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州清真大寺:见证阿语教育400年
分享到:
2010-04-12 11:48:36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明代中叶,汉语成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尽管如此,清真寺依然开创了我国最早形式的阿拉伯语教学与研究,培养出了一代代伊斯兰教经学大师。
  
    或许,那时候的人们不曾想到阿拉伯语教学会从经堂走入当代的高等学府,惠泽后世。而我对于这一过程的认识,也是从清真寺开始的。

    一座昔日蜚声天下的清真寺
  
    韦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小镇,唐代称威州,史书说它是丝绸路上的一盏明灯。韦州真正蜚声天下,达到辉煌顶峰的时期当属明朝。
  
    来到韦州,我所到的第一站是韦州古城墙,这是一堵残垣断壁缺口很多的明代城墙,沧桑古城墙传递给我的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气息。
  
    韦州是朱元璋第16个儿子庆王朱旃的封地。朱旃一生谨守本分,自15岁封王坐镇宁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6个朝代共47年,为宁夏的文化经济作出了贡献,并曾编撰过《宣德宁夏志》,这为今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找回了明代以前的记忆碎片。
  
     藩王如此好学,这股遗风也就似乎多少留了些给今天的韦州人。古城墙的边上,韦州清真大寺里书声琅琅。
  
     韦州清真寺虽说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大寺,可它除却大殿厢房的建筑为歇山顶式、青水砖雕之外,也看不出什么壮丽来。
  
    “朱元璋的第16个儿子庆王朱旃来到韦州作王的时候,就有了这寺院。庆王朱旃去世很多年以后,这寺院来了著名的经学大师海东阳,就在这里讲经、教学。”前来礼拜的回族穆斯林老海说。
  
     实际上,这海东阳是老海的先祖。海东阳本是陕西西安人,后来定居韦州。现在,在韦州有100多户海姓人家,都是海东阳先祖的后裔。
 
    韦州海姓回族的先祖东阳老先生,自小在家耕读,专攻阿拉伯语,后来因机缘巧合成为中国经堂教育的拓荒者胡登洲的学生,有幸成为一代著名经师。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东阳来到宁夏韦州镇定居,并设帐讲学,其间云南、陕西、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学生负笈接踵其门而求学,自此经堂教育在同心经久不衰,使伊斯兰文化得以发展。而这时,古城韦州也在明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老海很是健谈,滔滔不绝地为我讲述着先祖的故事。“尽管是农民,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可口才却在清真寺里练出来了!”老海自嘲着。
  
      老海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去了广州做阿语翻译,收入不菲,因而刚过50岁的他就决定提前退休,在清真寺里打杂,之外的时间就帮着乡亲们义务做点活计。
 
    虽然老海给我说不出多少深刻的理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海东阳及其老师——中国阿拉伯语经堂教育的开山始祖胡登洲的认知。而今天韦州海姓人家正是那段中国回族教育史上风云骤变的亲历者。
  
    明代,阿拉伯语学人寂寥
  
     海洋惊波、戍边屯垦,明代是回族男儿志气恢宏的时代。这一时期,汉语成为了回族共同的语言。而“伊斯兰教却经文匮乏、人们学习意识淡化,经籍传授困难,阿訇人数减少。”许许多多的穆斯林群众对经典娴熟,也只是从口口相传所得。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大寺 阿语 见证

上一篇:阿訇
下一篇:清真寺里的伊玛目、阿訇、哈里发是什么职务?

相关新闻