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回医路漫漫
分享到:
2012-05-21 11:29:0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一.概说

    本文试图从:文化是发展民族医药学的灵魂、基因和根本、科学技术是发展民族医药学的强大动力、临床疗效是民族医药学救亡图存谋发展的命脉,三个方面总结自己三十余年漫步在回医药学坎坷艰辛之路的感触。撰写拙文为国家民族医药学的发展抛砖,以引来更多民族医药业内贤达的美玉,为铸造中医、西医、民族医三结合的付合时代需求的人类新医学体系而鞠躬尽瘁。

    二.文化是灵魂、基因和根本

    文化通俗的讲就是先辈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其实质也就是先贤用文字对逝去岁月的记和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因之国家和民族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国家与民族的灵魂、基因和根本。文化的核心是对自然的认知、生命的解读、社会的展现。每个民族因她所诞生的时间段和空间板块不同,所接受宇宙释放的无形质信息相异,这就决定了其各自不同的异质基因与灵魂。这特定的基因和灵魂注定了各自在时空隧道中对生命的解读,自然的认知,社会的展现也就不同。从而奠定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五彩缤纷的现实。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文学艺术是以弘扬美为主旋律的体系,比如:音乐、舞蹈、绘画、文艺作品等。音乐是用声音的旋律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形态、姿势的飘忽、洒脱引人入胜而陶醉。绘画则是以色彩线条的变化置人以梦幻般的仙境。小说则是以高超的文字、语言修词技巧绘声绘色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读者心旷神怡。宗教文化是惩恶扬善的。科学技术是剖析、解读宇宙间的物质独一不二唯真的。而医药文化则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辨相结合互补充的多元复合体文化,同时也是多种文化输出的平台和窗口。因之近代人称她是科学但又不是纯科学的文化。她以生命科学为主体并涵盖了人类学、人种学、自然生态学、伦理道德学与社会学等等。因之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是很有见地的。

    自一八四0年刚烈的西洋文化乘着坚船利炮重撞了大清王朝,虽未颠覆其统治,但留下了“两片阿司匹林、一支盘尼西林、一把手术刀”。以其简、廉、便、洁、速的显著临床效果赢得并征服了中国人的心。从此西方文化则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甚嚣也尘上,普遍开花席卷华夏,大有取代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五千年文明的中医药学。导致了民国年间曾一度提出废除中医的作为,若不是业内仁人志仕、共产党、毛泽东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可能中医药学早已步入博物馆了。

    几十年过去了,中医药学在所谓西洋文明和洋文化席卷的大潮中迈着沉重的步子跋竭在救亡图存谋发展的道路上。虽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硕、博士,但他们大部分为六0后的新生者,心性中的虚无尚未消除,又蒙上了破四旧立四新的阴影,导致国学根基薄弱、传统理念依稀。更何况中医在他们学习、成长过程中全盘西化处于配角地位,西医学定好了框子让中医药学人低下头、猫倒腰、甚至趴下往里钻,这能不畸形吗?还哪去管什么主道(天道)、世道、人道的砺炼修持来以身载道呢?在单一的医学道路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把学医药学当作了术来齐身社会,逐触浮华这能育出华佗、张机之尊吗!

    因之有鉴于此务必在今后的岁月中以教为政,把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各民族的原创文化),当作守根留魂、固护根本的大事。放在科学技术这座动力齿轮上,运行在临床疗效的大动脉上进行验证、提炼升华以铸造出:中医、西医、民族医三结合的新型时代所需的医药学体系,铸造出中国医药学之瑰宝。

    三.科学技术是发展民族医药学的动力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个文化范畴,也是推动社会走向进步与文明的动力齿轮。因为她是探寻、剖析、解读自然、人类、社会、真一不二之质的唯真学术体系,所以“真一”是她的起点、核心,也是她的归宿。何谓真一,真一者不增不减,0.9不是1,1.01也不是1,唯1纯真。学术表达则是逻辑思维方式、规范标准、严谨慎密,始终以一贯之,无些许个人臆测真实再现物质的本源。这对于一个医药学子在探求自然奥秘、生命真谛、社会常规,破解疾病实质是务必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在对疾病的诊断上要借助现代高科技进入微观世界把西医学中的理、化检测器械、仪表、手段运用于临床精确的把握疾病耙点,数字化的微观信息与中医宏观治人与民族医药的学术理念(回医理命),有机融为一体。剖析疾病病理与人体生理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关系的偶然与必然性,以及自然、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联之所在。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诊断、治疗理论依据,便于立法严谨处方精当。用药上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粗犷形的丸、散、膏、丹上,要与时代同步,借助高科技设备制出不同群体,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生活需要的简、廉、便、洁的多样剂型的即安全有效,又符合清真要求的合格保健品和民族药品。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三十年

上一篇: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疗法
下一篇:简析维吾尔医药之食物疗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