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悠远的宣礼歌
分享到:
2010-04-13 14:54:44 【来源:中国期刊资讯网】 点击:
   (1)中国绿洲穆斯林民族的伊斯兰教音乐
  
      绿洲民族指聚居在被沙漠、砾漠包绕的大小绿洲之上,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兼营牧猎和商业、手工业的民族。长期以来的聚居生活为经常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一般来说,绿洲民族的宗教活动次数频繁,规模宏大,更由于继承了自古以来本地区先民“俗善歌舞”的传统,故其宗教音乐的种类繁多,蕴量丰富。主要聚居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和伊犁河谷的维吾尔族是我国最重要的绿洲穆斯林民族。塔里木盆地位于“丝绸之路”的枢纽地段,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对接与荟萃之地。特定的生态环境陶冶了绿洲人对音乐艺术的特殊爱好,“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促进了本地区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维吾尔族的先民曾信仰过原始拜物教、佛教、摩尼教,11世纪起,伊斯兰教自西向东渐次传入塔里木盆地,到16世纪成为维吾尔人所信奉的唯一宗教。当代维吾尔族的伊斯兰音乐指维吾尔人在各种伊斯兰教礼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和一些完全以宣弘伊斯兰教义为内容的音乐。大致包括“逊尼派伊斯兰教音乐”、“苏菲派伊斯兰教音乐”、“阿希克行乞时唱的歌”、“巴克希作法时使用的音乐”、“以宣弘伊斯兰教义为主要内容的说唱音乐——瓦依孜”、“宗教节日及朝拜“圣贤麻扎”时演奏的鼓吹乐曲、“伊斯兰教民俗歌”七类。维吾尔族的“逊尼派伊斯兰教音乐”和“伊斯兰教民俗歌曲”渗透到了维吾尔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要有维吾尔人聚居,你每天都会五次听到从清真寺塔楼中传出的呼叫人们做祷告的“阿赞”(呼祷调)声。阿訇们不仅每天都在清真寺中为信徒吟唱“吾苛买提”(诵经调),还在婴儿诞生命名,男孩行“割礼”,男女成亲,为老年人病故送葬和过忌日时应邀去各维吾尔人家吟诵《古兰经》。每年的“巴拉提之夜”,总有一些人唱着“巴拉提调”挨门挨户去化斋。到了斋月,“拉木尚调”(劝人们封斋的歌曲)会在村落里此起彼伏……这些“呼祷调”、“诵经调”、“拉木尚调”、“巴拉提调”以散板和自由节拍居多,大都属于无任何乐器伴奏的徒歌类,旋律带有较强的吟诵性或呼唤性。
  
  (2)中国草原穆斯林民族的伊斯兰教音乐
  聚居在天山和阿勒泰山腹地牧场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他们的宗教音乐因草原的特殊生态环境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而存在着自己的特点。当代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伊斯兰教音乐主要有“阿赞”、“诵经调”、“塔拉乌克”(即“拉木尚”——劝封斋歌)、“加拉帕尚”(巴拉提月里唱的歌)、“加那扎”(哀祷歌)、“雀克塔乌月勒恩”(哀丧歌)等宗教礼仪音乐,宗教民俗歌曲和“其合尔”(宗教故事歌)等。同样,柯尔克孜族民间流传的伊斯兰教音乐主要也是“阿赞”、“诵经调”、“拉木尚调”及哭丧歌、送丧歌等。
  集中居住在东部的帕米尔山区各地的塔吉克族穆斯林的宗教仪式比较简单。一般教民仅在节日里举行礼拜,最虔诚的老人每天也只做三次礼拜。因此,在塔吉克族聚居区听不到“阿赞”的呼声。礼拜之后,阿訇在巴郎孜库木的伴奏下吟诵“卡素衣德”和“木那加特”,以表示对胡大的赞颂、崇拜和思念。
  
  (3)中国高原穆斯林民族的伊斯兰教音乐
  
      在我国两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相对集中地生活着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四个穆斯林民族;在各平原地区及大小城镇,也有回民穆斯林大分散、小集中地与汉族等民族杂居。
  
      高原民族的伊斯兰教音乐都不用乐器伴奏,而是以大量的、极其丰富多彩的歌唱性音调吟咏《古兰经》和赞颂真主。这些曲调使用场合不同,可分为“呼祷调”、“诵经调”、“赞圣词”、“苏菲派祈祷调”、“民俗宗教歌调”五类。
  
      中国伊斯兰教音乐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宗教音乐的特点,一方面也揉入了中国民间音调。采用群众熟悉和感兴趣的民间曲调填词演唱,既可以被当地人所喜爱和接受,又可以起到宣传教义的结果。

责任编辑: 马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传统 宣礼歌

上一篇:远去的船队:广州伊斯兰文化千年血脉
下一篇:凤凰寺,见证中阿文化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