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玛诞生不到两岁,穆圣公开传教,遭到了麦加多神教徒的疯狂进攻,穆圣带领弟子和家属撤退到阿布·塔利布山口,在贫瘠的山中,穆圣和穆斯林遭受到了麦加多神教徒的经济封锁,生活极其困难,但穆圣没有向敌人低头,仍坚持完成安拉赋予他的使命,向人们宣传伊斯兰教。当时,法蒂玛只有两岁,在幼年,就跟着父母,饱尝战争之苦,但也锻炼了她不畏强权、坚持正义、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如果说,在艾布·塔利布山口被敌人封锁的三年里,法蒂玛遭受了同龄人难于承受的苦难,那么,当她6岁时,所发生的事件,更令她身心俱碎。在这一年,她的母亲赫迪杰归真,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法蒂玛从此失去了母爱。在艾布·塔利布山口时,虽然穆斯林生活艰难,遭受炎热、饥饿的折磨,但法蒂玛在母亲的怀抱中,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切磨难和痛苦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她的心灵中消失,但母亲的归真,对一个仅有5、6岁的法蒂玛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一年不仅对法蒂玛来说,是一个灾难,对她的父亲穆圣来说,也是巨大的悲痛,因为在这一年,穆圣的爱妻赫迪杰和他的叔叔艾布·塔利布相继归真,前者是他日夜相伴的爱妻,也是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女性。身为麦加富豪的赫迪杰,与穆圣结婚后,倾其所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大力支持穆圣的传教事业,穆圣说:“当众人否认我时,赫迪杰第一个诚信我的使命;当人们远离我时,赫迪杰第一个信仰我宣扬的伊斯兰教,有她的存在,我从未感到孤独,求主慈悯她。”后者则是穆圣的重要靠山,穆圣在传教中,每当遇到古莱氏人的折磨和压迫时,都是他的叔叔艾布·塔利布挺身而出,保护他。所以穆圣把这一年命名为“悲痛年”。
三、穆圣对法蒂玛的教育
阿拉伯蒙昧时代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的时代,妇女没有任何地位,不仅受到歧视,而且沦为奴隶,经常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俗话说,女人半边天,在人口结构上,妇女占社会总人口的一半,从教育发展上,妇女作为母亲,对后代的文化教育,德智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妇女的生活状况,对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完美都具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先知穆罕默德在提高妇女权利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首先,穆圣虽然有数个子女,但都先后夭折,只留下了法蒂玛一个女儿,这也是安拉的特殊安排,是为了让穆圣在提高妇女、热爱女儿方面做出光辉的榜样。其次提高妇女的地位关键在于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因为知识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任何人,任何民族,如果没有知识,就不能发展,社会地位就难于提高。因此,穆圣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强调男女平等,尤其强调对妇女的文化教育。穆圣要求妇女求知,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此方面,穆圣为了给人们作出榜样,在歧视妇女的时代,特别重视法图的文化教育,从小就让她背诵《古兰经》,学习知识,陶冶她的道德。穆圣要通过对法蒂玛的教育,告诉人们,妇女也能够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也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
穆圣非常爱法蒂玛,尤其在赫迪杰归真后,穆圣为了不让法蒂玛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对法蒂玛倍加关爱,经常把她抱在怀里。在人们都歧视女儿,远离女儿的时代,穆圣把自己的女儿法蒂玛放在心坎上,对法蒂玛的身心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一位圣伴问穆圣:“你为何如此喜欢法蒂玛?”穆圣回答说:“她是安拉赐予我的礼物,我每次亲吻她,都能闻到乐园的芳香。”[②]穆圣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人们,生男生女没有任何区别。他经常要求人们放弃重男轻女、鄙视妇女的思想。穆圣说:“你们不要憎恶女儿,她们是你们巨大的慰籍。”又说:“你们中最好的人是善待妇女和女儿的人。”穆圣认为,抚养女儿将得到安拉的巨大报酬。他说:“谁养了三个女儿,并教授他们礼节,给她们结婚,善待她们,谁将进入乐园。”甚至在给自己的子女赠送礼物时,穆圣也要求人们不要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穆圣说:“你们要在子女间公平分配赠品,如果我要偏爱,我必多赠予女儿。” 伊玛目阿里说:“安拉的使者见一个人亲吻自己的一个孩子,而不亲吻另一个,就对他说:你为何不公平对待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