﹐希望你把你所学得的正道传授我。  好吗﹖”老人对他说﹕“你不能耐心地和我在一起。  你没有彻底认识的事情你怎么忍受呢﹖” 穆萨说﹕“如果真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不会违抗你的命令。”(66-69)
 
     后来﹐穆萨与嘿德尔老人作伴旅行的时候﹐他看到他一连串做了三件他所不能理解的事﹐每次上前阻扰﹐都受到老人的制止。   第一件事﹐老人把热情接待他们的渡船凿了一个洞﹔第二件事﹐老人杀害了一个小男孩﹔第三﹐他却把一座将要倒塌的墙修好了。  他们二人﹐在这三件事故上发生了三次意见冲突﹐都是因为先知穆萨不能理解他的这些奇怪行为。 最后﹐嘿德尔对穆萨做了解释﹐他说﹕“我和你从此作别了。  你所不能忍受的那些事﹐我将告诉你其中的道理。至于那只船﹐则是在海里几个穷人的﹐我要使船有缺陷﹐是因为他们前面有一个国王﹐要强征一切船只。 至于那个儿童﹐则他的父母都是信道者﹐我们怕他以悖逆和不信强加于他的父母﹐所以我们要他俩的主另赏赐他俩一个更纯洁﹑更孝敬的儿子。  至于那堵墙﹐则是城中两个孤儿的﹔墙下有他俩的财宝。  他俩的父亲﹐原是善良的。你的主要他俩成年后﹐取他俩的财宝﹐这是属于你的主的恩惠﹐我没有随着我的私意做这件事。  这是你所不能忍受的事情的道理。”(78-82)    嘿德尔是一位得道的先知﹐他能预知真主的规划和指令﹐所以他的一切行为不是出于个人的私意或固执﹐而是执行真主的命令﹐对人行善功。
 
     先知穆萨是真主选派的使者﹐他的品级同历代使者同样高﹐如努哈﹑易卜拉欣﹑尔撒和穆罕默德这些伟大的先知。 这个苏勒中描述的先知穆萨遇到的嘿德尔﹐是真主有意安排﹐要他的使者受到教训﹐变得更加聪明和谦逊﹐而不是降低先知穆萨的品级或他的能力。  而且﹐在《古兰经》中记载这个事件﹐也是启迪后人理解真主智慧的深刻寓言。   一个人不可能占有全部知识和能力﹐譬如有一位卧床不起的患者﹐在来访的众位健康客人面前﹐他的智慧超人﹐为大家出谋划策指点明津﹐他不因有疾而失去胜过别人的功能。

+ + + + + + +

     通俗的文学读物中﹐往往把财富和权力都说成是邪恶的象征﹐例如“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独断专行”之类。  伊斯兰教导人们敬畏真主﹐劝善戒恶﹐人不以权力分高低﹐也不以财产分贵贱﹐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阶层中都有真主喜悦的信士﹐包括政府官员和帝国元首。  这个苏勒的第四个故事﹐是讲述一个南征北战的善良英雄。  他的名字是左勒盖尔奈英﹐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双角大王”。   在他开辟的辽阔国土上﹐有两块突出的领地﹐如同动物的双角﹐形成了犄角之势﹐因之而得名。
 
     现代的史学家们很难肯定﹐这位双角英雄是历史上的哪位好汉或帝王﹐他也许是古希腊人国王﹑也许是古波斯将军﹑也许是遥远东方的皇帝﹐但他的名字却活跃在阿拉伯部落的民间传说中。  他被描绘成一位智勇双全﹑宽厚善良的君主﹐他所率领的仁义之师﹐所到之处﹐从不伤害普通民众﹐扶助弱小民族﹐而只是惩罚霸道的邪恶势力。
 
     当先知穆圣向麦加的部落传播伊斯兰正道时﹐他坦率地告诉人们﹐他是真主的使者﹐但是麦加蒙昧人群中的许多诬赖们经常对先知穆圣当众提出许多挑战﹐故意使他难堪﹐或当众出丑。但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切知识来自真主的启示﹐所以他能准确地讲述许多先知的事迹和历史教训﹐是真主默助他的事业成功。  这次﹐不信道者用左勒盖纳英的传说故事向他提问﹐真主启示他说﹕“你说﹕‘我将对你们叙述有关他的一个报告。’  我确已使他在大地上得势﹐我赏赐他处理万事的途径。他就遵循一条途径。”(83-85)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其中涵意是﹐先知穆圣无所不知﹐他是一位真正的使者。 先知穆圣从真主那里获得的启示﹐是这样记载在《古兰经》中的﹕“直到他到达日落之处﹐他觉得太阳是落在黑泥渊中﹐他在那黑泥渊旁发现一种人。  真主说﹕‘左勒盖尔奈英啊﹗  你或惩治他们﹐或善待他们。’  他说﹕‘至于不义者﹐我将惩罚他﹐然后他的主宰将把他召去﹐加以严厉惩处。  至于信道而行善者﹐将享受最优厚的报酬﹐我将命令他做简易的事情。’”(86-88)     学者们根据《古兰经》记录的文字分析﹐以上是他的军队到达了西方的天涯﹐因为太阳已经落在了没有人的“黑泥渊”﹐而那里有一种未曾开化的民族﹐但是他善待他们。  “随后﹐他又遵循一条路”﹐来到东方“日出之处”﹐那里的人还不知穿衣﹐身体被日光“晒着”﹐但是他尊重他们的传统习惯﹐没有去对他们强行社会改造。(89)     如今世界不是这样﹐前苏联红军所到之处﹐强制那里的人实行共产主义﹐进行残酷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美国在占领的国家推行美国式民主和自由﹐西方生活方式﹐对不接受美国统治的人都戴上“恐怖主义”的帽子﹐指责他们“拒绝先进文明”的罪过。 向最南方﹐他的兵马来到两山之间的一个化外领域﹐那里有一个温和善良的民族﹐经常遭受附近野蛮部落的入侵和掠夺。  他为他们修建了防御工事﹐使他们永保平安。  “一直到他到达了两山之间的时候﹐他发现前面有一种人﹐几乎不懂他的话。
 
     他们说﹕‘左勒盖尔奈英啊﹗  雅朱者和马朱者﹐的确在地方上捣乱﹐我们向你进贡﹐务请你在我们和他们之间建筑一座壁垒﹐好吗﹖’  他说﹕‘我的主使我能够享受的﹐尤为优美。 你们以人力扶助我﹐我就在你们和他们之间建筑一座壁垒。’”(93-95)     今天的世界大国﹐对外援助都有附加条件﹐对穷国吸血榨油﹐没有左勒盖尔奈英那样气魄﹐知道真主给他的享受已经很优美﹐不存额外的奢望﹐只须地方提供人力﹐给予免费援助﹐保护他们的安全。   左勒盖尔奈英采用最先进的熔铁炼铜技术﹐为他们打造了铜墙铁壁﹐最后他说﹕“这是从我的主降下的恩惠。”(98) 毫无疑问﹐左勒盖尔奈英代表了仁慈和善良的统治者﹐因为他敬畏真主﹐感谢真主对他的恩惠﹐而把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强大的武装用来维护民众的利益﹐造福四方。
  
     这个苏勒中所提到的两个歹徒和暴君“雅朱者和马朱者”﹐他们没有被消灭﹐安稳地活在人间﹐到处“捣乱”﹐他们的期限将至。  在“众先知章”中﹐他们的名字再次出现﹐“雅朱者和马朱者被开释﹐而从高地蹓向四方。  真实的应许将近了﹐不信道者突然瞪着眼睛说﹕‘悲哉我们﹗  我们对于今天曾是疏忽的。 不然﹐我们是不义的。’”(21﹕96-97)    真主的这个启示证实了这个苏勒的最后宣言﹕“难道不信道者﹐认为可以舍我而以我的众仆为保护者吗﹖  我确已准备火狱为不信道者的招待所。”102)    不信道者在这个世界上的捣乱和破坏﹐必将招致许多地方的毁灭﹐印证了真主的及时惩罚。   真主说﹕“当正道来临众人的时候﹐他们不信道﹐也不向他们的主求饶﹐那只是因为他们要等待真主将古人的常道显现于他们﹐或眼见刑罚来临他们。”(55) 
 
     不信道者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唯有占有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享受﹐不信仰真主﹐不相信后世复活﹐但是真主在这个苏勒的开始就有启示说﹕“我确已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为大地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最优美的。”(7)      只顾算计近期利益的人被蒙住了眼见﹐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当代世界最普遍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者都是这个类型的人﹐他们不认主﹐是不愿吃小亏﹐但是绝不会沾到大便宜。   真主启示他的使者说﹕“我告诉你们在行为方面最吃亏的人﹐好吗﹖  他们就是在今世生活中徒劳无功﹐而认为自己是手法巧妙的人。”(103-104)

+ + + + + + +

      这个苏勒﹐内容极其丰富﹐峰回路转地展现了古代的许多史诗和寓言。  先知穆圣的在传达真主的启示中﹐把信士带入了历史﹐参与了古代的对话和思考﹐一切与今日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  真主的使者向我们讲述了无穷的知识﹐这些都是对生活的必要认识。 究竟知识有多少﹖   真主使者的回答﹕“假若以海水为墨汁﹐用来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尚未穷尽﹐即使我们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109)   天地万物时刻都在运动﹐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但都绝对掌管在真主的主权控制之下﹐真主知道每一个树叶和每一阵风的飘动﹐没有一件细微的行为能逃脱真主的管辖﹐“凡在天地间的都仰求他﹔他时时都有事物。”(55﹕29) 学习这个苏勒﹐重点认识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主宰﹐驳斥任何形式的以物配主的荒唐和谬误﹐告诫信士们坚定不移地崇拜真主。  先知穆圣奉命宣告﹕“我只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凡人﹐我奉的启示是﹕你们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叫谁力行善功﹐叫谁不要以任何物与他的主受同样的崇拜。”(110)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兰经 导读

上一篇:《古兰经导读》十九﹑麦尔彦章导读
下一篇:《古兰经导读》十七﹑夜行章导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