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伊斯兰教的兴起
分享到:
2012-01-10 22:47:5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628年教历十一月(禁月),穆罕默德获悉,有些古莱什人有意与穆斯林妥协,他便率领1400名穆斯林,赶着70头祭牲,前去麦加朝觐。古莱什人闻讯,十分恐慌,以为穆斯林要进攻麦加,便派骑兵前来阻挡朝觐队伍。穆罕默德带领穆斯林绕过古莱什骑兵的前哨,来到麦加城边的侯代比亚,安营扎寨,开始和古莱什人谈判。穆罕默德派奥斯曼为使节到古莱什人中,反复说明穆斯林此番前来麦加,是为朝觐而来,而不是为打仗而来。古莱什人也观察到穆斯林不是为了打仗而来,的确是为了朝觐而来。由于多年与穆斯林处于战争状态,从麦加到叙利亚的商路中断,从而使古莱什人经济损失很大。古莱什人也很想与穆斯林和解。只是碍于面子,古莱什人不愿意让穆斯林现在就进入麦加。古莱什人也派了自己的使节苏海勒·本·阿慕尔,面见穆罕默德,直接谈判。谈判很艰苦,时断时续。苏海勒在一些问题上态度强硬,但穆罕默德从大局出发,表现得很宽容,做了很多让步。最后双方达成原则协议,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分歧,穆罕默德又作了让步。穆罕默德让阿里来书写协议,他对阿里说:“你写: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苏海勒说:“慢!我不承认普慈特慈之说。”穆罕默德说:“你就写安拉之名吧。”然后穆罕默德又说:“你写: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与苏海勒达成如下协议。”苏海勒又阻止说:“如果我承认你是安拉的使者,我就不会反对你了。应该只写你及你父亲的名字。”对古莱什人的这种态度,穆罕默德并不计较,宽容地答应了苏海勒的要求。当时,包括欧麦尔在内的一些穆斯林对此想不通,认为不该做这么多的让步,但穆罕默德自有他的政治方略和远见。《侯代比亚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双方同意停战10年。穆斯林暂时放弃这次朝觐,返回麦地那;作为交换条件,古莱什人每年在朝觐期间撤出城外3天,让穆斯林不受干扰地前来朝觐。“和约”还规定,在休战期间,未经监护人允许而投奔麦地那的古莱什人均应遣返回麦加;而麦地那人投奔古莱什人,可以居留麦加,他人不得干涉。麦地那穆斯林取道麦加前往也门,应受保护;麦加人经麦地那前往叙利亚,也应受到保护。

    《侯代比亚和约》的签订是穆罕默德和平战略的重大胜利。这是傲慢的古莱什人第一次承认穆罕默德是一个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对手,因而也就承认了麦地那伊斯兰政权。从此,穆罕默德为传教事业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第二年,穆罕默德率2000穆斯林前去麦加朝觐,在此逗留3天,显示了力量,扩大了影响。麦加的两个显赫人物哈立德·本·瓦里德和阿慕尔·本·阿绥不久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两个人后来成为穆斯林的著名军事统帅,在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对外拓疆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9)派遣使节,促进宣教。《侯代比亚和约》的签署大大缓解了外部力量对麦地那的威胁,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穆罕默德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方面在半岛各部落中大力传播伊斯兰教,一方面向周边各国广泛开展宣教活动,传递伊斯兰教的信息。

    伊斯兰教产生时的周边环境,在前文已经说明。当时的邻国主要有波斯萨珊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埃塞俄比亚等。这些列强在阿拉伯半岛争夺势力范围,当时处在部落社会的阿拉伯人无法与之抗衡。而现在,一种新的宗教,新的力量在崛起。穆罕默德认为自己的使命并不局限于一个半岛,他认定,伊斯兰教是面向全世界、全人类的。他和他的弟子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他派出使者,携带自己的书信,分赴各国,面见君主,劝他们归信伊斯兰教。他分别向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波斯国王科斯洛埃斯二世、拜占廷驻埃及总督穆高格斯、埃塞俄比亚国王纳加希等,派去使节,带去书信。当时给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的信是这样写的:“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安拉的奴仆穆罕默德致罗马皇帝希拉克略陛下:谨向走上正道的人们致意,我奉劝你皈依伊斯兰教。请入教吧;惟此才能平安无虞’,并将得到安拉的双重(穆罕默德认为,若皇帝或国王率先归信伊斯兰教,其臣民必然群起响应,他得到的自然是双重恩赐;若皇帝或国王拒绝伊斯兰教,其臣民也要仿效,他所得的自然也是双重罪责。)恩赐。倘有违抗,你应当承担在你统治之下的全体臣民之罪责。”给其他国王的书信也类似。各国君主对此反应不一:埃塞俄比亚国王改信了伊斯兰教;埃及总督态度良好,回赠了礼物;拜占廷皇帝充耳不闻,不屑一顾,他怎么也想不到没过多少年他的辖区耶路撒冷、叙利亚、埃及等地全部处在伊斯兰教旗帜之下,他的首都也于几个世纪以后被土耳其穆斯林占领;波斯国王大发雷霆,侮辱来使,撕毁来信。波斯驻也门总督巴赞,得知波斯国内发生宫廷政变,而穆罕默德并非等闲之辈,阿拉伯半岛统一在伊斯兰教旗帜下,这是大势所趋,也就明智地于628年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成了麦地那政权驻也门的总督。这对穆罕默德不久攻克麦加,统一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

    (10)穆尔塔战役(629年)——与拜占廷的首次交锋。前面已经提到穆罕默德在签订《侯代比亚和约》后,利用和平环境向半岛各部落传教。他派往叙利亚南部布斯拉城去传教的使者被拜占廷人杀害,这是派出去的使者中第一个被害者,穆罕默德怒不可遏,派出了3000军队,由他的义子宰德·哈利斯率领,开赴叙利亚。临行前,他嘱咐穆斯林全军将士:不要杀害妇女、儿童和盲人,不要毁坏房屋,不要砍伐树木,不要践踏庄稼。拜占廷人知道自己闯了祸,便早作了准备,纠集了10万人马,准备迎战,两军交战于一个名叫木阿台的村庄。拜占廷军人多势众,且以逸待劳;穆斯林军长途跋涉,鞍马劳顿,与人数数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作战,英勇顽强,不少人战死沙场。其中包括主将宰德·哈利斯和阿里的弟弟加法尔·本·艾布·塔利卜。当时加法尔是扛大旗者,他的右手被敌军砍断后,他用左手扛旗,左手被砍断后,他用两只前臂抱着战旗,一直坚持到战死。结果,两军打了个平手。此次战役只是拉开了双方长期较量的序幕。

    (11)攻克麦加,回归故里(630年)。《侯代比亚和约》规定,古莱什人和穆斯林可以与任何部落结盟,不受干涉。据此,穆斯林与胡扎阿族结了盟,古莱什人与白尼·伯克尔族结了盟。穆尔塔战役后,古莱什人以为,穆斯林的力量削弱了,无力与之抗衡,便鼓动其盟友白尼·伯克尔族,并为其提供武器来袭击穆斯林的盟友胡扎阿族,并杀害了几个人。胡扎阿族人便请求他们的盟友穆斯林援助。穆罕默德见古莱什人亲手撕毁了《侯代比亚和约》,就号召穆斯林进军麦加。在行军途中,许多麦加人闻讯纷纷投奔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教。其中包括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当穆斯林兵临城下时,归顺者更多,连反对派领袖、一向顽固不化的艾布·苏福扬也来归顺入教。穆罕默德将1万人马分作4路,同时向城内进发,城内古莱什人见大势已去,大多数人未作认真抵抗。穆罕默德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不血刃,攻克麦加。

    穆罕默德进入麦加的第一件事情是捣毁卡尔白内的360尊偶像。穆罕默德一面率众摧毁偶像,一面高声念诵:“真理来临了,虚妄已消灭了;虚妄确是易灭的。”(《古兰经》17:81)。偶象被清理以后,卡尔白被保存下来,成了伊斯兰教的第一个圣地。尽管欧麦尔等穆斯林要求穆罕默德惩罚古莱什人,但穆罕默德一改过去阿拉伯人的复仇传统,对曾经攻击过他、迫害过他,甚至企图谋害他的人,一一赦免,既往不咎,表现出宽容大度的胸怀。

    如果说,在攻克麦加之前,伊斯兰教的影响还不大,人们对它知之不多,加之有些人的偏见、傲慢,因而人们只是三三两两地皈依伊斯兰教的话;那么,攻克麦加以后,伊斯兰教的影响随之扩大,人们或折服于穆罕默德的人格魅力,或慑于穆斯林的威力,于是大批大批地加入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力量空前壮大。对此,《古兰经》如此描述道:“当真主的援助和胜利降临,而你看见众人成群结队地崇奉真主的宗教时,你应当赞颂你的主超绝万物,并且向他求饶,他确是至宥的”(110:1~3)。

    (2)使团纷至沓来,统一已成定局(630—631年)。穆罕默德攻克麦加,使伊斯兰教声威大振,使穆斯林威名远扬。接着穆斯林与刚刚皈依伊斯兰教的古莱什人联手击溃了塔伊夫的塞基夫部落和纳季德的哈瓦津部落组成的一支3万人的联军。至此,在半岛上已没有任何力量能与穆斯林抗衡了。在这次战斗中,艾布·苏福扬表现出色,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身负重伤,一只眼睛被箭射瞎。阿拉伯半岛统一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远近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新政权的首都——麦地那,向穆罕默德表示归顺。遥远的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地区,著名的泰伊、哈姆丹和肯德等部落,陆陆续续派来代表团。

    纳季兰的基督教部落虽然不愿改宗,但也派代表团,愿交纳人丁税,在政治上表示归顺新政权。一时间使团纷至沓来,穆罕默德应接不暇,麦地那成了政治活动舞台和政治中心。史家称这一年为“代表团之年”。从此以后,阿拉伯半岛基本上统一在伊斯兰教旗帜之下。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罕默德 时代 伊斯兰教

上一篇:穆罕默德的儿子、女儿、妻子、孙子、叔叔的简历(求主慈福之)
下一篇:伊斯兰在中国的发展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