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文”——“回回字”的历史演进
分享到:
2012-07-22 16:31:58 【来源:伊光】 点击:
“小经”是一种独立的文字体系

世界上文字分两大类:“原创性” 文字和“沿用性” 文字。[15] “原创性”文字,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汉文、希腊文、阿拉伯文、梵文等[16];“沿用性”文字是从“原创性”文字汲取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在汉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代西夏文、女真文,在阿拉伯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波斯文、乌尔都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但无论是“原创性”文字还是“沿用性”文字,都是独立的文字体系,不能因为脱胎于其它文字,或者采用母文字的大部分字母而将“沿用性”文字仍用母文字的名字称呼。

伊斯兰教传入波斯以前,波斯人使用帕拉维文字书写的古波斯语,随着波斯的伊斯兰化,他们开始采用阿拉伯语字母书写波斯语,并逐步代替了古波斯文。但是,波斯语的有些发音是阿拉伯语所没有的,他们不得不在阿拉伯语字母中加几个波斯语特有的字母,而增加的几个字母也是改造了阿拉伯语字母后形成的。所以,波斯语字母是由28个阿拉伯语字母和4个改造字母构成的,阿拉伯语字母仍然是主体,但被改造后的文字体系已经变成了波斯文字母,而不再是阿拉伯语字母。同样,乌尔都文也是在改造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体系,乌尔都语跟印地语同属印欧语系,是同一种语言,用梵文字母写出,就是印地语,用阿拉伯文字母写出,就是乌尔都语了。拼写乌尔都语的文字,不再叫阿拉伯字母或波斯语字母,而叫乌尔都语字母。中国的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的情形也是如此,维吾尔族在13世纪以前采用突厥文,之后,随着全民逐步伊斯兰化,开始采用从阿拉伯文字改造过来的察合台文。1937年通过直接改造阿拉伯文字而创立自己的文字体系——维吾尔文。维吾尔文字的主体仍然是阿拉伯字母,只是根据特有的发言改造了几个阿拉伯文字母。这样改造后的文字直接被称作“维吾尔文字”,而不称其为阿拉伯文字。类似的例证还有马来西亚的“佳威文”,它是用阿拉伯语字母体系拼写马来语,其中增加了几个特殊字母,一经拼写马来语,本字母体系就变成了“佳威文”。阿拉伯语影响了亚洲、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衍生出了十几种独立的文字体系。[17]

“小经”有36个字母,包括阿拉伯语的28个字母、波斯语特有的4个字母,以及维吾尔文特有的2个字母[18],另外,“小经”根据汉语的发音通过改造阿拉伯语字母自创了2个字母[19],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字体系。所以,“小经”的36个字母只能称作“小经字母”或“回文字母”,而不能称作阿拉伯字母或波斯语字母。

“小经字母”笼统来讲有36个,但实际应该少于这个数字,因为几个发音相近的字母一般都用一个。可由于没有规范,使用方法比较混乱,相近的字母有人用这个而有人用那个,而且,“小经”中夹杂着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结果36个字母都被采用了。从“小经”的性质来说,它应该与汉语拼音的辅音字母相等,[20]外加方言的几个特有发音字母。总之,若加以规范,“小经字母”的数量应少于36个。

“小经”从其本质而言,属于汉语的范畴,而从其形式而言,属阿拉伯文的“沿用性文字”,这非常符合中国回族的民族属性和文化传统。回族从语言上讲是已经汉化了的中国人,而从文化传统上仍然保留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统,使用“小经”再也合理不过了。

“小经”的广泛应用

中国学术界对“小经”的产生时间,有几种推断,有唐宋说,有元朝说,有明中说,也有清末说。[21] 笔者赞同冯增烈先生提出的“比较可信”的明中说,[22]因为到明朝中期回回才完全汉化,脱离混合语的时期,进入纯汉语的时期。据此,从明朝中期至今,“小经”在回回中间普遍流行。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回文 回回字 历史演进

上一篇:白马驮来“中国第一寺”
下一篇:传承、保护萨满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