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4岁的韩佳钰其实早在中学时期就与奥运会结缘。2014年,他在青海湟川中学读高中,就被评选为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春形象大使”,代表全国青少年为青春代言,为青奥会喝彩。[详细]
  • 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哈吉•努伦丁•米广江先生,1963年出生于山东禹城。1997年在埃及获得阿拉伯文书法家证书,是中国荣膺此证书的第一人。2000年在郑州伊斯兰经学院开办阿拉伯文书法函授,是中国首次开设阿拉伯文书法系统教育第一人。[详细]
  • 马坚(1906-1978),原名马玉书、字子实,回族,云南沙甸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他皓首穷经,致力于《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成为伊儒双向交流的使者,推动了伊儒对话;他深耕教育,心怀伊斯兰教中国化人才培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教育、外交人才;他一生爱国爱教,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消除民族隔阂、推动党和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作出了杰出贡献。[详细]
  • 2010年9月,宁夏博物馆为米广江举办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和“米广江先生著《中国风格阿文书法精选》首发式”,展出了米广江一百一十八幅阿文书法作品。宁夏博物馆馆长王进增先生、宁夏伊协黑富礼秘书长,以及其他领导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重视。宁夏博物馆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邮票印刷厂印制出版发行了“米广江阿文书法作品”邮票,这是我国首枚中国阿拉伯文书法邮票。[详细]
  • 任何一项技艺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古老先民,自古以来就有着用牛羊毛皮制造生活用品的习惯,因此做工精良的牛羊毛纺织品在这一地区备受喜爱。牛羊毛纺织技艺就是草原特定生态环境下的产物,从古至今,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直伴随着草原人民,成为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青海的农牧民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着、居住,都离不开牛羊毛纺织用品。[详细]
  •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其以一定的体例记载一个同宗共组的血缘家族世系、人物事迹、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赛典赤家谱记载了他的家世和家族中重要人物、重要事迹。云南回回,唐宋时期即进入,但主要是在元代随赛典赤入滇的,他的子孙遍布云南各地和省外,主要有沙、马、纳、忽、契、金、米、赛、丁、撒、哈、速、闪、胡、海、保等16姓,历代所修家谱有好几个版本,粗略统计了一下已知的,在云南流传的有9个版本(不含省外),下面重点介绍已见到的5个版本:此谱系穆圣26世孙,宋代朝奉王所非尔起至元代31世孙赛典赤,清初45世孙马注,历八代修成的。从一世祖穆圣记起,一直记到清代47世孙马映房,迄今1400多年。内容含一世祖至圣穆罕默德到清代47世孙马映房的谱系;清代大学者马注
  • 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第九届、第十届会长,岭南地区著名阿訇,于2020年1月9日上午9时在广州顺主归真,享年89岁。杨棠阿訇,回族,经名:穆罕默德·拉希德,1931年6月出生于广州。早年就读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1957成为首届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毕业生。1983年回到广州,在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从事教职工作二十余年,历任广州市伊斯兰教法协会第九届、第十届会长、第十一届名誉会长。曾担任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及广东省人大八届、九届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第九届委员,广州市人大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广州市政协第六届委员。
  • 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电子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1987年黄如考入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黄如长期从事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低功耗新结构新原理器件、新型神经形态器件及相关技术、器件、电路可靠性与波动性、关键共性工艺等。
  • 1958年,宁夏自治区成立之时,适逢“宗教改革”运动在全国开展,甘、宁、青是重点地区。关闭、拆除清真寺,禁止妇女戴盖头,禁止男人留胡子,强迫回民养猪……对于“宗教改革”的极端政策,刘格平进行了抵制。他认为宗教信仰是群众的自由,应该尊重,不能强迫,只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不分信仰,不分民族,都要团结,共产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是这样。对于拆除清真寺问题,刘格平不主张拆寺,可以适当合并一些,不要并的太多;对于回民养猪问题,刘格平认为应尊重回民的民族习俗,宁夏不能推行回民养猪,不能做让回民不愉快的事,可以养牛、养羊;关于回民留胡子、戴盖头、禁烟酒等宗教习俗,刘格平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习惯,愿戴就戴,愿留就留,群众自愿,政府不能干涉,不能说揭掉盖头就是进步,
  • 伊历四世纪,一个版图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兴盛,各门学科已奠基成型,除了巴格达的智慧宫外,阿拉伯帝国有属于自己的治疗术和学术研究所,在一千多年前,医院就毅然存在,在古波斯王国的上空,闪现了一颗照耀世界医学和文化历史六七百年之久的灿烂巨星,众多医者之中,当属他最权威。
  • 58年里,她徒步行走80000万多公里, 在10万余颗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她就是77岁守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第一次巡边,她就发现这里只有边界线没有界碑,她便决心手刻界碑,她不识字,便向亲朋好友讨教, 学会了“中国”得写法。
  • 桑尼•比尔•威廉姆斯(Sonny Bill Williams),新西兰体育界传奇人物。作为一名橄榄球传奇巨星,他与新西兰国家队一起赢得两次橄榄球世界杯冠军,并代表两个不同的橄榄球联赛球队一起赢得了两
  • 嘎勒莽和阿赫莽是13世纪率领撒拉族先民从中亚东迁至青海循化落地生根的首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领袖,是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是撒拉族文化之父。撒拉族文化血脉之所以在异质文化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淹没,历经八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不被侵蚀,生生不息,一脉相承,都是因为他俩以战略家的胸怀和前瞻性的眼光为撒拉族文化确立了发展方向。一言以蔽之,嘎勒莽和阿赫莽之于撒拉族,就像炎黄之于华夏民族,杰佛逊之于美利坚民族。炎黄奠定了华夏民族之魂,杰佛逊奠定了美利坚精神之基,嘎勒莽和阿赫莽培植了撒拉族文化之根。
  • 马德龙,原名:马有林,经名:伊思哈盖,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穆斯林阿文书法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民族书画家协会理事,青海河湟穆斯林书画研究院阿文部副主任、临夏中阿文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法师、甘肃省诗文书画院理事、青海回族研究会会员。
  • 马国锋阿訇精通阿拉伯文,犹对阿文书法造诣颇深,2008年9月应日本早稻田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邀请赴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阿文书法学术交流,分别在东京武藏大学和大阪关西大学进行阿拉伯文书法交流和现场写作表演,多幅阿文作品被该所收藏,这在青海乃至西北地区都是阿文书法家受邀第一人。出访期间,国锋阿訇博深的伊斯兰文化知识,平易近人的为人,更是给日本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