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对爱的概念
分享到:
2012-04-27 23:08:04 【来源:《回响》】 点击:

当有人问爱是什么时,别人告诉他“看看你的心,再把它写出来就是。”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因为爱的不同体验而有自己的见解。比如查普曼认为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梭罗认为爱是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但无论什么样的哲人无不认为爱都源于心灵、神或物种根深蒂固的天性。 
   伊斯兰是一个完整的道德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爱人”。爱是人之本性,而安拉又是人之本性的赋予者。爱是人的一切生活的目的和准则,唯有爱的人才是善的,而安拉在赋予人之本性的同时并使其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爱是对被爱者的责任和义务,而安拉降示《古兰经》于人类,维护着人类的尊严,在种种戒律中体现着威严的爱。

    安萨里曾将爱分为三类:一类是自我中心之爱,如自爱、父子之爱、亲属之爱。二类是对于在任何意义上都认为是完美的东西的爱,如爱美。三类是基于在爱者和被爱者之间的以任何道理也不能说明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爱。

    给爱下定义的确是困难的,正如有人请一位法官给色情下定义一般,法官无所适从,但他却说他可以从众多事物中分辨出色情的东西。那么爱是否也在我们心灵中有条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定义呢﹖在信仰中、社会中、家庭中、心灵中这条无形的定义就是分辨爱或不爱的概念吗﹖

  爱与穆圣

    小学时代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必不可缺的,老师在将诸如勤劳、友善、勇敢等非常抽象的美德灌输给小学生时,往往不乏举出一两位伟人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作为穆斯林也需要这种活生生的榜样,将抽象化了的伊斯兰形象化。

    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尔·哈特博士曾评选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百位名人,穆圣名居榜首。穆圣对世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信仰了伊斯兰,并散布在地球的每个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落。他们的所思所言,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伊斯兰的真精神。对穆圣的爱也就体现着对伊斯兰的热爱。

    如前文所述,爱是建立在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之上,对穆圣的热爱同样也是。安拉在赞扬穆圣时说“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古兰经:68:4) 从穆圣生平中我们会深切体会到,他敬畏安拉,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他宽以待人,童叟无欺,他谦虚和善,慷慨好施。用圣妻阿依莎的话说“他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活生生的《古兰经》。”假如我们是热爱穆圣的,那么他的这些美德都应是值得我们认识与了解的,从这每一种美德中验证穆圣的高尚、伟大,以便我们仿效去完善自我。

    如果说对安拉的爱表现在渴望、敬畏与取悦之中,那么对穆圣的爱就表现在仿效与传承之中。

    爱与宗教

    爱与宗教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爱的宗教不称其为宗教,而没有宗教的爱实属一种缺陷。世界上现存的几大宗教都是以爱为主导的,儒教讲求“仁爱”与“恻隐之心”,佛教虽以“性空”为境界而其达到如此境界的途径仍然是以爱为铺垫的,而尼采认为基督教就是“爱的宗教”,伊斯兰教更不例外,人对安拉的爱、人对穆圣的爱、人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爱始终贯穿于其教义与行为之中。

    如果用伊本·密斯凯维的话说“宗教本身就是人类心灵的‘锻炼’”是不足为奇的,伊斯兰是两世并重的宗教,今世为后世的栽种场,在今世通过对安拉的认识与了解而博得安拉的喜悦,目的是为后世的乐园,这种取悦方式就包括了对安拉的敬畏与顺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追求,对他人的关心与爱护,这其中爱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今世的思想与行为也都是为后世而准备,每一思想与行为的过程就是锤炼心灵的过程。

    爱与宗教的另一关系尤如箭与靶的关系,靶引导着箭的方向,在靶确定了方向后射出的箭才可称其为有的放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上一篇:伊斯兰是一个中正的宗教
下一篇:君悦:行善,今天你做了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