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真 张维真,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国著名的穆斯林学者。
1963年生于甘肃临夏(河州)。
1982—1985年,在临夏外国语学校(原中阿学校)学习。
1986—1992年,学习于巴基斯坦国际伊大阿拉伯语言文学系。
1993—2004年,相继任教于甘肃临夏外国语校、广河外语职业学校等。
2004—2010年任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院长。
2010年10月,任临夏外国语学校校长。
热门排行
|
伊本·盖伊姆传
七、苏菲学 伊本·盖伊姆的学生伊本·拉基布写到伊本·盖伊姆的生平时说:“他熟知修行学、苏菲学乃至苏菲的象征学、内义学。对所有这些学科有精深的研究。”“他在囚禁期间带着思考、参悟去诵读古兰经,获得许多前所未有的灵感,获得相当程度的品味与真知。因此,他能够游刃有余地论述认知者的专业知识,并深入这些知识的殿堂。他的著作中此类论述不胜枚举。” 关于伊本·盖伊姆的功课和修行,前面已经述及。他在苏菲学方面已经出版的有两部著作,那就是《修行者的等级》和《两次迁徙之路》;在未曾出版的手稿数目中有三部著作,它们是《临近真主者的馈赠》《心灵的良药》和《心灵疗法》。此外,他的其他著作数十处谈过这一学科。 关于《修行者的等级》和《两次迁徙之路》,简述如下: (一)《修行者的等级》。伊本·盖伊姆在本书中对谢赫艾布·伊斯玛仪·海尔维(比伊本·盖伊姆早200多年去世)的著作《修行者的级别》作了诠释。著述此书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阐明《修行者的级别》一书中存在的错误。《修行者的级别》逐一说到了修行者的各个级别。 (二)《两次迁徙之路》。从前言可以看出,此书旨在阐明这些人的佳行:看到他们就会使人记起真主。这些人为主而喜,为主而怒,为主而给予,为主而拒绝,他们中每个人都有两次迁徙:一是通过祈求、敬拜、托靠、归依、服从而向真主迁徙;二是通过仿效先知(愿主福安之)的言行举止而向先知迁徙。第五章中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八、真主的规律 古兰经倡导观察和思考。这本是伊斯兰的荣耀,是伊斯兰不同于其他所有宗教、所有信仰的一个鲜明特征,但许多穆斯林已经忽略了这个领域。 如果一些宗教要求它的跟随者禁锢理性,无条件地服从它,那么伊斯兰却号召人们去观察和思考,从而树立一种正确无误的信仰。在本节中我们谈到《信仰学》时,引述过伊本·盖伊姆的如下话语:“在古兰经中,真主号召人们通过两个途径去认识他:其一是观察真主的造化;其二是思考古兰经节文。前者是观看、思考的迹象,后者是聆听、理解的迹象。”明确指出观察和思考是认识真主的途径。这方面的古兰经节文非常之多,不再赘述。 观察、思考真主的种种规律这一问题引起伊本·盖伊姆的高度关注。因此,他号召人们去观察、思考这些规律,一是这些规律属于真主的常道、真主的规律;二是这些规律是真主存在的一种证明;三是这些规律是来自真主的恩典,人们应该珍惜它,利用它。 伊本·盖伊姆纵横论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宇宙中的种种现象。当一个人仔细观察这些现象,透过这些外在的直观现象去感悟、思考背后的奥义,就会认识到真主的存在、全能和伟大。 伊本·盖伊姆所涉及的这些研究,见于他的著作《幸福之园的钥匙》,部分内容见于《前定、智慧与解析》,还有一部分见于《古兰经誓言诠释》。 阿嘎德[ 阿巴斯·马哈茂德·阿嘎德(1889—1964),埃及著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不仅写过大量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政治分析、生活随笔,而且写过不少影响深远的伊斯兰论著和名人传记系列,如《伊斯兰的真理与对敌的谬论》《思考是伊斯兰的主命》《古兰经的哲学》《古兰经中的人》《穆罕默德传》《艾布·伯克尔传》《欧麦尔传》《穆罕默德·阿卜杜传》等。以学识渊博、研究深邃见称。——译者注]说:“思考是伊斯兰的主命。”其实,引发思考的观察也是伊斯兰的主命。古兰经说:“你说:你们要观察天地之间的森罗万象。”(10:101)圣门弟子、再传弟子都在履行这一主命。有人问乌姆·赞若:她丈夫艾布·赞若的功修是怎样的?她说:他时常坐在房屋的一角进行思考。哈桑·巴士里说:一时的思考,胜于一夜的拜功。 伊本·盖伊姆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和关注,其实复活了一件圣行,这就是观察、思考宇宙和人类本身。[ 近代改革家、思想家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认为,穆斯林应该像重视信仰学、经注学、圣训学、法学那样重视规律学、常道学。——译者注]这一问题的探讨有一部分在《前定、智慧与解析》,而更多的探讨在《幸福之园的钥匙》一书。 只有读者亲自去读这两本书,才能发现这些内容在哪里。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关乎这一问题的内容汇集起来,形成一本书,起一个相应的书名。汇集之后,我发现伊本·盖伊姆作为观察对象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类世界;(二)宇宙世界;(三)动物世界;(四)植物世界;(五)伊斯兰教法及其智慧和精致。 我把这本书分为五章,各章又分为若干节,由于内容选自两本书,就删去了重复的部分。书名为《你说:你们观察……》。在这里记述一个例子,来说明伊本·盖伊姆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方法。在第一章中,以《双手》为题,有以下内容: “真主创造人的两手也是如此。手是一个人的工具、武器、谋生的资本,因此,真主使手臂硕长,可以够着身体的各个部位;使手掌宽阔,可以紧握,也可以伸开;赋予手五个指头,除了大拇指有两个关节,其他每个指头有三个关节,同时大拇指在一侧,其他四个指头在另一侧,以便大拇指可以与每个指头互动,这是适合紧握、伸开、从事工作的最佳状态。假如古人和今人联合起来,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设计另外的一种手形,都不可能。” “赞美真主!假如他愿意,也可以使人的手成为扁平的,就像碟子一样,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从事各种工作、各种活动,不可能制造各种精湛的产品,也不可能有书法等各种技艺。伸开手指,手就像是一个盘子,可以放上自己想放的任何东西;握紧手指,手宛如一个铁锤,作为击打的工具;既不完全握紧也不完全伸开,就可以当作勺子,盛上食物,自由受用。” “真主给手指配上指甲,作为指头的点缀、支撑和防御,用指甲摘取指头无法摘取的细小物体。指甲是兽类、鸟类的武器和谋生的工具,而对人类来说,指甲是挠痒的最好器具。” “指甲虽然是肢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假如人在急需挠痒的时候没有它,那么任何其他肢体都无济于事。真主引导人的手,自然伸向任何需要挠痒的部位,哪怕是睡眠的时候,或完全不经意的时候。假如换作其他肢体,即便费尽全力,也不易找到痒痒的地方。” 九、语言学与语法学 伊本·哈吉尔、邵卡尼都援引了艾斯纳维的如下话语:“我们所知道的人中,伊本·盖伊姆是最渊博、最博学的人,特别是理性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屈指可数。” 伊本·盖伊姆的著作中研究、考证方面的内容俯拾即是,就是最好的说明。比较切近的例子是他的著作《感悟荟萃》,里边的语言研究、语法研究很多,在其他著作中很难见到。同时这部著作也包含其他种种知识,这些知识是伊本·盖伊姆极为关注的。但是这部著作没有受到考证家和出版社应有的重视。
热门关键词: 伊本·盖伊姆传
上一篇:我们需要这样的胸襟 ——译者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