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他何以解开了这一使许多哲学家束手无策的死结?
长老——他就用法拉比、伊本·西那、笛卡尔和洛克坚持的推理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他的论证是绝妙的,他怀着极大的信念进行了理性的推理,其绝妙、有力和明确之至使推崇理性的人无不折服。你听,海拉!他在说什么?
海拉——我仔细听着。
长老——莱布尼兹说:经理性肯定或否定的所有推理事实,在对其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必然依靠两个根本的原则:其一,矛盾律。其二,充足理由律。意思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要么是可能的,要么是不可能的,或者就是必然要存在的。凡是想象某一事物的存在,在理性上必然引起矛盾的,那么它便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反之,凡是想象它的存在,在理性上不引起矛盾的,便是可能存在的东西;然而,凡是对某种“存在”的否定必然引起理性上冲突的,便是必然存在的东西。
我们所见的一切客观事物,按理由律来讲,必然有促使其存在的“因”,而且它足以促成事物的存在,这个“因”的不存在之说,必然引起理性的矛盾。
根据这两项原则: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我们才能认识可能的存在,并能解释客观事物。为了判断某一事物的可能性,我们只须按矛盾律问一问既可:对它的存在的想象是否会引起理性的矛盾?如果必然产生矛盾,便判定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否则,它便有可能存在,虽然理性上有点陌生和难以想象。同样,为了搞清某一事物是否是必然的存在,我们只需问一个问题:假设它不存在,是否会引起理性的矛盾,要是引起矛盾,我们就判定它是必然的存在,反之,则不然。
接着,让我们把目光移到客观事物上。根据充足理由律,我们发现客观事物必然有一个存在的理由,而且足以促成它的存在。因此,充足理由的存在是必然的事,否认它的存在将会引起理性的矛盾,因它属于必然存在的范畴。基于这一坚实的理性基础,莱布尼兹建立了他对“存在”、从无到有的创生及造物主信仰的思想体系,从而皈依了真主,相信了世界从无到有的产生,并且皈信世界的创造者便是具有一切完美属性的真主。
他论证了真主存在的思想是可能的,因它不会必然引起理性的矛盾,他也论证了从无到有的造化的可能性,因为这一思想虽然难以理解,却也引不起理性的矛盾。之后,他把目光移到了客观世界,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可见的,它不会自我形成,因这一说法会引起理性的矛盾。只要它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否则,它便不会存在。实际上,世界的客观性不容置疑,而且其中的秩序和精密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因此,必然需要一个促使其形成的充分原因,而且是极端的有为和聪颖,具一切完美的属性。这一充足的“因”便是真主,是必然的存在,否认他的存在,会引起理性的矛盾。
海拉——我还没有听说过如此确凿和有力的证据,真是伟大的理论。
长老——海拉啊!你应该说:除了在《古兰经》外,我还没有听说过如此有力的证据。你父亲常让你读《古兰经》。
海拉——我坚信真主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证据,道出了最确切的理由。但我只知道《古兰经》一些语言学方面的超绝,对于我们的议题,它的超绝之处何在,我却不知道,长老何不赐教呢?
长老——许多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论《古兰经》的绝妙,殊不知《古兰经》的最大绝妙之处,在于它论证了真主的存在和他的完美属性,以及它反驳了无神论者。在这些方面,《古兰经》的论述是最明确、最高明而最丰富的。海拉啊!我给你许诺过,到时候我会解释这些问题的。
海拉——如果这是莱布尼兹对真主存在的认识,那么他的不经之谈究竟在何处?
长老——他只是在解释理性难以理解的关于灵魂和肉体结合的问题上砸了锅。他发明了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近乎马勒伯朗士的合协观点,并作了分析。他始于理性能及的范围,却止于同真主的智慧和完美不协调的“宿命论”。与他的同行马勒伯朗士走上了同一个结局。
莱布尼兹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实体和精神,都是无数个精神单子组成,每个单子都是独立的,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与其他单子不相干,每个单子都包含物质的一面(被动者)和精神的一面(主动者)。
海拉——如果诸单子互不相干,怎么相互产生作用?
长老——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莱布尼兹发明了一种观点;即“前定和谐论”,即诸单子按真主的意志运行,以他的力量产生效力,诸单子间表面看似互有联系,实则不然,是真主的大能让每个单子和谐的同其他单子一同运行。
理性和肉体的联系就是如此。理性有其独特的习性,而肉体也有其不同的习性,但依真主的意志,二者独立运行且不失其间的和谐,二者的举动毫无偏差。每一理性的闪现必然配合一个相应的肉体运动,看似互有联系,实际则既没有联系又没有相互作用。然而,我们所见到的协调便是真主制定的“前定和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